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

運用“板塊理論”對山西高水平女子排球隊比賽階段有效控制干預的研究
Research on Effective Control Intervention into Shanxi High Level Women's Volleyball Team’s Competition with "Plate Theory"
山西大學,山西 太原030006
陳晉云,韓飛龍
前言
眾所周知,排球運動是世界一項重要的運動,而山西女子排球隊是全國的一只優秀的排球隊,近幾年山西女子排球隊在全國沙灘排球賽和地區排球賽等比賽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如何讓其成為國內最優秀的隊伍還有待更為科學的研究和發展。目前國內先進打法的女排球隊大多重視自身的戰術素養以及科學的訓練方式與方法。如國內領先的恒大女排和天津女排她們在注重外援的引進同時也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整體能力。這就要求有一個好的訓練計劃與專業的教練員團隊作為支撐。而山西女排作為近幾年中國女排界的新生力量,如何與傳統強隊進行抗衡是山西隊面對的重要課題。本文正是以山西女排的整體戰略提升能力為研究背景通過“板塊”理論的建筑模型來建立新的訓練模式與方法以期為山西女排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支撐。
1小周期,中周期和訓練階段
小周期是指包括若干訓練的課程訓練且持續若干天(一般持續一周)的訓練周期,是最短的訓練周期,中周期是指包含一系列小周期的中等規模的訓練周期[1]。目前山西女排在訓練中所采用小周期的訓練模式多以最大力量以及無氧和有氧訓練為主,目的是增加隊員的體能儲備,在比賽中提高自身的身體持續作戰的能力為長時間的體能與力量做儲備。
小周期訓練通常持續時間在1—2個星期,它的主要目的是在短時間內使運動員的身體狀況達到一定的最佳狀態,山西省女子排球隊,作為目前中國女排的一只優秀的排球隊,每年都會向省隊、國家隊輸送很多的優秀人才,可見她們日常的訓練很關鍵。
通過表1可以看出,短時間小周期的訓練內容主要集中在最大力量和無氧耐力及有氧耐力上,這樣的目的使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短時間內的身體機能能夠達到比賽的要求,增加運動員在比賽場上的對抗性,提高多回合的進攻能力,最終達到戰勝對手的目的[2]。

表1 有氧小周期的訓練設計和方法背景的兼容訓練模式
中期訓練模式最為初期和短期訓練的銜接對運動員的個人能力的提高過程也十分關鍵。由于在這一階段,運動員經歷了短時間的身體素質能力的提高過程,要求教練員在這一訓練階段加強基本技術或基本戰術配合,使運動員能夠迅速的熟悉和了解所學習的鍛煉價值。特別是針對女子排球運動,由于我國女排的整體水平較高,這就要求山西女排的中期訓練要做到因地制宜。
1.2.1積累中周期
與其他中周期相比,該類型中周期的主要特征為,在相對小的強度下的相對高的訓練負荷量。正因為積累中周期是專為提升基礎運動能力而設計的,所以它的持續時間、內容和監測都值得特別地關注。
持續時間:一般來說,兩個主要因素影響著中周期的長度:
(1)要有充足的時間獲得靶目標運動能力所期望的訓練積累效應;
(2)賽程決定了時間的限制;
人們已經注意到,大多數運動項目發展的基礎能力是有氧耐力和肌肉最大力量,這兩種能力的發展需要長時間的形態和器官變化,所以我們需要有使這種生理適應發生的充分時間。然而,對于那些一般體能已經得到很好發展的高水平運動員來說,他們只需要相對較短時間的重點負荷訓練就可以使這些能力產生實質性地改善。為此,非常重要的是要確定中周期的最佳持續時間,這一時間既要充分獲得期望的能力變化,又不能過長,影響到下一個中周期的按時開始。這一問題將由一個相關案例研究作進一步的討論。
積累比賽經驗要從日常訓練中出發,模擬對手的比賽能力,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通過模擬對手來達到提升滋生能力的過程,保證訓練的質量,突出專項訓練的能力。
比賽日程的局限性對中周期計劃帶來很大的影響。在賽季的前期,比賽日程對運動員訓練的影響較小,中周期的持續時間完全取決于教練員的想法,在賽季的中期,訓練階段的順序和持續時間就會受到重大比賽時間的影響。因此,在賽季的末期,積累中周期可縮短到3 ~4周,此時重要賽事會以短的間隔接踵而至,積累中周期的時間也可被減少到10~14天。
內容:適宜中周期的順序和選擇實質上決定了中周期負荷變化的內容。
正如我們已經指出的,訓練階段又再次構成了一個完整地微型年周期,這需要基礎能力(準備階段)、專門能力(比賽階段)和專項能力的綜合準備依次發展,而最令人滿意的訓練痕跡效應的延續,使運動員能夠獲得比賽所需要的基礎能力、專門能力和專項能力的最佳的組合。然而,如果訓練的設計僅僅根據訓練痕跡效應的長短,那么就會顯得比較死板,當然,也有一些其它影響訓練痕跡效應的因素和延長訓練痕跡效應的方法。
1.3.1訓練階段的比賽
眾所周知,不是所有的比賽都是為競技能力高峰而設計的。其中,一些比賽是極高的訓練負荷,它用來突破常規訓練和增加訓練過程中情緒的多樣性,如果是這個目的,那么比賽則應包含在積累中周期和轉換中周期內同時它們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4]。
