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永寧朝陽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
朝陽縣發展蔬菜生產的有利條件與建議
牛永寧
朝陽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朝陽縣是農業大縣,農業人口54萬,耕地面積140萬畝。近年來,朝陽縣通過發展蔬菜、畜牧小區和大棗產業,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尤其是在蔬菜生產方面,已經積累了非常成功的經驗。
1.抗災避災,優勢突出
從避災的角度講,裸地蔬菜生產具有周期短、受自然災害影響比較小的優勢。從氣候類型說,我地區屬于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具有半溫潤半干旱的特點,無霜期在140~160天左右。種植大田作物是一年一季有余,兩季不足。由于受地形地貌、地理位置及植被覆蓋等因素影響,形成了本地區降水量偏低,時空分布不均的特征。朝陽素有“十年九旱”之名,大田作物在春、夏、秋三季進行生產,單季干旱就可能造成減產甚至絕收。而蔬菜生產則不然,象小黃瓜、茄子、大蒜、苤藍等蔬菜一般生產周期兩至三個月即可,并能實現一年兩茬生產,既能躲避自然災害風險,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2經濟效益高,優勢明顯
從經濟效益上看,蔬菜生產的效益遠高于大田。根據我們對菜農的調查,正常年份種植蔬菜每畝收益4000元左右,而種植大田收益只有1000元左右,即使在嚴重高溫干旱絕收的情況下,種植蔬菜畝收入也在2000元以上,優勢非常明顯。
3.引進加工企業,銷售前景好
從市場建設上看,蔬菜加工和銷售的通道已經形成,為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提供了有利保障。大面積種植蔬菜,農民最擔心的是有菜賣不上價,出現爛市現象。現在朝陽縣已成立多家蔬菜加工企業,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后顧之憂,如朝陽市天惠食品有限公司,年需原材料3萬噸以上;還有朝陽昊誠食品有限公司每年所需的原材料也有3萬噸左右;錦州小菜廠、錦州百合小菜廠每年也需要到我地區采購蔬菜1萬余噸,其它蔬菜初加工廠每年需要3萬噸,各類蔬菜年需求量在10萬噸以上。目前,朝陽縣東部的東大屯、松嶺門和七道嶺三個鄉的小菜種植面積僅8000畝,產量僅有1.6萬噸,缺口達8.4萬噸,還需增加4萬噸的種植面積,以滿足縣內蔬菜生產加工企業需要。因此,在龍頭企業、銷售商完成市場鏈接后,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問題已成為整個產業鏈的關鍵環節。
1.切實加大領導力度
縣委、縣政府把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問題納入項目考評機制,積極發動,強力推進,使之成為農民致富、企業盈利、當地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應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業主示范,協會(專業合作社)帶動”的思路去推動。朝陽縣東片這幾個鄉鎮外有錦州小菜廠的需求,內有兩大支柱企業拉動,同時有東大屯、松嶺門、七道嶺幾個鄰近鄉種植蔬菜的成功經驗,應先期發展,以滿足企業生產的需求。
2.加大相關部門的扶持力度
縣政府農業綜合部門應從政策上研究解決蔬菜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土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財政、金融等部門應對蔬菜基地建設中涉及到的基地道路、人行便道、水利設施、土地整治、栽培設施、技術培訓等方面所需的資金給予扶持;農業和科技部門要組織有關專家和農業技術人員,對菜農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生產,切實提供周到的技術服務。
3.加大宣傳力度
要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多角度、深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建設蔬菜生產基地的認識,充分調動農民種菜的積極性。只有廣大農民積極參與,才能使蔬菜生產基地達到集中連片,進而實現規模效益。
4.實施“一村一品”凸顯基地特色
“一村一品”既便于管理,實行專業化生產,也便于收購,形成市場吸引力。根據廠家需求,目前我們已經發展到十七個蔬菜品種,分別是:小黃瓜、長黃瓜、茄子、港椒、天鷹椒、紅辣椒、豇豆、大蒜、苤藍、洋姜、地環、芹菜、雪里蕻、胡蘿卜、芥菜、白菜、蘿卜等,眾多的蔬菜品種也非常便于“一村一品”的選擇。
5.加快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種植蔬菜規模較大的村都要建立專業合作社,加快信息、技術的傳播速度,疏通銷售渠道;提供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解除菜農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