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11
?

黑龍江特困連片區農村中小學體育開展現狀研究
Investigation on Physical Education Condition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in Contiguous Rural Destitute Area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牡丹江師范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157011
牛大賀,欒振昌
1前言
2011年國務院將特困連片區作為2011~2020年農村扶貧開發的主戰場,其中教育扶貧是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的有效途徑。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國民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乎到國民體質的健康發展。特困區中小學生是教育的弱勢群體,保證他們體育教育的順利進行決定了教育扶貧的成敗。
黑龍江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南麓的松嫩平原,包括齊齊哈爾市轄區的龍江縣、泰來縣、甘南縣、富裕縣、克東縣、拜泉縣和綏化市轄區的明水縣、青岡縣、望奎縣、蘭西縣以及大慶市轄區的林甸縣,共計11個縣,區域國土面積37955 km2,占全省總面積的8.36%,總人口467.7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65.3萬人,占全省農村人口數的21.5%。這一地區由于歷史、自然、經濟和社會等原因,成為貧困的重災區。
對這一區域的中小學體育的研究,有利于揭示當前特困區農村學校體育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的制約因素,探索貧困地區學校體育發展對策,為農村中小學改善學校體育環境提供資料,為教育脫貧提供科學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黑龍江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農村中小學。
根據區域分布,在11個縣中選取5個縣126所農村中、小學進行調查。對所抽取的學校中的五年級及以上學生隨機發放學生調查問卷,中學350份,小學250份,共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18份,有效回收率86.3%。同時,每個學校選取一名體育教師發放教師調查問卷,共收有效問卷110份,有效回收率87.3%,對所收回的問卷進行數理統計。對區域內的一些相關領導進行座談。
3結果與分析
調查表明,黑龍江省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仍然缺編,學歷偏低,工作量大,職稱問題亟需接解決,師資隊伍的不良狀況嚴重制約了這一地區中、小學體育的順利開展。
調查學校中共有體育教師210人,由表1可知,小學教師與教學班的比例為1:7.10,中學為1:5.56,其中專職教師占比70.95%,兼職體育教師25.24%,代課體育教師3.81%,與《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中,小學1~2年級每5~6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3~6年級每6~7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初中每6~7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農村200名學生以上的中、小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職體育教師[1]的標準仍有差距。

表1 體育教師數量統計表(n=210)
年齡和職稱結構上由表2可以看出,中學體育教師的年齡主要集中在30~50歲之間,小學體育教師30歲以下的比例達到41.36%,這表明這一地區中學體育教師需要增加進修、學習的機會,小學教師隊伍教學經驗有待提高。職稱狀況上,中小學初級職稱的教師比例分別為74.03%和76.69%,中學僅有22.08%體育教師具有中級職稱。40歲以下的體育教師初級職稱中小學分別達到51.95%和59.4%,只有極個別體育教師具有高級職稱。產生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體育教師在職稱的評定上很難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體育教師的工作無法得到重視。
從學歷結構上來看,具有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入職不久的高校畢業生為多,有多年教齡體育教師學歷均在中專及中專以上。在調查的學校中,專職體育教師都為體育專業畢業生,兼職教師及代課體育教師無體育專業畢業,小學兼職代課現象較為常見,故這一地區中小學生體育課質量難以保證。從體育教師教學任務來看,小學體育教師周課時量在16課時左右,中學為12課時,另外體育教師還要組織課后的體育活動、早操、課間操等,因此體育教師在學校所承擔的任務十分繁重。

表2 體育教師職稱及年齡情況統計表(n=210)%
在所調查的學校范圍內隨機抽取7所學校,其中3所中學4所小學,對場地、器材進行統計,統計結果如表3,可以看出黑龍江特困連片區所調查中小學現有體育場地匱乏、器材嚴重短缺,已成為制約學校正常體育活動開展的重要客觀因素。在所調查的中小學中,沒有400米的田徑場,現有的3塊足球場和2塊排球場也都為非標準的場地,排球場、籃球場大部分地面都未做硬化處理,學生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傷,雨雪過后更是無法繼續使用。沒有學校有室內的體育館,因此漫長的冬季較多體育課上課內容無法安排。

表3 抽樣中小學現有體育場地、器材基本情況表
體育器材主要以球類跳繩為主,在場地以及器材的客觀條件限制下,教師在體育的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上多以游戲、健身操、健身舞為主,體育項目選擇面較為狹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度。近幾年,國家隊對特困連片區中學教育經費投入有了進一步提高,然而,體育經費部分的比例還未發生質的改善,仍然無法滿足這一區域長久以來體育貧困積累造成的需求。部分學校,體育器材室的陳設器材更多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未真正投入到正常的教學活動中去。小學校園建造的籃球場,全都安裝標準的籃架,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沒有實用的價值。經費短缺、場地匱乏、器材利用率低下等客觀條件,使特困區體育課教學難以按課程標準正常進行。
1.體育開課率及每周上課次數 調查顯示,所有被調查的中小學,都開設了體育課,開課率達到100%。其中小學的低年級學生每周開設3~4節體育課,高年級學生每周開設2~3節體育課;中學每周開設體育課都為2節。但是受體育場地設施短缺的限制,夏天體育課上可以正常進行,冬天男生多是自由活動,女生更多的是在教室自習。因此,這一特困連片區中小學的體育課雖然正常開設,但是體育課上課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圖一 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項目選擇圖
2.體育課教學內容 由圖一可知在教學內容項目的選擇上,選擇最多的為田徑項目,中小學有一定差別,中學教學內容項目選擇上排前五的為田徑、乒乓球、籃球、足球、和排球;小學分別為田徑、體育游戲、足球、體育舞蹈和乒乓球。由圖二可知,在中學籃球、排球、乒乓球依然排在學生所喜歡的項目的前三,小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前三分別為體育舞蹈、體育游戲和足球。由此可見這一地區學校體育內容項目的選擇和學生的喜愛上還存在較大差別。體育理論課的教學各個學校基本都沒有開設,即使是由于氣候、天氣原因,室外體育課不能正常進行,體育課時間也幾乎沒有進行理論課教學,多數教師會選擇讓學生自習,或是體育課直接被其他科目老師占用,這種情況在中學尤為明顯。究其原因,田徑、游戲類、球類、體育舞蹈類項目對場地條件要求較低易于開展,學生也容易接受。雖然這一地區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冰雪資源,但是冰場、雪場不易維護、學生的參與度較低,還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因此貧困地區學校多無開展。

