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在李雪峰身邊工作的日子

2016-02-25 18:06:52趙春偉
黨史博覽 2016年2期

趙春偉

一位精神矍鑠的耄耋老人像一片落葉飄然逝去,但他給后人留下的精神卻如松柏那般長青……記得一位哲人這樣說過:一個人雖然死了,但是他還活著。他就是曾經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叱咤風云幾十年,做過中央領導,在晚年似平民百姓而默默無聞的李雪峰同志。

李老已于2003年去世,我為他做秘書服務了17個年頭。我們曾朝夕相處,他的音容笑貌時常縈繞在我的腦海里,他呼喚我“小趙、小趙”的聲音猶在耳邊。我有時坐在他書桌的對面,有時坐在他的病床旁,聽著他對往事的述說,聽著他豐富知識的傳播,這些情景猶如昨日、像剛剛發生……

對工作嚴謹認真,對生活樂觀向上

我是1987年“五一”過后給李雪峰當秘書的,當時他是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我來之前他身邊沒有秘書。我記得做的第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整理從中辦機要局取回的一箱東西。箱子里的物品都是“文革”中被沒收退回的,有書、信件、手稿、文件匯編等。雖然我知道應該把這些東西分門別類登記好,但是有些東西因為年代久遠已有所損壞,修補起來很困難,如抗戰前北平地下黨的機密刊物《火線》,上面有署名“胡服”和“K.V.”(分別是劉少奇的化名和代號)的文章。這些文章能夠讓我們看到1935年至1936年時北平地下黨在白區工作斗爭的狀況,使我們了解到黨在20世紀30年代時白區工作中的對敵斗爭方針和策略,是十分珍貴的歷史資料。這些用很薄的紙油印出的原件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磨難,紙變得又黃又脆,有的已經破損。面對這些老“古董”我無從下手。李老有這方面的知識,他精心指導,從糨糊怎么打,選擇什么樣的紙修補,到最后重新做封皮用針線裝訂,每一環節都細致入微,我終于較為圓滿地完成了這項工作。當我望著一排排整理好的書,一袋袋貼著標簽和目錄的文稿資料,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感:一是我為此付出的勞動有了成果;二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我的收獲很大,這不僅僅是學會整修資料,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整理工作,我了解到李老的許多革命經歷,學到了不少黨史方面的知識。

后來,在李老身邊工作時間長了,我發現他幾十年養成的工作作風,就是做每一件事都細致、認真、負責,決不馬虎敷衍。李老生活上極有規律。他通常早晨5點左右起床,先在床上做各種自我按摩半小時至一小時,下床后洗漱,然后到院子里打太極拳、舞太極劍,幾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他告訴我,50年代末他的身體已適應不了緊張的工作,經常頭昏痛,發起病來什么事也做不成,而且越來越重。1959年,李老隨周總理參加蘇共二十一大期間險些暈倒。從蘇聯回國后,經中央批準,他開始治病休養。太極拳和太極劍就是在那個時期學會的。為了戰勝病頑、掌握這門運動精髓,他還研究了中國各家太極拳的發展歷史,并交了不少這方面的朋友。這一健身運動一直伴隨他40多年,對他的健康長壽起到了藥物難以替代的作用。

李老在最后住進醫院的幾年里,生命在于運動這一信念始終支撐著他與病痛頑強地抗爭。1999年11月下旬,李老剛剛從死亡線上被搶救過來,神志還不是很清楚,就開始了床上運動。他先活動手腳,再轉到胳臂和腿,隨著病情的好轉,運動從床上移到床下。他能走則走,走不動也要坐著鍛煉,生命不息運動不止。對生活的熱愛匯成一種巨大的精神能量不斷激勵著他戰勝各種困難,從而使他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就是這種永不服輸的信念,使他能夠在80歲高齡時登上張家界的天子山,俯瞰天下奇景;使他在82歲時登上泰山一覽眾山小。

