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烏拉特前旗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烏拉特前旗種子市場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王玲
烏拉特前旗農牧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
烏拉特前旗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大縣,是國家重要的糧油糖生產基地,全旗農作物總播面積約239.5萬畝,種子作為農業生產的基礎資料,具有其他生產資料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對保障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意義重大。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針對種子市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積極探索規范管理的對策和措施,對保護生產者、經營者及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顯得尤為重要。
種子市場管理問題對策
1.農民維權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
由于部分農民受眼前利益和所謂 “訂單農業”的影響貪圖便宜,隨意從無證商販手中購買和賒銷種子,而且形式隱蔽、暗箱操作、手段多樣,這樣很難保證所購種子質量,有的購種后不索要銷售憑證,一旦發生種子質量糾紛,自身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依法保護。
2.種子市場準入門檻低,監管難度大
一是市場準入門檻低。對經營者的專業知識、文化知識、資金能力、經營場所沒有明確限制,使一些煙酒店、蔬菜店、糧油店堂而皇之的做起了種子經營,他們的種子質量意識淡薄,價格意識膨脹,導致假、劣種子坑農、害農事件時有發生,給農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二是種子經營直接進入村、社,監管難度加大。近年來全旗種子經營門點大幅度增加,從2000年的15家增長到今年的548家,而且大多都在村、社經營,這就增加了監管難度。三是進貨渠道多,品種多亂雜。由于種子大部分是從外地調進,貨源渠道各不相同,種子質量良莠不齊,以次充好,一種多名現象時有發生,給種子市場監管造成很大壓力和難度。
3.經營檔案不全
一是進種子時發票開據不及時,種子已經上柜銷售了,發票還沒有收到,導致種子備案不及時。二是售種憑證內容填寫不完整,如:漏填了購種農戶地址,品種名稱不完整等。三是有部分經營戶進貨、銷售臺賬記錄不及時,造成種子經營檔案不完整。
4.種子非質量投訴增加,處理難度大
因病蟲害、氣候、超劑量使用農藥等原因引起的糾紛逐年遞增,由于用種農戶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導致有關專家一時很難說服,引起群體上訪,給調解處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5.種子案件調查取證難、處理難
一是走村串戶兜售種子違法行為,調查取證難。烏拉特前旗共有11個蘇木鎮93個行政村5個農牧場,種子經營門點分布廣、點多、面廣、線長,相對偏僻村社部分無證無照經營者走村串戶兜售劣質種子,交易后無從尋找,給種子監管調查取證造成一定難度。二是假種子認定難。大部分農戶對發生種子質量糾紛采取上訪形式投訴,一般不申請鑒定,不愿交鑒定費,而假種子的認定按照有關規定必須是由有資質的檢驗機構檢測和專家進行田間現場鑒定確認,這無形中給執法部門進行查處增加難度和壓力。三是未審先推屢禁不止。由于未審(認)定的種子價格低且可賒購,交易方式暗昧,難以從源頭治理。
1.廣泛宣傳,提高法律意識
采取多種形式和宣傳途徑,繼續強化《種子法》、《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對種子法律法規的認識和理解,營造依法治種的社會環境。一是開展以種子識假、辨假和依法維權為重點內容的宣傳,充分利用科技下鄉、12﹒4法制宣傳日、紅盾護農、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活動,通過舉辦假劣種子展覽、印發宣傳資料、現場解答群眾咨詢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二是及時對查處的種子案件在種子經銷戶中進行曝光,以案說法,對種子經銷戶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三是利用報紙、廣播、電視、農業信息網、宣傳畫等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在全旗范圍內形成家喻戶曉的濃烈氛圍,增強廣大農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防范意識。
2.加強種子經營人員的教育培訓
要通過辦班培訓、持證上崗培訓等多種方式,搞好種子經營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種子經營人員守法經營、誠信經營意識和業務素質能力,通過培訓規范種子市場經營秩序。
3.建立準入制度,確保種子質量
實施種子市場準入制度,進一步明確規定種子生產經營者必須具備的資金、設施、設備、專業技術水平等條件,限定固定資產投資比例,提高種子生產經營者入市的門檻。同時建立退市制度,對信譽不好,經常發生質量事故的單位,應取消其生產經營資格,不允許再進入種子市場。
4.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市場監管
健全和完善種子管理體系,建設一支公正廉潔、高效精干的種子管理執法隊伍,規范執法程序,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加強對種子生產經營門點監督和不定期檢查,對無證生產經營種子或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違法行為,要跟蹤監督,立案查處,發現一件,處理一件,依法取締;對違法情節嚴重,給農民造成損失的,不僅要賠償經濟損失還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大案要案實行掛牌督辦,公開通報和曝光案件查處結果,切實起到震懾作用。對未審先推、虛假廣告、無證經營、侵權冒名等影響大、危害重的違法行為,根據農業行業提點,適時開展專項整治,加強種子市場巡查。
5.規范種子經營檔案
由種子管理站統一印制種子進貨、銷售臺賬,農牧業執法大隊定期不定期地嚴格檢查各經營戶的經營檔案是否登記,要求記錄完整。
6.及時處理農戶來訪及投訴、調解處理種子糾紛
對群眾投訴的問題認真記錄,并及時到田間地頭了解情況,認真分析。做到客觀、公平、公正地處理種子糾紛,最大限度把涉種糾紛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防止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