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王笑蓮陳 健
1.遼寧省北鎮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2.遼寧省北鎮市畜產品安全監察所
一例雞壞死性腸炎的診治
王欣1王笑蓮1陳健2
1.遼寧省北鎮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2.遼寧省北鎮市畜產品安全監察所
雞壞死性腸炎又稱作腸毒血癥,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以小腸粘膜壞死,排紅褐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樣稀便為主要特征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該病肉雞、蛋雞都能感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炎熱潮濕的夏季較為多發。雖然發病率、死亡率不高,但影響雞的正常生長發育而且容易誘使其它病發生,造成較嚴重的經濟損失。2015年7月,北鎮市某雞場飼養的肉雞發生了該病,經綜合診斷并積極治療,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現將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2015年7月,北鎮市某肉雞養殖戶飼養的4200 只32日齡的肉雞發病,表現為精神不振,不愛運動,羽毛蓬亂,食欲嚴重減退,腹瀉,排紅褐色或黑褐色煤焦油樣帶血的糞便,戶主看到血便,以為是得了球蟲病,所以投喂了治療球蟲病的藥物,但沒有明顯效果,發病2天,死亡11只。
剖檢病死雞可以見到,嚴重貧血,病變主要表現為小腸中后段膨脹增粗,腸壁脆薄,外觀可見腸壁上有出血點,切開腸道見到消化不良的食物殘渣混著血性粘液,部分腸粘膜壞死脫落,其他器官無明顯肉眼病變。
1.涂片鏡檢
無菌取病雞小腸病變部位黏膜涂片,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可以見到多量均勻一致的單獨或成雙排列的革蘭氏陽性兩端鈍圓的粗大桿菌,鏡檢視野中未發現球蟲裂殖體或球蟲卵囊。
2.細菌培養
無菌刮取病變部位腸黏膜,接種于葡萄糖血液瓊脂平板培養基上,經過37℃厭氧培養24小時后觀察,可見圓形、光滑、隆起、白色的菌落,有明顯的溶血環,再染色鏡檢,可見多量革蘭氏陽性兩端鈍圓的桿菌。
3.藥敏實驗
采用紙片法做藥敏試驗,該菌對泰樂菌素、青霉素高敏,對卡那霉素、慶大霉素中敏,對痢菌凈、鏈霉素低敏。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以及實驗室檢查,排除了雞球蟲病,可以診斷為該群雞感染了雞壞死性腸炎。
1.對病雞進行隔離,清理被病雞污染的飼料及污物,對病死雞及其污染的物品進行焚燒。加強通風,對環境徹底消毒。用0.025%百毒殺帶雞消毒,二天一次。
2.選用敏感藥物進行治療,每升水加80~160國際單位青霉素,每天一次,飲水三天,病情嚴重的,可以肌注,每只雞2.5~5國際單位,一天二次。
3.在每噸飼料中添加VAD3粉1000克、電解多維200克、黃芪多糖200克,每天一次,全群使用 5天。
采用上述方法治療,一天后,糞便顏色明顯改觀,雞群癥狀明顯好轉,采食量上升,3天后,全群基本恢復正常,為防止復發,以治療量減半,繼續用藥3天。
魏氏梭菌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雞腸內容物、糞便、土壤、灰塵及被糞便污染的飼料、飲水、墊料中。當飼養環境不佳,飼養管理不當,雞群抵抗力下降時,可引起發病。該病容易和雞小腸球蟲病混淆,而引起誤診。
通過對該發病雞舍及雞群的觀察,發現由于最近接連下雨,造成舍內潮濕,舍內環境衛生較差,空氣質量也不佳,估計這些不良因素是導致雞壞死性腸炎發生的誘因。在養雞生產中要防止該病發生,必須采取綜合的防制措施。
一是加強飼養管理,保持雞舍清潔干燥,加強通風,保持適當飼養密度,及時清理糞便。二是加強消毒,定期對環境和用具消毒,定期帶雞消毒。三是合理保管飼料,在飼料中及時補充提高機體免疫力的藥物和營養物質。四是要選用敏感藥物進行預防。一旦發生該病,一定要及時診斷,避免誤診,有條件的進行藥敏實驗,避免選錯藥物,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