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孝軍朝陽縣南雙廟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
朝陽縣谷子生產存在問題及對策
吳孝軍
朝陽縣南雙廟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摘要]文章作者根據朝陽縣谷子生產現狀,分析谷子生產中存在的品種混雜退化、栽培技術水平低和產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供指導當地農業生產參考。
[關鍵詞]朝陽縣谷子生產問題對策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文化日益豐富,人民已經從解決溫飽問題向膳食營養均衡方向轉變,朝陽小米因其米色金黃,味道濃郁,香軟可口,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朝陽小米曾被列為“清廷貢米”。近幾年來,朝陽縣依托本地自然生產優勢,提升品牌戰略,使朝陽小米走上了產業化生產道路,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氣候優勢
朝陽縣位于遼寧省西部,氣候特點屬半干旱、大陸季風性氣候,年≥10℃有效積溫3530℃,年降雨量480毫米,且集中在7~8月,形成雨熱同期,年無霜期160天,非常適合發展谷子生產。
2.土地優勢
朝陽縣現有耕地8.5萬公頃,其中坡耕地占60%左右,土質以褐土為主,pH值在7~8左右,屬微酸性土壤,且土壤地力瘠薄,整個生育期干旱少雨,這些適宜谷子的生理生長特點。
3.種植優勢
多年來,由于朝陽縣的氣候特點和谷子本身耐瘠抗旱的優勢,廣大農民種植谷子已形成習慣,把谷子當做當地主栽品種,家家戶戶都在種植,尤其大旱年份可作為備荒作物,所以種植面積呈逐年擴大趨勢。
1.品種混雜退化
目前,朝陽縣谷子生產用種大多采用常規種子,雜交谷子品種極少,沒有真正建立起谷子繁育體系,不能及時進行種子提純復壯和品種更新,品種退化嚴重,不能發揮優良品種的增產作用,缺乏市場競爭力。
2.栽培技術水平低
目前,朝陽縣谷子種植基本上以各家各戶為單位進行分散種植,采用傳統種植模式,粗放性經營,缺少專業性技術指導,在生產中缺少種子處理、科學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項技術,致使優質谷子品種特性不能完全展現出來,產品產量和質量均較低。
3.產業化程度不高
當前,朝陽縣谷子種植面積已達5萬畝左右,但由于種植過于分散,不能進行機械化生產,谷子加工產業化程度不高,全縣僅有四家注冊的谷子加工企業,缺少品牌意識,市場占有率不高。
1.建立谷子良種繁育體系,充分發揮品種優勢
積極引進適合當地種植的谷子優良品種,建立起良種繁育體系,對優良品種進行提純復壯,保證種子純度,定期進行谷子品種更新,充分發揮朝陽縣當地品種的優良特性,提高谷子的產量和質量。
2.加強技術指導,進行產業化生產
充分利用現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組建專門技術指導隊伍,切實加強谷子生產的技術指導,制定無公害谷子生產操作規程,成立谷子生產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單位,進行規模化生產,嚴把谷子生產操作規程,提高谷子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3.樹立品牌意識,拓寬銷售渠道
品牌是產品質量的體現。目前,朝陽縣現有谷子專業加工企業四家,專業生產合作社少,生產加工機械化程度低,無公害認證標識少,銷售渠道不暢,因此要加強成立專業化生產合作社,進行產業化、標準化生產,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創出品牌,促進朝陽小米走向全省、全國市場,進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