圖二 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選擇與學生喜愛運動項目圖
3.大綱實施、教學組織及教學思想 在執行《大綱》情況上,絕大多數學校都能部分實施,僅有個別學校是完全執行,沒有不執行《大綱》的學校。教學組織上,小學課堂更多的是采取放羊式教育,中學課堂會安排相應的體育活動,但教學計劃大多都不固定,隨意性很大。中、小學教學組織的共性是體育課學生玩好了,不出現安全問題即可。在教學主導思想上,小學教師主要是貫徹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中學教師對健康第一和技能主導同等重視,僅有個別教師無明確指導思想。
1.早操、課間操 調查表明,黑龍江特困連片地區農村學校早操、課間操開展情況為:14.3%的學校每天堅持出早操和課間操,28.6%的學校只出課間操,57.1%的學校從不出早操。課間操情況好于早操,中學好于小學,但是課間操形式單一,僅僅局限于做操上,強度偏小,另外受季節影響較大,夏天明顯好于冬天。
2.課外體育活動 調查結果顯示,貧困區農村學校的課外體育活動得到廣泛開展,小學每周在3次以上,中學每周2次左右。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小學以自由活動為主,學生多進行毽子、跳繩、沙包、游戲等簡單易行的項目。中學低年級以興趣為主導,球類項目居多、高年級主要練習達標內容,除畢業班的學生體育活動外,其他年級學生的體育活動大都得不到家長支持。在影響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因素中缺少場地器材、家長不支持、缺少運動伙伴成為主要的因素。
3.運動會、課余體育訓練情況 在調查的范圍內的中、小學都曾經舉辦過運動會,形式各異,以田徑運動會、廣播操比賽、趣味比賽為主。中學每年都要舉行至少一次運動會,小學每年舉行一次的學校過半,有1/3的學校會隔年舉辦一次運動會。在運動會的參與度調查中,95%的學生希望參加比賽獲得榮譽,但是僅有45%的學生有機會參加運動會,由此可見,農村中、小學每年舉辦運動會的次數和規模有待提高。在學校運動訓練隊方面,每個學校主要是以比賽前的臨時訓練為主,幾乎沒有學校的運動隊堅持常年訓練。在訓練內容方面,運動訓練隊的訓練內容主要以田徑為主。
4建議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建立良性考核制度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轉變家長和學校領導觀念,體育教師在多方支持下組織體育活動。
2.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場地器材的投入。建設體育場地、購買的器材應符合地域特點,在冬天因地制宜,為冰雪運動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
3.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增加體育理論課比例,倡導健康、快樂等多元價值取向的教學觀,提倡使用體育教師自編教材,使教材與環境客觀條件相適應。
4.在課余體育活動開展中增加地域特色項目比重,如拉爬犁、滾木輪、滑雪等傳統體育項目。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衛生部,財政部.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EB/OL]. www.moe.edu.cn. 2008-06-09.
[2]翟水保,陳秋麗. 陜西省農村中、小學體育現狀調查研究[J]. 體育科學,2004,(7):79-80.
[3]張弘,姚蕾. 吉林省西北部地區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0):1383-1385.
[4]張高華,曹健. 武陵山特困連片區中小學生體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4):101-104.
[5]張林. 對齊齊哈爾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現狀的調查研究[J]. 遼寧體育科技,2014,(2):80-81.
[6]吳昊,曲宗湖. 我國西部農村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3):53-55.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11, Heilongjiang, China.
Niu Dahe, Luan Zhenchang
摘要:黑龍江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大興安嶺南麓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區的主要區域,對該地區中、小學體育開展現狀進行調查,表明這一地區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場地、器材嚴重短缺,教學組織混亂,學生課余體育活動盲目;在主、客觀因素共同的影響下,此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正常進行受到嚴重制約。
關鍵詞:黑龍江;特困區;中小學體育;現狀調查
Abstract:The 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of Heilongjiang is the main concentrated destitute region of southern Greater Khingan Range. Investig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ndition in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in this area shows insufficient teaching force, severe shortage of site and equipment, disorder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Under the common influence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is region is seriously restricted.
Key words:contiguous destitute areas of Heilongjia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2.013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2-0029-3
作者簡介:第一牛大賀(1990-),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體育局重點項目:我省“集中連片特困區”中小學生體育發展的現狀、反思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KT13-08);牡丹江師范學院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我省特困區農村中小學引入新興體育項目的可行性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yjsxscx2015-06mdj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