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君
黑龍江省明水縣農業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四抓”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規范有序健康發展“雙提升”
王成君
黑龍江省明水縣農業局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黑龍江省明水縣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上聯市場下通農民的紐帶作用,全面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目前,全縣在工商注冊登記的合作社總數達到876個,同比增加140個,增長了19%。入社農戶4380戶,輻射帶動農戶52560戶。2014年合作社實現純收入1.6億元,人均純收入高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400多元。他們主要采取了“四抓”措施,保證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組建規模數量和標準質量上“雙提升”。
按照“壯大種田戶,帶動一般戶,保障薄弱戶,減少單干戶,先富帶后富,加快共同富”的思路,組織縣直機關優秀干部兼任99個村的第一書記,每個局抽調兩名后備干部直接住在農家,同村組干部一道通過開展小康夜話,記民情日記,為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當“紅娘”組織發動農民走合作化道路,積極動員村組干部組建發展適合本地發展、增加社員收入的各類合作社,特別是鼓勵組建農民以地入社,采取保底分紅、二次分配形式的合作社,推進土地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合作經營,讓少數人種多數人的地,多數人從土地中解放出來,進城務工,多渠道增加工資性收入。目前,全縣已有0.4萬戶農民土地流轉到合作社,5萬余農村勞動力走出土地,除了土地出租每畝均價400元之外,進城務工、經商販運,實現了土地收入以外的倍數效應。2012年,永久鄉繼豐村在陸江的帶領下,種地大戶積極參加,成立天河種植專業合作社,規模經營土地6200畝。合作社在種肥藥、起壟中耕等環節畝節省投入50多元,畝增產50千克,畝增收130元。土地流轉后,大部分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入社農戶179戶,合作社成立后只需18人耕種,節省人力161人,按季節性打工計算,每人節省1個月時間,每月按3000元,161人可增收48.3萬元。
在尊重農民意愿,保證農民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按照發展形式多樣、組建方式自由的思路,推進發展合作社,拓寬合作社組建范圍,地區、地域、行業之間均衡發展,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命力和競爭力。突出了“七個帶動”。即干部帶動、能人帶動、科技帶動、企業帶動、產業帶動、服務帶動和銷售帶動,發展了一批帶動能力強、輻射效益大、質量標準高、規模大、發展前景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規模經營33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7%。2013年,興仁鎮興發村種地大戶呂蘭雙通過動員農戶以地入股3500多畝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從購種肥到田間管理都由合作社統一指導,農戶即節約了種地成本,又開展了大規模機械作業,提高了土地收益率,節約的大批勞動力外出務工又增加了農民家庭收入。畝增收50元,戶均增收2500元。通泉鄉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依托金鑼集團等加工企業,與社員簽訂生豬養殖和回收合同,為社員提供飼料、防疫和養殖技術,現已發展社員300多家。2013年生豬價格低的時候,合作社按照回收合同收購,保證了社員的利益。
依托“第一書記”和優秀干部駐村,按照“六有”標準要求,引導和幫助合作社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構和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民主決策制度、財務制度、會議記錄和歸檔立卷制度。監督其章程落實保底返糧、超產二次分紅等入社協義,維護了農民利益,積極開展合作社星級評定,全縣星級合作社達到10個。強化對骨干社領辦創辦人和社員培訓,幫助他們提高勞動技能和駕馭市場的能力,使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合作社帶頭人占到總數的90%以上。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組織,開通并運營了縣鄉土地流轉網絡平臺,實現了土地流轉信息與規模經營主體需求相銜接,統一制作使用土地流轉合同,為合作社擴大經營規模提供保障。
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合作社開展教育培訓、技術推廣、市場信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資供應、農產品質量標準和認證等服務。積極幫助合作社融通資金,引導金融機構應適當放寬貸款條件,對實力強、資信好的合作社可以授予一定的信貸額度。2014年,我們對規模大、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合作社落實扶貧農業基礎項目1個,幫助千萬元現代農機合作社解決場庫棚用地等問題,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品牌,推行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大力開發名牌產品和特色產品的商標品牌,擴大了知名度,切實增強合作社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