李老一生勤奮學習,從不言老。從他看過的書上那圈圈點點的批注,從他每天剪報上的那道道紅杠,我們能看到他不斷思考,不斷渴求新的知識,了解天下的政治、經濟、軍事、自然、社會、哲學、文學、藝術、體育等動態。直到躺在病床上不能講話了,也要關心了解天下大事,這實實在在地反映出老一輩高級領導的共性。李老在最后幾年里,一直住在醫院,雖然環境變了,但是他的生活規律沒變。他每天除看報讀書看電視新聞外,還要定期請一些原來在他身邊工作過的老同志來醫院為他講國內外形勢和存在的問題等。

俗話說“三分吃藥七分養”,在李老長期住院治病期間,他的腦子不停地思考,他的身心并沒有得到休息,也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養病”,因此他的病總是反反復復,時好時壞。

我從對李老長期觀察中體會到,他只有這樣的生活才感到充實。他遇磨難而不悲觀,能熱情地對待新生事物,對未來充滿信心。

他經常對我說:總有那么一些人,包括一些老同志,對一些新事物看不慣,抱著老觀點不放,甚至對我們的前途悲觀失望,這是不對的。允許有不同看法和不同意見,但你要有分析,要換個位置想一想,你在這個位置上怎么做!我們領過班的人都知道工作的復雜性,做起事來不容易,總會有這樣那樣的欠缺和讓人一時不理解的時候,會得罪一些人,這是很正常的。只有了解領班人的難處,我們才能理解在一線工作的同志,看到他們的長處。

我在接觸李老的經歷中,發現他對我們黨的第二代、第三代及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都是贊揚和信賴的,對我們黨的第一代領袖們更是充滿感情。他對黨的前途永遠充滿信心。

未盡的話與未盡的心愿

2001年9月,李老病情加重,肺部感染難以控制,常常讓痰憋得十分痛苦,由于排痰困難造成血氧低下,呼吸衰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專家經會診后決定給李老做氣管切開術。開始他不同意,在大家的勸說下,他勉強接受了這個治療方案。在去手術室之前,這位95歲的老人似乎已經意識到將來就講不成話了,他望著圍在身邊的子女們,像是有話要說。但直到他進了手術室,始終沒有開口:也許這時他已經沒有力氣再交代什么了;也許他此刻最后下了決心,把不便講的話永遠地封存起來,讓其隨他而去……李老在大家護送去手術室的路上默默地閉著雙眼,我望著他的背影,想起他老人家在這次病危之前陸陸續續交代給我的一些事情和對我講的一些未盡的心愿。

關于回憶錄,感到“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李老經常對我談起自己寫回憶錄的問題。他說:寫個人的經歷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背景,不能不涉及當時的人和事,尤其是關鍵的人和事。沒有人物還叫什么歷史。所以寫回憶錄就要涉及人,有的人觸及不得,那還不如不寫,功過是非由歷史去評說吧。基于這種想法,在我做他秘書的最初幾年里他是不打算寫回憶錄的,后來在家人和熟人的勸說下終于答應寫。可是那時他年事已高,原想自己親手做的事也做不成了,只有動員大家幫助。從1990年夏開始,李老憑他的記憶開始慢慢講,幾位年輕的電視工作者自愿幫忙錄音錄像,再由一位從事黨史工作的同志幫助把錄音整理成稿。

李老說:“由于資料匱乏,往往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是也只好這樣。例如1947年南下中原開辟新區和解放初期的中南局時期這兩個歷史階段很重要,應該專門有人寫一寫。80年代初期,統戰部原副部長張執一同志(原中南行政委員會秘書長)聯系了熊復同志,要我牽頭寫一本這個時期的書,但是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寫成,張執一同志也去世了,很遺憾。這一段在我的回憶錄下部里寫了一章是很不夠的。那個時期重大事件很多,尤其是中南局成立后,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城市改造、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其斗爭是很激烈的,當時經過這些轟轟烈烈的斗爭,才奠定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建設的基礎。后人應當對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寫一本專著,讓青年一代了解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在一片廢墟上建立起新中國的。”

李老還談道:“我的回憶錄里寫了關于黨的八大之后10年書記處書記的工作情況,可嘆一是不能查閱當時的檔案,二是我當年的筆記‘文革中丟失,只有很少可供參考的資料,加上也記不清細節和具體時間,所以這部分也是個欠缺。我只記得當時一天到晚開會,有一段時間是集體辦公,大家事情太多,集中起來很不方便,所以沒有堅持多久。后來中央書記處因為管的事太多又增加了幾個書記,如管理經濟的先念同志,總參的羅瑞卿同志等。10年書記處這部分只寫成綱要的東西了,實為憾事。”

