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學院體育系,山東 曲阜 273155
?

中、外優秀女子蹦床運動員動作難度與編排特征的比較研究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Movement Difficulty and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xcellent Female Trampolinists
濟寧學院體育系,山東 曲阜273155
常寶芳,韓華
1前言
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及2013年第29屆世界蹦床錦標賽中,中國女子網上個人項目均僅獲得第2和第3名,金牌均被加拿大選手麥克倫南奪得。在2014年的第30屆蹦床世錦賽中,小將劉靈玲,憑借高質量的完成贏得了冠軍,麥克倫南獲得了亞軍,白俄羅斯的漢娜取得季軍,而鐘杏平僅排名第六。雖然近幾年中國女子網上個人項目有爭金奪銀的實力,但是,國外選手的實力也比較強大,中國要想繼續保持并擴大我們的優勢,就必須知己知彼并不斷創新。本文從成套動作的難度選擇及編排特征角度比較中、外選手的異同,以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我國運動員的競技水平,促進我國蹦床運動更加穩固的發展。
2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參加第30屆世界蹦床錦標賽女子個人網上決賽的8名運動員(中國2名,外國6名)及獲得第12屆全運會蹦床比賽女子決賽前6名中國運動員的自選動作。
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錄像觀察及比較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
3結果與分析
由表1[1~3]可見:中國運動員完成的7套動作中共包含16種動作類型,且前空翻類動作(第1種~第7種)與后空翻類動作(第9種~第17種)為7:9;外國運動員除使用以上16種動作外,還選擇了1種后空翻類動作(第8種即后團3周早轉180°,晚轉180°),且只有1人使用。分析還看出,中、外運動員使用3周空翻動作的人次分別為7人次和10人次,各占動作總數的10%和16.7%。從身體姿勢看,中國運動員的團身類動作與直體類動作都略多于外國運動員(分別為3.1%和0.4%),而屈體類動作比外國運動員少3.5% 。進一步分析還發現:中、外運動員的前空翻類動作均只采用了“團身”和“屈體”兩種身體姿勢;而后空翻類動作使用了團身、屈體和直體三種姿勢,且中、外各有4名運動員采用了后空翻直體類動作(831/和822/),而831/與822/的選擇的比例分別為3:1和2:3。由此綜上分析可知:中、外運動員選擇的難度動作基本相同,但中國運動員使用3周空翻動作的頻率遠低于外國運動員,這應是中國運動員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在身體姿勢選擇上,中、外運動員也均以團身和屈體為主,無前空翻直體類動作,且后空翻直體類動作也較少使用(分別占5.7%和6.7%);在后空翻直體類動作的選擇上,外國以822/為主,而中國更傾向于831/。這從難度發展的特點來看[1,4,5],中國運動員應減少團身類動作的數量,提高屈體類動作的比例。

表1 中、外蹦床優秀女運動員網上個人成套動作及類型選擇情況對比一覽表
注:“<”、“/”和“o”分別表示“屈體”、“直體”和“團身”(下表同)。
3.2.1成套動作“前空翻類接后空翻類”動作的編排特征
分析表2[1~3],中、外運動員均采用的7種前空翻類動作與后空翻類動作分別構成了35個和30個“連接”。其中,三周前空翻類接后空翻類動作的情況為:各有2名外國運動員使用12001°(第1種)接831<和811<,而中國3名運動員分別選擇了800°、811<和813°;外國運動員采用12001<(第2種)接12101°、811<和813°的人次分別為1人次、3人次和1人次,中國則選用了難度較低的811°和800°,各有3人次和1人次。兩周屈體前空翻類接后空翻類動作的選擇特征是:中、外各有1名和2名運動員使用803<接811<和800°,而接800<的人次分別為1人次和2人次;另外,還有1名外國運動員使用了800°作為“連接”,而中國則各有2人和1人分別使用了1.6難度的813<和831<。外國采用821<接831<、811<和800°動作的均為1人次,而接822/的有2人次;中國各有1名運動員采用了811<和813°,另外,還有3人次和2人次使用了低難度的800<和800°。中、外運動員均采用了801<接后空翻的動作,但是連接的類型除了各有2人和1人使用了822/外,其余都不同;其中,中國運動員采用了的是831/(3人次)和811<(2人次)作為連接,而外國運動員選擇了800<(3人次)、813<(1人次)和811°(1人次)三類動作。兩周團身前空翻類接后空翻類動作的選擇特征是:外國運動員各有1名分別采用803°接800<、811°和831/,中國運動員使用了800<(2人次)、811°(1人次)和811<(1人次)作為“連接”。僅有1名外國運動員使用了難度為1.1的801°,其連接的動作是813<;而中國有3名運動員使用了801°,分別連接了813<、831<和811<三種動作。通過以上分析可發現:以三周前空翻類動作連接的后空翻類動作中、外運動員完全不同,但以外國運動員的難度較大(其中,中、外運動員用12001°連接的后空翻類動作難度均值分別為1.33,和1.5,而以12001<連接的后空翻類動作難度均值分別為1.15和1.48。);分析還發現:中外運動員的兩周前空翻類與后空翻類動作的連接動作除了803<和803°各有3個和2個相同的連接動作外,其余的(821<、801<和801°)均只有1個共同采用的連接。從連接動作的難度值看,中國運動員完成的803<和801<兩動作連接的后空翻類動作難度值(1.4和1.54)均高于外國運動員選用的動作難度(1.2和1.33);

