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明 孫長鵬 梁占武 王慶江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氣象局
呼倫貝爾市雷電災情分析及預防
邵志明孫長鵬梁占武王慶江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氣象局
統計2005年到2013年呼倫貝爾市的雷電災情,結合呼倫貝爾易損性區域分析,總結呼倫貝爾各區域雷電災情特點及相應的預防措施。
雷電災情分析預防
雷電是伴隨著強對流過程發生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現象。雷電因強大的電流、熾熱的高溫、強烈的電磁輻射以及猛烈的沖擊波等物理效應而能夠在瞬間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其雷電放電電壓高達數幾萬甚至幾百萬伏,瞬間電流可高達數十萬安培。造成雷電災害。雷擊所造成的破壞性已滲透到我們的各種生產和生活領域。雷電災害是“聯合國國際減災十年”公布的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我國每年由雷暴、閃電造成的財產損失達數十億元。雷電災害已成為我市危害程度僅次于暴雨洪澇以及干旱、暴風雪等災害的一大氣象災害,嚴重威脅著我市的社會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做好防雷減災工作,不僅是安全生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也是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
(見表1)從2005~2013年呼倫貝爾市現有雷電災害損失資料看,呼倫貝爾市雷電災情主要集中發生在6、7、8月內,以海拉爾、滿洲里中部經濟發達地區雷電災害頻繁,雷災發生主要原因是計算機、電子信息、通訊設備弱電設備產品居多、企業廠礦林立、人員相對稠密導致;其次以中部阿榮旗一帶人員密集區雷災發生頻率較高;南部新巴爾虎右旗、一帶雖然雷暴日數較少,但雷災發生頻率也較高,雷災主要為人員及牲畜傷亡,究其原因牧民及牲畜在空曠地帶無雷擊防護措施,發生雷擊事件概率高造成;呼倫貝爾市北部林區雷暴日數及閃電頻次從雷暴及閃電時空特征分析中已知最多的但雷災發生頻率較低,但主要為森林雷擊火,財產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2.以呼倫貝爾市2005~2013年記載雷電災害記錄資料統計結果表明,家用電器等弱電設備遭受雷擊事故高達64%,其次為電力設施為14%,電力及家用電器設備、計算機、網絡系統遭雷擊損害多為防雷裝置設施不全造成;森林火災所占比例雖然僅為3%,但呼倫貝爾市北部牙克石、根河、鄂倫春等地是大興安嶺原始森林地帶,為國家森林資源重點防護地,2006年5月牙克石發生雷擊引發的森林大火,直接經濟損失2905.29萬元,雷擊引起森林火災比例雖小,但雷電預防的意義很大;人員傷亡為8%,雷擊傷亡多為戶外勞作及畜牧業活動。
3.值得一說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網絡、電子信息、通訊系統的增多,弱電設備的使用延伸到銀行、證券、交通、企業自動控制各行各業,抗干擾能力弱的高科技微電子器件及設備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對重要電子設備的雷電災害損害頻發,做好弱電設備雷電防護愈發重要。由此引發的雷電危害也越來越多。雷擊引起企業生產停產以及巨大的財產損失正日益引起企業管理人員的重視,這對雷電防護事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加強雷電防護工作對于生產安全和經濟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表1
易損性是指事物容易受到傷害或損失的程度,它反映特定條件下事物的脆弱性。通過雷暴日數、雷電災害頻數、經濟易損指標、生命易損指標、城鎮化率五個指標作為雷電災害風險評估指標,對雷電災害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得到呼倫貝爾市雷災易損評估區劃表。

表2 呼倫貝爾市雷災易損區劃表
通過表2看出,呼倫貝爾市雷擊災害易損度較高的地區并不在雷暴活動頻繁的高緯度的林區一帶,而在呼倫貝爾市中部科技、文化、經濟相對較發達、人口密度較高的海拉爾、滿洲里及農區的阿榮旗、扎蘭屯一帶,為極高易損區;而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地區及東南部的阿榮旗、扎蘭屯等地為雷災高易損區;北部林區鄂倫春、根河及東南部的莫旗為中易損區;牧區的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等地因地廣人稀,經濟欠發達,企業、廠礦偏少,因而成為全市雷擊災害易損度最低的地區。
為了預防和減輕雷電災害的影響,對偏遠地區和高風險人群的防雷安全應進一步引起重視,采取有效的雷電防御機制,如在旅游景區、農場地頭、牧民夏季營地等高暴露風險區指導建設應急避難場所;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雷電預警信息,第一時間由移動通信運營商對處于預警區域的發布公益預警信息,為防雷重點單位及公眾用戶避免雷電災害贏得時間,比如易燃易爆場所根據提示暫停危險作業;各中、小學校提前進行防雷教育、調整上課時間;野外作業單位調整工作計劃等。農村地區可以通過大喇叭廣播系統通知田間勞作農民及時收工或采取科學防御措施、牧業地區通過我地區已配備的氣象預警收音機告知外出勞動者;規范城鄉規劃和工程建設防雷設施的跟蹤檢測、防雷實施的竣工驗收工作;規范電力、石油、煤礦、化工、水泥、礦山等企業防雷設施的雷電檢測工作;報紙、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要牢牢抓住災害防御的針對性、實效性,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開展氣象災害防御宣傳,提高防災意識。
[1]崔海華.2003~2008年河北省雷電災害特征統計分析.
[2]蔣平凡.2008年吉林省雷災事故統計分析.
[3]張華明.山西省雷電災害特征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