李老在講到寫回憶錄時說:“我們這些人都有責任把自己經歷過的、與我們黨的歷史發展緊密聯系的親聞、親歷如實地告訴后代,讓他們從中吸取一些經驗和教訓,或者為他們研究這段歷史發展過程提供一些可以參考的資料。”

對小平同志說:“我們多年沒有見面了”

1998年秋的一天,李老向我談起令他感到沒能完成的另外一件大事。他說:“在我完成個人回憶錄之時,不免感到有所缺憾。在我幾十年的革命經歷中,接觸過我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中所有領袖,我聆聽他們的教導,在他們領導下工作,在他們培養下進步。今天他們都先后作古,每每提及,抑不住回思縈念涌動于懷……”“多年來,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等單位曾不斷向我征稿,要我寫回憶毛主席、周總理、少奇同志、小平同志等老一代領袖們的文章,由于種種原因,我只發了幾篇:一篇是紀念毛主席誕辰100周年的《在毛澤東思想教導下成長》,一篇是紀念八大召開40周年的《關于黨的八大召開前后的歷史片斷回憶》,還有一篇是紀念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寫的《我在小平同志領導下工作的二十四年》。還有些回憶雖然未發表,但是我與來訪的同志談得不少。我發表的幾篇文章也只是些片斷,如我在小平同志領導下工作相處了24年,從1938年抗日戰爭初期至1949年,包括抗戰八年和解放戰爭南下中原整整12年,這是一段;從1954年我由中南局調中央工作至1967年‘文革初期,包括中央秘書長制度、10年八大書記處和華北局,這又是整整12年。這么長的經歷,原設想為此專寫一本書,但是條件所限我完不成了。”

李老對鄧小平同志有著深厚的感情,這使我想起1996年秋,卓琳同志代表鄧小平同志專程到李老家看望他們夫婦。卓琳同志專門談到李老在太行山時期的往事,說:“小平同志常講,太行時期最愉快,太行的工作做得好。太行要兵給兵,要糧給糧,要錢給錢,貢獻很大。”1997年春節剛過,李老就讓我聯系去小平同志家看望卓琳同志。李老對卓琳同志說:“本來這次看望應當是上次你來看望我們的回拜,原想借機會最后見一見小平同志,可是沒能實現。”這在李老來說是多么大的遺憾啊!他多么想像過去一樣與小平同志面對面促膝談心啊!李老說:1991年11月小平同志接見二野軍史編寫委員的那次竟成了我們見的最后一面。我對小平同志說:“我們多年沒有見面了!”他大聲回答:“不便嘛!”連著說了兩次。我也大聲回答:“我理解!”這就成為李老與小平同志談的最后一次話。

不“怕”彭德懷

李老還經常談到周總理、少奇同志、朱老總、彭老總、劉伯承元帥、陳毅元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事跡,他曾經打算專門寫些文字的,無奈力不從心。

李老曾不止一次深情地對我講起彭老總。他說:彭老總是我在太行山根據地的老領導之一,在他調離太行去延安前的1937年初至1942年百團大戰時我們一直在一起工作。他是八路軍副總指揮,主持全面工作,我負責太行區的地方工作。八路軍總部、一二九師師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都與我領導的晉冀豫省委(后改成太行區黨委)駐在一起,我們朝夕相處。人們都有些“怕”彭老總,其原因在于他作風嚴肅,批評錯誤十分嚴厲,毫不留情面。在我與彭總接觸中,他對我們地方干部一向尊重,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們在一起開會研究問題,他總是很重視我們地方干部的意見和建議,往往肯定和采納之,我們沒有“怕”他的感覺。

