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學麗,趙雨晴,黃棟
依托國際化,積極打造風能高級專業人才教育基地
文 | 吳學麗,趙雨晴,黃棟
近年來,在全球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的壓力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對新能源發展的國際合作及相關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2012 年3月由華中科技大學主導并與歐洲六所大學聯合運作的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應運而生,這是繼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歐法學院之后,由中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共同發起建立的第三所中歐合作辦學機構。該學院主要面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開展以碩士研究生為主體的高級技術人才學位教育,同時依托該校雄厚的理工科基礎,與歐方一起開展相關的學術研究。經過幾年的發展,學院在包括風能在內的教學和科研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國內及歐洲同行之間獲得了較好的聲譽。
通過對現有風能人才教育培養結構進行分析,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在人才培養上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定位,即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人員,還應培養可以勝任和清潔與可再生能源相關的高級工程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具有較強的研究、決策、規劃和實施能力,以實現對國內可再生能源領域現有人才結構的有益補充。
根據學院的培養方案,該院所培養的研究生應具備清潔與可再生能源方面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中國和歐洲的能源政策和法規,并在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方向中選擇一個方向開展較深入研究,了解該領域國內外的科學和技術現狀以及發展方向,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相關專門技術問題的能力。
在中歐合作教學的平臺上,為了培養學生的國際化水平,學院實行全英文的教學模式。學院目前已開設24門課程,其中,中方課程7門、歐方課程17門,授課教師均嚴格實行全英語教學,不僅在課堂上,而且考試也以英文形式答卷,歐方學位論文也用英文書寫、答辯。另外,學院每年招收約10%的國際學生,這些學生分別來自牛津大學、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巴黎高科等多所著名國際大學,所有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同堂授課,實行全英文交流。
依托中歐可再生能源國際教育合作的平臺,學院具有得天獨厚的師資來源,在風能教學方面,形成了頂尖的師資力量配備。包括歐方和中方50多位教授、副教授及講師,中方師資主要來自華中科技大學能源學院(流體力學方面)、機械學院(裝備制造方面)和電氣學院(風力發電和風力發電并網方面)。歐方師資均來自希臘雅典國家技術大學,雅典國家技術大學在整個歐洲的風能教育與研究領域具有領先地位,由于風能領域的所有歐方師資都來自該學校,所以風能方向的課程設置具有較強的完整性。
來自希臘雅典國家技術大學的老師在教學上也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譬如每門課程,都是兩位老師共同負責,兩位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相互合作,一位老師教學的同時,另一位老師和學生一起聽課,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開放活潑。
在中歐合作的教育背景下,學院借鑒歐方教育理念,形成了“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來說,中方的碩士、博士培養理念是實現在自己專業領域的“專而精”,這樣帶來的一個不足就是學生的知識面較窄。而歐方教師鼓勵學生拓寬知識面,提倡學生對自己的研究領域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因此,學院結合中方教育的科研性和歐方教育的學科性,形成了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這種培養模式下,學生在第一學期主要學習校公共課程以及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包括可再生能源概論、理論基礎、政策和管理以及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能源效率、電力基礎等,實現學生對新能源領域的全面了解;第二學期,學生在全面了解專業的基礎上,從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繼續進行高級課程的學習(如選擇風能方向,將學習風能高級課程“風能技術”),學院要求學生所選方向的相關基礎課程成績必須達標。
學院的國際背景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與國外交流接觸的機會,在此過程中,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闊的國際化視野。學生在與歐方教師的課堂互動中,可以了解不同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的最新動態,通過參與歐方老師的課題研究,利用歐方的資源、借助歐方的視野來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與留學生同堂教學、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同樣可以擴寬視野、取人之長;為了讓盡可能多的同學體驗國外的科研氛圍,學院開展了“游學一周”活動,學生在與歐洲優秀學生的交流溝通中學習成長。
中歐合作教育的平臺,也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習機會,學生既可選擇在中方也可選擇在歐方的公司、研究機構或高校實驗室進行實習。雖歐方所提供崗位有限,但總的來說,每年到歐方學習、實習的比例可以達到35%,實習期間的生活費用由歐方學校提供。赴歐實習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6+6”模式,即前6個月到歐方大學聽課學習,學習階段結束并通過考核后,學生將在歐方所提供的崗位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進行實習。第二種方式是先在國內進行研究,然后到歐方所提供的崗位進行4—6個月實習。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發現具有海外交流、學習背景的學生在就業方面更具競爭力,而且這些學生更多會選擇繼續讀博深造。
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在風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國際教育與合作方面進行著不斷地努力,在2016級近百名學生中,近1/3的學生選擇風能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體現出風能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重要地位。學院今后將繼續依托中歐合作交流平臺,在跨文化背景下進一步磨合,在風能教學領域推陳出新,不斷前進,搭建好中歐風能教育合作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