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
最近,我去基層各地看企業,發現實體經濟的機會起碼有三個:重組、升級、創業。
第一個機會:行業重組
比如現在的鋼鐵行業,很多中小型的公司都要倒掉,這是并購的好機會。
優秀的企業通過并購提高它的市場集中度,獲得一定的定價能力來改進利潤率。這些市場份額比較集中的企業下一個要做的就是研發,推動升級換代。
在行業分散的情況下,中小型企業沒有做研發的力量。中國各行各業的一個特點就是太分散了,分散到沒有幾家領軍的企業能夠做創新式的研發。所以,市場集中度一定要提高,世界各國全都是這么走過來的。
在上世紀,汽車工業剛剛開始發展的時候,美國有200多家汽車公司,中國現在有1000多家,太分散了,分散到規模經濟效益無法發揮,不可能做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在市場力量的驅動下,幾十年間,美國的200多家汽車公司最后變成了3家。
所以,中國鋼鐵行業、水泥行業、零售業都應該進行大規模整合,一些企業倒掉,把市場份額讓給那些有競爭優勢的企業。
第二個機會:技術升級
我2014年去看了奔馳和寶馬的生產線,車間里面沒有幾個工人,雖然還沒有達到工業4.0的標準,頂多3.0、3.5,但已經相當好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新的技術去提高效率,不必硬把自己套進互聯網思維,而是要思考如何運用這些新技術來提高企業的效率。
我有一個校友是做縫紉機的,縫紉機整個行業2015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大概跌了20%,利潤整個行業跌了60%,而他的企業銷售額這幾年基本持平。
他為什么可以取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成績?
就是把電腦裝到了縫紉機上,用電控提高縫紉機的自動化程度。產品的升級,他早就開始做了,他說不做不行了,因為傳統的縫紉工越來越難招。勞動力市場的形勢迫使他提高縫紉機的自動化程度,你稍稍提升一點,就可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不需要追求那些高大上的東西,一點一點地改進產品,一點一點地改進技術,這方面的空間是非常大的。
所以,經濟下行并不可怕,只要改進產品和技術就能站住腳。
第三個機會:理性創業
互聯網在中國轟轟烈烈,以至于大市值互聯網公司有一半在中國,為什么呢?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傳統行業效率低,給互聯網公司留出了很大的空間。
現在一提創業就必談互聯網,其實傳統行業一樣有創業機會,不一定非做“互聯網+”,傳統行業“+互聯網”也可以。
傳統企業對互聯網剛開始是漠視,當互聯網沖擊到自己的時候,就從冷漠變成了恐慌,又從恐慌變成了崇拜,以為我不上網就要死。其實,不是這么回事。并不是除了互聯網,其他行業就沒有機會了。

互聯網是一個很有效的工具,但互聯網的作用是什么?
互聯網是一種更為快捷的傳遞信息的手段,有助于降低和消除信息的不對稱,從而降低交易成本。其應用主要是在交易環節,而不是在生產環節。
生產環節效率的提高,仍然要靠傳統的研發,在這個領域中,互聯網幫不了你什么忙,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還得走傳統的老路子。
所以,對互聯網,既不要排斥、輕視它,也不要產生恐慌情緒,而是要冷靜地沉下心來分析自己行業的特征,我要不要上網,怎么上網?
(摘編自“中歐戈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