李老給我講了一個他印象十分深刻的小事例:一次我們和彭老總開完會到餐廳吃飯,本來管理員只給我們軍隊和地方的領導同志準備了一桌飯,這時又來了幾個地方干部和記者,便臨時又加了一桌飯。開飯后,彭老總見我們這桌的菜比加桌的菜多幾樣,臉一下子沉下來,站起身很生氣地喊來管理員,厲聲責問這是為什么。管理員解釋說:原來準備的一桌飯變成了兩桌,為照顧首長們就多幾個菜。彭總聽后大聲斥責說這是國民黨副官作風,命令立即把我們桌多的菜端到加桌上去。這件事雖小,卻反映出他的一貫作風。尊重地方黨、尊重地方同志的工作作風使太行根據地軍隊和地方緊密團結,成績突出。這與朱老總、彭老總、劉伯承、鄧小平等領導的表率作用是分不開的。

李老說:新中國成立初期,彭老總路過武漢,特意到我家來看我,正巧我有會不在,他就坐下與翟英同志拉起家常,一直等到我回來。我們自太行山分別后有多年沒見面了,他的到來使我很高興也很感動。這表明他重革命友情,尊重知識分子(我是大學畢業)。

李老深情地說:“彭老總立了那么大的功,受了那么大的冤屈,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但他始終對黨忠貞不渝,實在應當‘大書特書。當然,黨內像彭老總一樣受冤屈的領導同志不在少數,像少奇同志、小平同志和陶鑄同志,包括毛主席、周總理在內,只不過他們的情況有所不同罷了。那些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發生的事情,原因復雜,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概括了的,尤其是‘無法無天的十年動亂,我們黨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巨大了。”

陪劉少奇看大字報,“成了我與少奇同志的最后永別”

談起劉少奇時,李老說:“少奇同志是我的老領導。1935年底我受當時中共北方局的派遣從山西轉移到北平做白區工作,不久我被任命為北平市委書記。少奇同志當時是中央代表、中共北方局書記,那時我們雖然沒有見過面,但是我已經十分熟悉他了。我在北平時期正值北平市委改組,我們不斷接到署名‘胡服‘K.V.的指示,從北方局的1937年3月22日機密刊物《火線》上讀到‘胡服‘K.V.寫的‘北平問題專號,‘K.V.和‘胡服就是少奇同志當時用的化名。《火線》上刊登了不少少奇同志撰寫的文章,特別是對白區斗爭中‘立三冒險主義路線給予了猛烈的批判。少奇同志尖銳地指出:在白區我們處在敵人的四面包圍之中,第一位的任務是保證生存,任何暴露的行動都是極端錯誤的。當時我們比較幼稚,缺少白區工作斗爭的經驗,在白區工作的認識上有不同看法,少奇同志的一系列指示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和教益。1937年5月,我作為白區代表參加了在延安召開的全國蘇區黨代表大會和白區黨代表大會,在這次會上第一次見到少奇同志。抗戰期間少奇同志從山東前往延安開黨的七大路過太行,我向他匯報了太行根據地的減租減息和土改工作,由于我要趕著去參加根據地的‘臨參會,因此沒能與少奇同志多談。1947年我參加在河北平山召開的全國土改工作會議,這次又見到少奇同志。會議我只開了一半,因為劉鄧大軍已先行強渡黃河南下大別山,他們從前線急電催我速帶隊跟進南下。臨行時,我向朱老總和少奇同志告別,少奇同志叮囑我南下后要迅速在新區展開大規模的土地改革運動,廣泛發動起農民群眾,支援前線,迎接全國解放的到來,他強調要快。朱老總插話說:就像過去蘇區土改那樣,搞他個轟轟烈烈。我當時想,根據抗戰時根據地的土改經驗看,開辟新區的工作不那么簡單。因為時間很緊急我們沒有再深入談下去。我受命帶領2000多名成建制的干部隨十縱南下大別山,到達新區后按照中央指示,工作迅速展開。這一時期,我定期向少奇同志匯報新區工作情況,同時收到他的指示,我們來往的電報和信件在中央檔案館能夠看到。建國后的1954年‘高饒事件發生后中央局撤銷,我調中央工作,與少奇同志一起開會、談話就很經常了。有時還到他的家里談工作,共同研究討論問題,可以爭論。少奇同志對人誠懇熱情,在他那里有什么話都可以講,很隨便,不用拘束。也有人‘怕他,這是因為他提問題、批評錯誤十分尖銳,不留情面。”

