王俊慧
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鎮人民政府
淺析烏蘭察布市發展蕎麥種植面臨的主要問題
王俊慧
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鎮人民政府
目前從全內蒙古自治區和全國看,蕎麥產品的消費量基數還很小,種植蕎麥的地區少,蕎麥的供給量基數相對很小,增長空間還很大,蕎麥種植產業發展前景良好。但是由于烏蘭察布市蕎麥種植業保障服務體系不健全、產品深加工不足導致發展蕎麥種植業面臨重大問題。
蕎麥種植業問題
1.特點(如圖1-1)

圖1-1 烏蘭塞布是行政去劃圖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位于東經 110°22′00〞至 114°48′,北緯 40°41′至43°22′39〞之間,全市總土地面積 5.45萬公頃,居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西接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西北接包頭市,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接壤,東接錫林郭勒盟,東南接河北省張家口地區,南依山西省大同地區。
2.自然狀況
全市土地總面積 544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0多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絕大多數是旱作耕地;草原總面積為344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3%。全市大于10℃的積溫在1600~3000之間,無霜期80~140天,年平均降水量150~410毫米,雨量集中在每年七、八、九月份,年蒸發量最高為降水量的7倍,最低為降水量的4倍,春旱夏伏旱情發生頻繁,年平均氣溫一般在0~18℃之間,灰騰梁地區氣溫最低,一般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下。由于人均占有國土面積大,烏蘭察布市農業人口人均耕地占有量為4.5畝,這給農作物多樣化生產提供了較大的空間;與發達地區相比較,烏蘭察布市多數地區屬半農半牧區,有機肥源充足,工業污染小,大部分區域具有清新的空氣、自然的土壤。
1.蕎麥品種
基于蕎麥的優勢,烏蘭察布市 11個縣(區、市、旗)都種植蕎麥。在品種改良和應用方面,從 2003年開始,烏蘭察布市與內蒙古農業大學合作引進蕎麥新品種和栽培技術。通過在卓資縣內試驗、示范、推廣,篩選出保羅、內農 1號、內農 2號三個優良品種,同時各旗縣還搭配以往種植的坡梁地品種“內燕1號、2號”、“烏燕1號”;低洼灘水地品種“內燕4號、5號、6號、10號”、“華北2號”、“和豐1號”、“晉燕2號”、“蒙燕 7312”等其他品種。全市種植面積保持在20多萬畝。
2.種植面積
2010~2014年,烏蘭察布市蕎麥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逐年增加。2014年,全市耕地總面積約 648510公頃,糧食總產量是1268540萬噸,其中,蕎麥種植面積20945公頃,占耕地總面積的 3.23%,蕎麥總產量是 26589.1噸,占糧食總產量的2.10%。
1.蕎麥種植業保障服務體系不健全
種植布局分散,生產經營水平滯后,商品率低,產品質量難以控制,難以形成比較規模的市場競爭力。蕎麥種植業還是沿襲自產自用的小農經濟模式,一時難以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缺乏規范化生產和良好的市場運行機制,標準化生產的技術體系和服務體系不健全,蕎麥產品的品種和質量上均難以規范,“綠色有機”的品牌難以打響,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產品購銷渠道不暢,運輸成本較高。當地尚未制定蕎麥種植業發展戰略規劃,缺乏宏觀指導和扶持,沒有配套的產品質量標準。影響蕎麥種植業的生產規模,加工和流通環節制約著種植業的發展;在蕎麥種植業科研開發和新技術利用、蕎麥產品標準化生產、蕎麥種植和加工機械設備開發和引進、蕎麥產品運輸、新技術引進推廣等方面尚未納入相關的優惠政策范圍。烏蘭察布市各級政府尚未把蕎麥種植業作為一個新興的朝陽產業看待,在土地、稅收、信貸、財政補貼、招商引資、科技開發、市場監管、社會服務等方面,對蕎麥種植業缺乏具體有效的扶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蕎麥種植業的發展。
2.產品深加工不足
目前,當地的蕎麥產品主要是蕎麥面粉,多數家庭特別是年輕化小型化的上班族家庭,沒時間也不會做蕎麥面食品,很少直接購買蕎麥面粉。到飯館吃蕎麥面價格高,影響了蕎麥的消費量;蕎麥面粉附加值低,產品科技含量低,產業鏈條短,只能就近銷售。這也是制約蕎麥產品流通的一個主要因素。目前當地對蕎麥產品深加工的投資較少,蕎麥產品科技含量低,產業鏈條短,帶動就業和拉動地方經濟的作用很小。當地農民和各級干部普遍存在“重用地輕養地、重大田輕雜糧、重產量輕加工、重數量輕效益”的觀念,對蕎麥種植業的經濟和生態效益認識不足,沒有像對待其它產業一樣給予足夠重視。對蕎麥的營養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認識不夠,擴展保護性耕作提高旱作耕地的抗風蝕能力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意識不強。這一切都制約了蕎麥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
這些問題一是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蕎麥種植業發展起來了,有了規模效益,市場拉動作用就增強了,蕎麥種植業保障服務體系就會不斷健全,深加工也會配套的跟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顯現了,思想認識自然就會改變。同時,加強研究分析,對蕎麥種植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進行量化研究,將有助于當地農民和各級干部提高認識。
烏蘭察布市當前的農業結構不合理,表現為沒有比較優勢的小麥播種面積較大,生態效益差的馬鈴薯種植面積太大,農民收入低與耕地退化的問題并存。文章通過對當地蕎麥種植業的基本情況及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分析,要想發展蕎麥種植業,必須保障服務體系健全、蕎麥產品進一步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