此外,尤其是比賽中出現的高強度無氧糖酵解代謝過程,會抑制線粒體內有氧酶活性和氧化過程。有時,優秀教練員能直覺地感到這種有氧能力的破壞,他們會增加專門的有氧訓練負荷,從而促進賽后的恢復,最近有研究表明,訓練痕跡效應的縮短會對比賽產生負面的影響。
2實戰中的應用
良好的比賽結果是對訓練過程和訓練質量的檢驗,優秀的教練員和運動員能夠在比賽中洞察出對手的比賽意圖和自身比賽的不足之處,但這需要在日常的訓練中做好相應的方案。特別是近幾年山西女排隊無法成為最強隊,這就要求教練員與隊員之間相互配合,做好各個階段的訓練工作過,為實戰中的應用做好基礎[4]。
3結論
山西女排在形成自身獨特的技戰術打法特點上必然有一套與自身隊員特點相一致的優秀的訓練團隊和訓練方法,這就要求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嚴格按照教練員的布置安排來進行訓練,特別是在小周期[5]。中周期等訓練儲備過程中,每一名隊員和教練員都應該了解這一時期對于比賽的儲備是十分重要的,要求運動員嚴格執行教練員布置的任務。另外,在比賽的間歇期中,應多留意同層次對手和高水平對手的訓練與比賽,多與她們交流比賽,找出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訓練比賽中嚴格要求自己,為山西女排提升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鐘麗.我國優秀中跑運動員板塊訓練特征[D].廣州體育學院,2012,6:5-8.
[2]孫玲娜 . 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特征與原則探究[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307-308.
[3]張廣林. 周期訓練理論新探索[J]. 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5(2):117-120.
[4]孫波,種靜萍. 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進展[J]. 體育與科學,2005,26(4):66-68.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Chen Jinyun, Han Feilong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比較分析法,對山西省高水平女子排球運動隊的比賽訓練方法進行了從生理學與方法學層面對分期理論與板塊理論進行探討。認為: 分期訓練理論符合人體超量恢復原理,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方法學基礎上; 板塊訓練理論與集中負荷長期延遲效應存在矛盾,運動訓練安排存在片面性與孤立性。
關鍵詞:板塊理論;周期理論;運動訓練;分期訓練
Abstract: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ompetition training method of Shanxi high level women’s volleyball team from aspects of methodology and physiology with phased theory and plate theory. The paper argues that phased training theory is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recovery, as it is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systems theory; plate training theory contradicts with concentrated load long-delayed effect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raining sports are one-sided and isolated.
Key words:plate theory; periodic theory; sports training; phased training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2.004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2-0010-2
作者簡介:第一陳晉云(1963-),男,臺灣彰化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基金項目:2014年山西省體育局科研項目(體育類)(項目編號:14yb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