李老說:“我認為少奇同志很突出的品質表現在政治上毫不含糊,原則性極強,敢講話,寧可被打倒也要講,堅持立場不動搖。‘文革初期少奇同志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在1966年6月中央工作會上為我承擔北京新市委派工作組問題的責任。在這次會上,兩位黨的領袖為派工作組的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我們在場的人誰都不敢吭聲,感到驚心動魄,同時也為少奇同志擔心。可是他完全不顧自己,以‘一個共產黨員能上能下的大無畏勇氣和忠于人民、忠于黨的赤誠的高尚品質為黨和人民‘吶喊。這一年的國慶節,在天安門城樓上,我站在少奇同志身邊,我們此時的心情不言而喻。此后不久,我奉中央之命陪他到北京建工學院看大字報,并參加造反派的批判會,回答他們的質問。至此成了我與少奇同志的永別!痛哉!悲哉!”

李老曾經感慨地說:“我們黨的主要負責同志,包括各中央局第一書記都曾經是毛主席的緊密追隨者。在他的領導下,無論我們執行的路線正確還是錯誤,對黨所犯的錯誤我們這些負責同志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文革中為什么要把黨的領導干部統統打倒?我是1971年被打倒,黨的十大被‘永遠開除出黨。我至今想不通。少奇同志誕辰100周年時,中央文獻研究室等單位來訪,我向他們談了一些了解的事情。在懷念少奇同志的同時,我備感撥亂反正的必要,要讓我們黨和國家這段沉重的歷史永遠警示后人,永不再現!”

常憶周總理,與劉伯承的友誼經過生死考驗

李老還經常充滿感情地回憶起周總理,他說:“建國之前我們不在一起工作,那時我們見面的機會不多。建國后,特別是發生了1954年‘高饒事件,第一次大區撤銷,我調中央任副秘書長,接觸周總理的機會很多了。黨的八大我被選為中央書記,書記處幾乎天天有會,總理也參加,但他責權分明,主要抓國務院的工作,中央書記處主要是小平同志負總責。1959年11月,由總理作為團長,我為副團長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前往蘇聯參加蘇共二十一大。‘文革時期總理是我的直接領導,工作來往更加頻繁,很多問題要向他請示匯報,有的問題他還要親自去處理。我的回憶錄下卷《文革十年》中記述了不少。周總理的偉大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忠誠地為我們黨的解放事業和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為人民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李老談到劉伯承元帥時說:“劉伯承同志在太行山的領導人里是年齡較大的,為人厚道,處事穩重。我們都把他當作師長,大家有問題愿意找他商議,聽取他的意見。劉伯承同志負責作戰指揮,下達作戰命令,作戰方案實施與否的最后決心是小平同志下,李達參謀長具體部署。從太行山到大別山我們的關系非常好。記得在轉戰大別山時,為吸引國民黨重兵的戰略意圖,在大別山這塊新區站住腳,劉、鄧各帶一部實行暫時的戰略轉移,小平同志帶大部分主力部隊,劉伯承同志帶領司、政、后、中原局機關和一小部分部隊與敵人周旋于大別山區。一次我們被敵人包圍,劉伯承同志率領我們突圍,由于事發緊急,人員雜亂,加上天黑霧大,很容易出問題,給行動造成不小的困難。果然,我們中原局機關在天亮前和劉伯承同志的部隊跑散了,當他發現后速令部隊尋找。當時敵人就在周圍,情況很危險,但他堅決與其他人員冒著極大風險原地不動,直至部隊把我們找到會合后他才放下心來。我們見面時都很激動,據說劉伯承同志當時都掉了淚。劉伯承同志說:丟了中原局機關,丟了李雪峰(中原局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張際春同志(二野政治部主任、中原局常委),我怎么向中央交代!所以說我們的友誼是經歷過生死考驗的。”

最后的囑托

李老晚年,特別是最后住院的幾年里,時常對我說:“我常常睡不著覺,想起很多事。想起故去的老領導、老戰友和老同事們,惦念著他們的遺屬。”

