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云張小華劉清濤
1.樟樹市農業局;2.樟樹市張家山街道辦事處農技推廣綜合站
抗倒伏劑立豐靈在晚稻上的應用試驗小結
陳小云1張小華1劉清濤2
1.樟樹市農業局;2.樟樹市張家山街道辦事處農技推廣綜合站
隨著近年來水稻高產栽培新技術和高產新品種的推廣運用,倒伏已凸顯為高產穩產、機械收割的重要威脅因素。2015年,我們開展了新型抗倒伏劑立豐靈在晚稻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抗倒伏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小結如下:(文中設u=667㎡)
1.試驗地點
試驗安排在樟樹市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區-張家山街道槎市村,試驗田面積1.15u,肥力中等偏上,排灌便利,土壤為強潴烏潮沙泥田。
2.供試品種
供試水稻品種:榮優華占。主要生育日志:2015 年6月23日播種,7月22日拋秧,7月27日進入分蘗期,9月13日齊穗,10月22日收割。
3.供試藥劑及使用方法
供試藥劑為5%立豐靈可濕性粉劑,于水稻拔節前10天每畝劑量為10克對水稀釋進行均勻噴灑。
4.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4個處理,2次重復。處理1:高氮條件下不施立豐靈;處理2:高氮條件下施立豐靈;處理3:中氮條件下不施立豐靈;處理4:中氮條件下施立豐靈。每小區面積66.67平方米,每小區相間距離0.5米,鋪地膜作田埂,防肥水相串,小區外圍設保護行。試驗小區用肥標準為:高氮條件按每畝施純氮13.8千克,中氮條件按每畝施純氮12千克,基肥、蘗肥、穗肥按4:3:3的比例施用。磷、鉀等其他肥料按正常水平施用。防病滅蟲、田管等措施相同。
5.試驗目的
通過目測晚稻抽穗期、成熟期和收獲期各小區倒伏角度及倒伏面積比例,用對角線法每小區各選取5個點共50蔸稻株,通過室內考種測量成熟期莖基下部1~3節長度,節圍大小,產量結構構成因素及實測產量等,分析立豐靈在高產栽培下抗倒伏的效果。
1.立豐靈對水稻生長性狀的影響
從表1中可以看出,不管在高氮還是中氮條件下,施用立豐靈后都表現出基部1~3節節間明顯縮短,平均株高降低,平均劍葉長度縮短,莖基圍度增大,剖開基部可見莖壁增厚,手捏稻株基部,施用立豐靈后的稻株比不施用立豐靈的稻株明顯感到更硬更韌。可見施用立豐靈可調節水稻株型,改善結構。
通過對試驗田水稻抽穗期、成熟期、收獲期的目測觀察,在高氮、中氮肥力條件下,施用立豐靈后的稻株比不施用的稻株倒伏角度、倒伏面積比例都明顯減少。尤其是今年南方秋季多雨、寡照天氣,施用立豐靈的田塊抗倒效果明顯。

表1 立豐靈對水稻生長性狀的影響(厘米)
2.立豐靈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在拔節前10天噴施立豐靈,不僅可使水稻基節節圍增大,基部節間縮短,基部莖壁增厚,而且可促進幼穗分化,改善株型,平均穗粒數增加,結實率提高,從而提高產量。從表2可見:不管高氮、中氮條件下,施用立豐靈后都可顯著提高產量。

表2 立豐靈對水稻產量及構成的影響(u=667平方米)
施用立豐靈后,促進了養分在主莖與分蘗之間合理分配,立豐靈有效抑制了主莖及早期分蘗基部節間伸長,減少養分的需求,促進了養分向后期分蘗供應,增加成穗機會,葉片更短、厚、挺,有效地改善了稻株結構和通風透光條件。
由于立豐靈促進了節間縮短,稻株高度減小降低了重心,莖基部更粗壯、莖壁更厚,增強了稻株的抗倒力、韌性。劍葉更短、厚、挺有效地使后期葉片功能期延長,保障了稻株根系功能,促進了后期灌漿結實,提高結實率。
試驗表明,在水稻拔節前10天噴施5%立豐靈10克/u可顯著縮短1~3節節間長度,主莖基部明顯增粗,對水稻防倒伏、改善株型和增產效果較好,增產效果達4%~6.2%,經濟效益明顯,值得進一步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