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正式發布,互聯網金融首次被納入國家五年規劃建議。在《建議》的第三節“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第六條“構建發展新體制”中的具體表述為: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
對此,多位互聯網金融的從業者以及關注互聯網金融的專家進行了解讀。從解讀來看,對于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到的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和專家的關注點有著明顯的區分。
翼龍貸董事長王思聰:寫入十三五規劃建議意味著一系列利好的政策要陸續出臺。互聯網金融已經很大了,今年P2P的交易額就要超過一萬億元,未來五年互聯網金融的信貸資產可能會占到總規模的三分之一,也就是100萬億元。互聯網金融不規范可能會造成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但預計不會用很嚴格的方式進行監管,不能管死。
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十三五規劃建議非常清楚,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發展普惠金融,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培育公開透明資本市場等等。實際上,對于這些目標,互聯網金融都已經在積極參與。要讓互聯網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發揮更大的作用,肯定會需要進行一定的規范,把不合格的或者純粹詐騙的平臺更徹底地淘汰掉。
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互聯網在領導層的眼中是幾個能夠與世界接軌的板塊之一,互聯網金融是當下最熱的領域,寫入十三五規劃是對“互聯網+”政策的延續。P2P發展才開始,但規模已經相當于是電商發展十幾年的規模。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未來的監管會趨于嚴格,但還會給從業者一個寬容的環境。
融360CEO葉大清:互聯網普惠金融符合十三五規劃的方向,整體還是鼓勵創新、開放合作、服務實體經濟的。規范很重要,但發展還是重點。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第一次寫入五年規劃意味著對互聯網金融發展是一個很大的承認,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一種積極鼓勵的態度,應當是一個利好的消息。規范意味著未來要按照金融業對風險防控的基本要求來監管互聯網金融企業。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互聯網金融未來能和銀行金融和資本市場金融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現在的互聯網金融處于野蠻生長的狀態,未來會采取負面清單追責的方式實現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創新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