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井余吉林省集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
牛肝片形吸蟲病的診療
呂井余
吉林省集安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牛肝片形吸蟲病又名肝蛭病,是指牛感染了肝片形吸蟲而引起的以貧血、消瘦、肝炎、膽管炎、頜下水腫、肝實質或膽管內有蟲體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寄生蟲病。本病對幼牛危害大,死亡率高。成年牛一般慢性經過,很少死亡。
肝片形吸蟲分類上屬于片形科,片形屬。蟲體呈扁平狀,灰紅褐色,大小為長20~40毫米,寬9~14毫米。其終未宿主主要為牛、羊、駱駝和鹿等反芻動物。豬、馬屬動物和人也可感染。肝片形吸蟲的中間宿主為淡水螺獅,但在內蒙古地區主要為土蝸螺。肝片吸蟲的成蟲寄生于牛、羊等易感動物的膽管內,其排出的蟲卵隨膽汁進入動物消化道,由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條件下,孵出毛蚴。進入水中,如遇到中間宿主-淡水螺獅或土蝸螺,則鉆入其體內,經無性繁殖發育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自螺體逸出后,附著在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牛在吃草或飲水時,吞入囊蚴即可被感染,進入牛的消化道。囊蚴在牛的腸內脫囊成為幼蟲。幼蟲穿破牛的腸壁進入腹腔,移行到肝臟,穿破肝被膜進入肝實質,最后進入肝膽管,經2~4個月發育為成蟲。幼蟲在向膽管移動過程中,可機械性地損傷和破壞宿主腸壁、肝包膜、肝實質和微血管。進而引起急慢性肝炎、膽管炎,同時蟲體在膽管內攝取血液中營養導致牛貧血、水腫、消瘦。
本病全國分布極廣,各地都有。一般呈地方性流行,多發生于低洼、沼澤或有河流、湖泊的放牧地區。
1.急性型病例
牛發生較少,老幼牛偶爾發生。此型病例多發生于夏末秋初,病牛大多是在短期內受到嚴重感染所致。牛病情急,表現為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減退,病牛迅速消瘦、衰弱、貧血。肝區壓痛明顯。肝臟極具疼痛時,病牛突然倒地,似昏迷狀,過一會兒疼痛減輕,可自行站立。嚴重者3~7天內死亡,最嚴重的可在一天內死亡。
2.慢性病例
牛多發生此型病例,本病例多見于冬末初春。病牛食欲減退,反芻不正常,周期性瘤胃鼓氣或前胃遲緩,異嗜。逐漸消瘦、貧血、低蛋白血癥。后期眼瞼、下頜、胸腔下水腫。前期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后期則頑固性腹瀉。病牛體溫、脈搏、呼吸無明顯變化。如不對癥及時治療,病牛最終在極度衰竭中死亡,病程2~3個月。
主要病變在肝臟和膽管。
1.急性病例
主要病變在肝臟。剖檢可見急性肝炎病變,肝臟腫大,肝包膜上有纖維沉積,而且在肝實質內有暗紅色蟲道,蟲道內有凝固血液和幼蟲。
2.慢性病例
主要病變在肝臟和膽管,剖檢可見慢性增生性肝炎,肝實質萎縮變硬,邊緣鈍圓,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膽管肥厚,膽管炎膽管內可見棕紅色蟲體。
根據臨床癥狀,流行病學,病理解剖和糞便蟲卵檢查,經綜合判斷可以做出確診。蟲卵檢查可用沉淀法和錦綸篩集卵法。蟲卵較大,呈長卵圓形,黃色或黃褐色,卵蓋明顯。
首先是用特效驅蟲藥驅蟲,其次是對癥治療。這一點對于體弱的重癥牛尤為重要。驅蟲和對癥治療配合好,才能提高牛的治愈率。
1.丙硫苯米唑(又名阿苯達唑片)
本品為廣普驅蟲藥。對牛肝蛭具有高效、低毒、安全和使用方便等優點。牛每千克體重20~30毫克,劑型有片劑、混懸液、瘤胃控釋劑和大丸劑等。本藥品對于肝片形吸蟲成蟲、幼蟲、蟲卵都有效。驅蟲率達95%。但本藥有致畸作用,妊娠牛慎用。
2.三氯苯唑(又名肝蛭凈)
劑量每千克體重牛為6~12毫克,一次內服。對成蟲和幼蟲均有效。對急性肝片形吸蟲的治療,5周后應重復用藥一次。本藥不得用于牛的泌乳期;禁用于一周內產仔的奶牛。
3.溴酚磷(又名蛭得凈)
本藥除對成蟲外,還對移動于肝實質內的幼蟲有效,可用于治療急性病例,一次內服劑量每千克體重12毫克,妊娠牛應按實際體重減10%計算用量,預產期前兩周內不要給藥。注意對重癥和廋弱牛切不可過量應用本品。如不慎中毒則用阿托品解救。
4.對癥治療
對于重癥體力極度虛弱的病牛應先恢復體力再驅蟲。
⑴10%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毫升,5%糖鹽水注射液500~1000毫升,維生素C10~20毫升,維生素B110~20毫升,地塞米松5~10毫升,混合一次靜脈注射,每天兩次,連用三天。
⑵對于心臟衰弱病牛可用強爾心等強心劑。有酸中毒的,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靜注。同時加強病牛營養,給予易消化,營養豐富飼料。
1.定期驅蟲。每年春秋兩季給牛驅蟲,驅蟲后牛排出的糞便應集中發酵處理,以消滅蟲卵。
2.防控中間宿主,消滅放牧地的淡水螺獅和土蝸螺。
3.在放牧地區,盡可能選擇高燥地區放牧,動物飲水最好用自來水、井水或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