表2 中、外蹦床優秀女運動員網上個人成套使用前空翻類接后空翻類動作對比一覽表
3.2.2成套動作后空翻類接前空翻類動作布置
分析表3[1,3,5]發現:中、外運動員的后空翻類動作與前空翻類動作分別構成了28個和24個“連接”。屈體后空翻類接前空翻類動作的選擇特征是:中國采用813<與803<、801<和803°連接,使用人次各為1人次,而2名外國運動員只將813<作為結束動作。1名中國運動員選擇了821<作為831<的連接動作,而外國運動員采用的821<連接的動作難度(1.44)大于中國運動員使用的動作難度(1.2);兩種團身類動作的連接難度相差甚微,以中國稍低(中、外運動員使用的803°和801°的連接難度分別為1.25和1.33、1.53和1.6。)國外運動員各有2人和1人采用了803<和801<作為“連接”。中國采用811<與821<、801<和803°連接,使用人次分別為1人次、4人次和1人次,而外國則選擇了12001°(1人次)、803<(4人次)和801<(1人次)。中、外各有2名運動員采用了800<與801°連接,中國運動員還使用了803<(3人次)和803°(1人次),而國外各有2名運動員分別采用了821<和801<。團身后空翻類接前空翻類動作的選擇特征是:外國各有1名運動員將12001°作為12101°、813°和811°的連接動作,還有2名運動員采用811°與821<連接,另外,各有1名運動員分別將801<和803°作為811°和800°的“連接”;中國各有1名運動員將803<作為813°、811°和800°的連接動作,還各有1名運動員使用811°和800° 連接803°,各有2名運動員分別選擇12001°和801<作為811°的“連接”,另外,中國運動員采用813°與821<(1人次)連接以及811° 與821<(2人次)連接。綜合以上分析不難發現:中、外運動員均使用的連接有811<接801<(各有4人次和1人次)以及800<接801°(各2人次);還有811°與12001°、801<和803°三個動作的“連接”,此外還有800°與803°的“連接”,僅6種相同的連接方式,共19人次,占總人次的36.5%。進一步分析還發現:除813<的連接只有中國運動員選擇,而12101°只有外國1名運動員采用外,中國運動員使用811<和813°接后空翻類動作的平均難度,均低于外國運動員(分別為1.3:1.46,1.5:1.7),而800°連接前空翻動作的難度還高于外國運動員(1.45:1.3),其余三類動作的連接難度則相當。