1998年底的一天,他向我交代:你代表我和翟英同志去看望一下老同志們的遺屬,有劉伯承元帥的夫人汪榮華同志、李達將軍的夫人張乃一同志、黃鎮將軍的夫人朱琳同志。李老囑咐我向她們轉達問候,告訴她們他已91歲,年老多病行動困難,翟英同志患癌癥住進醫院治療,他們都不能親往了,只好派秘書帶去他的回憶錄《太行十年》,以此來表達他們和已故老戰友們的親密友情以及對他們深深的思念。我遵囑一一看望了她們。她們十分感謝李老和翟英同志的心意,都說很惦記雪峰同志和翟英同志,特別提到雪峰同志在太行山是有很大貢獻的,小平同志曾多次講過他是有功的。她們對雪峰同志晚年的境遇感到有所不公,對他能為黨顧全大局的心胸表示敬佩。

李老還特意派我代表他看望已重病住院的老同志劉子厚、楊紹增,他們的神志都不清楚了,只有把李老的心意轉達給他們的家屬們。我辦完這些事后都一一報告給李老,他聽后告訴我:這算是了去了一檔子心事。同時他再次感嘆自己不能親自去見一見這些老人了!

此外,李老讓我與本地、外地的一些老同志聯系,向他們要夫婦兩人的照片。照片陸陸續續地寄來,我將它們裝入小相冊供李老隨時翻看。李老自己心里十分清楚他與有些老同志很難再見上一面了。他說:“我們都老了,年輕一點的也有80多歲,我走不動,他們也不那么方便。他們寄來的相片我還可以常常看一看,就如同見面了。”

令人遺憾的是,李老交代的事情不是件件都辦成了,因為條件所限有一定困難,所以他從來沒有為難過我,這使我很感動。對于那些沒有辦完的事,李老是這樣囑咐我的:你如有機會聯系到彭老總的親屬轉達我的問候,告訴她我與彭總共事時關系很好,他尊重地方干部和知識分子,使我很受感動,他死得冤枉。

李老說:楊勇同志去世前可能對我有誤解,有機會要轉告他夫人。“文革”期間,楊勇同志在石家莊白求恩醫院住院治病,他要出院時打電話來要見我,我帶著秘書趕到醫院,正巧在上樓時遇見了一個熟人,順便到那里坐了一會兒,待我再到楊勇同志病房時,他已出院了。楊勇同志那時可能有話要對我講,沒有見到我,對我有了意見。“文革”前他是北京軍區司令員,我是第一政委,我們搭檔了好幾年,關系一直是好的,在他生前我沒有機會當面向他解釋,是個遺憾!

陳老總是李老經常提到的,他說:有機會應該告訴陳老總的子女們,我和陳毅同志有很好的友誼關系,我們在中原時就很熟悉,“文革”時我們接觸得更多,我常常想起那時的情景,佩服他的勇敢。我喜歡他的那首《青松》詩,他的性格就是那樣。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一些,遺憾的是我沒能一一聯系到這些已故老同志的親屬,因此也就沒能把李老的心愿傳達到,實屬無奈,只有等機會。

李老是在1999年7月27日老伴去世當天住進北京協和醫院的,沒想到這一住就是三年零八個月。除2001年秋請假回過一次家外,他老人家再也沒有離開過醫院。

李老一生革命經歷是很豐富的,他親身經歷了共和國許多重大事件,參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黨很多方針、政策的制定過程。他自參加革命以來一直在我黨擔任重要的領導職務。翻開共和國厚重的歷史篇章,李老作為黨的老一輩革命家,他經歷了我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經歷了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時期,經歷了“文革”動亂時期,經歷了改革開放20多年的巨變。李老有太多的話想說,但有些又不便說,我作為多年在他身邊工作的人員也不便多問,就這樣直到他不能說話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亚洲精品网站|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国产青青操|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狠狠v日韩v欧美v| 亚洲二三区|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99久久性生片| 亚洲—日韩aV在线|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jizz国产在线| 1024国产在线| 色噜噜综合网| 青青操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污视频|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亚洲综合天堂网|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又粗又大又爽又紧免费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嫩草国产在线| 亚洲婷婷六月|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av在线手机播放|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免费在线观看av|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亚洲免费播放| 欧美一道本|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成年人国产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1024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亚洲第七页|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日韩黄色精品| 天天操天天噜|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av在线无码浏览|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在线精品自拍|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亚洲不卡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