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舞
山西省朔州市畜牧獸醫局
小反芻獸疫的研究現狀
程鵬舞
山西省朔州市畜牧獸醫局
近年來,小反芻獸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呈擴散的趨勢,成為重要的跨國動物傳染病之一,我國周邊國家頻繁暴發該病。為了增強廣大獸醫工作者和相關人士對本病的認識,文中就小反芻獸疫的流行癥狀、發病機理、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等方面進行了綜述。
小反芻獸疫流行特征發病機理臨床癥狀疫苗
小反芻獸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也稱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小反芻獸疫病毒引起的,臨床以發熱、口炎、腹瀉和肺炎為主要特征的小反芻動物的一種急性、烈性傳染病。主要感染包括野生動物在內的小反芻動物,山羊高度易感,綿羊易感。本病發病率可達100%,嚴重暴發期死亡率為100%,中等暴發率接近50%,目前沒有感染人的報道。國際動物衛生組織(0IE)將該病定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規定為一類動物疫病。
PPR于1942年首次發現在西非的科特迪瓦 (象牙海岸)地區爆發的一種臨床癥狀與牛瘟相似但不感染牛的疫病。隨后的10年,該病廣泛流行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及赤道以北的非洲國家。1999年,0IE證實了位于大西洋和紅海之間大多數非洲國家已經有PPR流行,并向周圍國家擴散。2003年以來,我國西南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均呈地方性流行。2007年7月,西藏阿里地區首次發生小反芻獸疫疫情;隨后,2008年6月和2010年5月在西藏那曲地區和日土縣先后再次發生了幾起PPR疫情;2013年12月份以來,新疆、甘肅、內蒙古、寧夏等省區先后發生多起PPR疫情。
1.傳染源
患病動物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組織或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飲水等。
2.感染和傳播途徑
本病主要通過直接和間接接觸傳染或呼吸道飛沫傳染,飲水也可以導致感染。病畜急性期自分泌物、排泄物及呼氣等排出病毒,成為傳染源。同地區之動物,以直接接觸方式或經由咳嗽而短距離飛沫傳染,不同地區因以引入感染動物而擴散。一般認為羊只恢復后不會成為慢性帶原者,但感染后潛伏期間,可能傳播本病。病毒發現于精液及胚胎,可能會經人工授精或胚移植傳染。感染母羊發病前1天起至發病后45天期間,乳汁含病毒,可經乳汁傳染。
3.易感動物
山羊和綿羊是該病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綿羊更易感,臨床癥狀更嚴重。巖羊、野山羊、盤羊等野生小反芻動物和亞洲水牛、駱駝等可感染發病。
4.流行季節性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多雨季節和干燥寒冷季節多發。
5.潛伏期
潛伏期一般為4~6天,短的1~2天,長者10天,OIE《陸生動物衛生法典》規定最長潛伏期為21天。發病率可以達到l00%,死亡率在20%~90%不等,嚴重暴發時死亡率也能夠達到100%。
小反芻獸疫病毒和其他麻疹病毒屬的致病性相似,具有趨淋巴和趨上皮性。因此,它在動物體的淋巴組織和上皮組織中最容易復制,對這些組織的傷害也最為嚴重。呼吸道可能是病毒進入機體的門戶。病毒通過呼吸道進入機體后,首先在咽喉、下頜淋巴結以及扁桃體復制;2~3天形成病毒血癥,隨后的2~3天首次出現臨床癥狀。病毒血癥導致病毒到達全身的淋巴器官、脾臟、骨髓和胃腸道及呼吸系統的黏膜繼續增值。
小反芻獸疫病毒是有囊膜的病毒,自然環境下抵抗力較低,50℃60分鐘即可滅活;在pH<4.0或pH>11.0條件下失活;但是,在冷藏和冷凍組織中能存活較長時間。醇、醚和普通清潔劑可以殺滅病毒,苯酚和2%的NaOH都是有效的消毒劑。
山羊臨床癥狀比較典型,綿羊一般較輕微。根據癥狀可分為溫和型、標準型、急性型和特急性型。
1.溫和型
癥狀輕微,發熱,類似感冒癥狀。
2.標準型
發熱,體溫可達40~41℃,持續3~8天,口鼻分泌物嚴重增加,腹瀉嚴重,有時有口腔潰瘍;有時表現支氣管肺炎,類似羊支原體肺炎;懷孕母羊可發生流產。
3.急性型
較少發生,急性死亡,感染后1~2天內死亡。
4.特急性型
發熱后突然死亡,無其他癥狀,在剖檢時可見支氣管肺炎和回盲腸瓣充血。
尸體剖檢病變與牛瘟病牛相似。患畜可見結膜炎、壞死性口炎等肉眼病變,嚴重病例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皺胃常出現病變,而瘤胃、網胃、瓣胃很少出現病變,病變部常出現有規則、有輪廓的糜爛,創面紅色、出血。腸可見糜爛或出血,尤其在結腸直腸結合處呈特征性線狀出血或斑馬樣條紋。淋巴結腫大,脾有壞死性病變。在鼻甲、喉、氣管等處有出血斑。
可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做出初步診斷,但確診必須通過實驗室診斷。病料可采集病畜的鼻腔漿液性分泌物,回腸、直腸黏膜,凝固的血液或抗凝全血,還可取腸系膜淋巴結或支氣管淋巴結、肺臟、脾臟、扁桃體和舌等器官組織。
1.血清學檢測
抗體檢測可采用競爭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間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2.病原學檢測
病毒檢測可采用瓊脂凝膠免疫擴散、抗原捕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實時熒光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普通反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對PCR產物進行核酸序列測定可進行病毒分型。
常用疫苗有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
1.滅活疫苗
采用感染山羊的病理組織制備,一般采用甲醛或氯仿滅活。用甲醛滅活的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而用氯仿滅活的疫苗效果較好。
2.弱毒疫苗
弱毒疫苗Nigeria 75/1仍是OIE規定的唯一允許使用的小反芻獸疫病毒疫苗。2007年7月我國首次發生的小反芻獸疫疫情,所使用的是同年10月生產出的第一批小反芻獸疫活疫苗Nigeria75/1株。和滅活疫苗相比,弱毒疫苗誘導的免疫反應持續時間更長、更有效。
PPR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羊養殖業,制約著羊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而目前使用的弱毒苗具有不耐熱、穩定性差、不易運輸和保存的特點,因此有效研究PPRV的感染、入侵、復制、致病及免疫特性,開發一種對熱不敏感、易于運輸和保存、免疫持續時間較長、安全高效的新型多價苗成為有效防控PPR的關鍵。另外,我國應加強做好小反芻獸疫流行病學調查、病原學監測和免疫預防工作,密切關注疫病流行動態信息,有效防止疫情傳入境內,一旦發現PPR疫情,應積極采取撲殺、隔離、消毒及無害化等綜合處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