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安康市第一小學 陜西安康 725000)
小學語文擴展閱讀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
王斌(安康市第一小學 陜西安康 725000)
當前小學語文擴展閱讀教學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氣氛單調、學生主體地位喪失等問題,只有認真分析和把握小學語文擴展閱讀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提出可性的對策,才能有助于提升小學語文擴展閱讀教學效果。
擴展閱讀;小學語文;教學手段
擴展閱讀教育對于學生最重要的正向影響是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升遷移學習的能力,從而在增長見聞的前提下逐漸促進自我知識結構的完善。小學生處在一個對于外在世界不斷探索和發現的階段,這個階段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奇心重。好的語文擴展閱讀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在擴展閱讀的過程中將好奇心逐漸轉變為求知欲,開發學生的興趣愛好點,為小學生獨立人格發展提供必要的知識準備。
小學語文擴展閱讀教學在提高語文課堂效率、完善小學生的學習結構、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小學生作為被教育對象,其自身好動、好奇心中、個人價值體系不完善等等特點一直是提升教學效果需要考慮的先決條件。小學生語文教學在小學生個性發展方面承擔著重要的引導性作用,因此,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效果對學生全面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教育專家為了促進小學教育更加貼合學生的個性發展,做出了諸多嘗試,其中,新課標語文后添加的擴展閱讀目錄就是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差,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數采取滿堂灌的方式,沒有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教學效果較差。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加入擴展閱讀的內容,不僅為枯燥的課業內容增添了活力,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自我思考、自我發現自我的能力,從而變被動灌輸性學習為主動吸入性學習,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有利于完善小學生的學習結構
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對于完善小學生的學習結構,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擴展閱讀訓練是以學生的差異性性格特質為基礎,以針對性、個別性閱讀方式為手段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掘自身潛力與閃光點,促進學生學習向全方位多角度方向發展。小學語文擴展閱讀首先可以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語文學習的輸出能力;其次,小學語文擴展閱讀能夠促進其他學科的發展,促進學生遷移能力的發展;最后,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可能,促進學生表達真我,在差異化中尋找自己的人生定位。
3.有利于完善小學生的審美發展
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情感、審美發展。小學生發展受其生理性、心理性因素的影響,對情感審美的感知能力較差,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可以結合不同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特點,開發學生的情商以及審美。
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氣氛單調、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等多方面的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無法吸引學生興趣
作為小學生啟蒙教育課程的小學語文,是以培養學生具備“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能力為教學目標的基礎性課程。課程內容設置要求面面俱到,不能厚此薄彼,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教學模式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然而,從實際的教學環節來看,大部分教師偏重于學生在“讀”這一方面的能力。而多數教師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停留在會讀、會通順地讀這兩個比較膚淺的方面,而缺乏對學生實質性理解閱讀能力的掌控。小學語文擴展閱讀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怎么讀,還要教會學生怎樣正確地讀,在擴展閱讀的過程中注重對于語速、情感等多方面的培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課堂氣氛單調,缺乏師生互動
課堂氣氛單調,缺乏師生互動是小學語文擴展閱讀難以發揮其正效應的另一原因。小學語文擴展閱讀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將自己的情感抒發出來,學生在教師情感的基礎上將自己的情感進行加工整理,再進行情感的輸出。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在師生這種情感輸入與輸出的工程中,帶動課堂氣氛,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并不能準確地對學生進行情感輸出,究其原因在于教師過于強調其在擴展閱讀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忽視了自身情感的輸出。對于學生來說,因其年齡較小,生理和心理發展還不健全,因此其情感因素往往在教師權威下無法真實表達。
3.教師主導課堂,學生主體地位缺失
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在教學過程中凸顯教師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缺乏必要的關注和理解,是限制其發展的又一因素。小學語文擴展閱讀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教師為了完成既定教學目標而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完全跟著老師既定的教學路線進行學習,而缺乏自己對于一些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師主導的教學課堂,忽視了學生在內化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
1.建立學生參與性閱讀教學模式
建立學生參與性閱讀教學模式是小學語文擴展閱讀發揮其教育、引導功能的首要條件。擴展閱讀教學過程中,無論環境、內容方法怎樣改變,應該始終明確學生是內化學習的主體,教師的外化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的雙主體要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學生內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內容的設計要以學生理解、吸收、消化為中心,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在擴展閱讀教學實踐中,首先教師的教學內容設定要豐富多彩,以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提高學生內化學習的主動性。其次,擴展閱讀課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多發表自己對于一個問題的觀點和看法,提高學生課堂的主人翁意識。
2.開發多樣的閱讀教學模式
開發多樣的閱讀教學模式是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擴展閱讀教學方法提升的重要載體。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采取朗讀比賽、故事講演、角色互換等多種多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內化學習的熱情。其中,要十分重視朗讀在小學語文擴展閱讀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日常學習中注意對學生語音、語調等多方面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感,促進學生的領悟情感的能力。教師可以培養學生通過有情感地朗讀的方式,為學生創設多種多樣的故事場景,促進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移情訓練,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3.師生互動為基礎的交流模式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要建立在提高師生互動交流頻率的基礎上。小學教師在擴展閱讀教學實踐上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對癥下藥”。首先教師要教會學生怎么讀,其次要教會學生為什么這樣讀;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可以達到能夠將教學內容用語言、文字輸出出來。教師在這種不斷的“教”“學”互動交流的模式中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素質擴展,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高。
本文以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為切入點,重點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擴展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優化教學方法的意見建議,以期促進小學語文擴展閱讀教學向科學化邁進。
[1]佘會前.基于能力培養的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0):13-14.
王斌,安康市第一小學教師。
10.19312/j.cnki.61-1499/c.2016.0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