表3 中、外蹦床優秀女運動員網上個人成套使用后空翻類接前空翻類動作對比一覽表

表4 中、外優秀蹦床女運動員網上個人成套動作結構布置及完成情況對比一覽表(n=13)
注:“●”為世界錦標賽動作統計。
由表4[1,3,6]可看出,中、外運動員奇數位難度均值比偶數
位分別高0.13分和0.16分。因此,在奇數和偶數動作位分別完成難度相對較高的前空翻類動作及難度相對較低的后空翻類動作,是世界優秀蹦床女運動員編排蹦床成套動作難度的總體傾向特征。但是中國運動員的奇、偶數位動作難度均值都相對外國運動員各低0.05分和0.03分。進一步分析每個動作位的難度均值還發現:中、外運動員只有結束動作的難度相同(1.6),第1~5和第9共六個動作位的難度均值均是外國運動員的較高,而中國運動員僅有三個動作位(第6~第8)的難度略高;另外,中、外運動員的第2和第8動作位的難度差較大,分別為0.29和0.17,中國運動員將最低難度置于第2動作位,而外國運動員則將其放在第8動作位。從各動作位難度的一致性來看(見表4):中、外運動員的結束動作難度選擇高度一致(變異系數為0);而第4動作位的難度差異都最大(變異系數分別為17.3和17.1,原因是難度的選擇太分散,最高難度1.6,而最低難度只有1.0。);另外,中國運動員的動作難度除第2和第9動作位的較外國更一致外,其余各動作位的難度選擇,均比外國運動員分散。
4結論與建議
1.屈體和團身姿勢的2周旋空翻動作,是當今世界優秀女蹦床選手使用最多的動作。中國運動員應減少團身類動作的數量,提高屈體類動作的比例;中國運動員使用3周空翻動作的頻率遠低于國外運動員,這應是中國運動員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2.中、外選手的成套前、后兩類動作編排的不同之處居多,尤其是前空翻接后空翻類的動作布置。中國運動員除完成的803<和801<兩動作連接的后空翻類動作難度值高于外國運動員以及800°連接的前空翻動作的難度高于外國運動員外,其余均低于或等同于外國運動員。
3.在奇數和偶數動作位,分別完成難度相對較高的前空翻類動作及難度相對較低的后空翻類動作,是世界優秀女蹦床運動員編排成套動作難度的總體傾向特征,且中外優秀運動員均采用1.6難度的直體或屈體7200的旋空翻為結束動作。中國選手除第6~第8動作位難度略高于外國運動員外,其余各動作位的難度均值都低于外國運動員且難度選擇較分散。
參考文獻:
[1]國際體操聯合會.國際蹦床評分規則2013-2016[S].2013.
[2]馮本余,李東建.優秀女子蹦床運動員網上個人決賽動作的難度選擇與編排特征探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8,44(6):137-139.
[3]常寶芳,韓華.第30屆奧運會蹦床比賽女單成套動作編排特征研究[J].濟寧學院學報,2013,34(6): 48-51.
[4]朱禮金.世界優秀女子蹦床運動員競技水平分析—兼析我國優秀女子蹦床運動員備戰奧運會的不足與對策[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4): 65-70.
[5]李健.高度分規則實施前、后世界蹦床網上個人項目比賽成績變化特征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5,51(3):36-40.
[6]朱禮金.訓練學視角下蹦床比賽制勝規律的哲學思考與層次解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3,49(5):35-4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ning University, Qufu 273155, Shandong, China.
Chang Baofang, Han Hua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錄像觀察及比較分析等方法,對第30屆蹦床世錦賽及第12屆全運會蹦床比賽女子個人網上決賽運動員的成套動作難度與編排特征,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屈體和團身兩周旋空翻是當今世界優秀女蹦床選手使用最多的動作類型;中國運動員應減少團身類動作的數量,提高屈體類及三周空翻類動作的比例;在奇數和偶數動作位分別完成難度相對較高的前空翻類動作及難度相對較低的后空翻類動作,是世界優秀女子蹦床運動員成套動作難度編排的總體傾向特征;中、外運動員成套前后兩類動作的編排存在較大差異,尤以前空翻“接”后空翻類的動作布置不同點居多。
關鍵詞:世界錦標賽;蹦床;女子;優秀運動員;難度;編排
Abstract: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interview, video observ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difficulty and layout of female individual sets of movements in the final of the 30thWorld Trampoline Championship and the 12thNational Games. It finds that compound somersault of pick and tuck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ovement for excellent female trampolinist in modern world.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Chinese athletes should reduce the number of tuck somersault while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ick somersault and triple somersault. It finds that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iculty layout of complete sets of movements of world excellent female trampolinist are completing the movements of forward somersault which had higher difficulty and the movements of backward somersault which had lower difficulty relatively.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layout of forward and backward somersault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athletes, 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forward somersault ‘linking’ the backward somersault are at most.
Key words:World Championships; trampoline; female; excellent athlete; difficulty; layout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2.007
中圖分類號:G8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2-0015-4
作者簡介:第一常寶芳(1980-),女,山東無棣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資助項目《世界競技蹦床發展新趨勢及相關對策研究》(項目編號:J14W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