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龍,鄧玉萍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
傳統紋樣在服飾設計中的運用
余正龍,鄧玉萍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摘要:中國服飾紋樣歷經幾千年的不斷演變、積淀流傳至今可謂是是中國傳統紋樣的精華與典范,在理解和認識我們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應當簡化加以運用。將其精髓不斷從服飾紋樣中提取元素獲得靈感和啟發,宏揚傳統民族優秀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綻放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民族;服飾文化;藝術運用
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政治、經濟、文化也逐漸得到改善。在經歷了西方的朋克、牛仔、嘻哈、摩登等服飾文化和風格后,人們的服飾觀念和生活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傳統服飾文化也隨之興起并得到人的從新關注,他們開始意識到傳統服飾文化里所蘊藏的深刻魅力和藝術價值。
1傳統紋樣的藝術價值
好的設計是關照生活,也是關照心靈的,判斷是否具有價值,主要看對人類的發展是否有貢獻。是否提高了人們的審美和品味,及促進了人類的發展。自然萬物是我們最初也是最終的心靈所依和最終歸宿,人來源于自然也將回歸于自然。當今設計回歸自然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服裝紋樣的設計靈感啟示當然也無法忽視自然萬物的“形態”“特征”“功能”等諸多方面,借鑒動植物的紋樣特征在服飾設計過程中形成一種有機的結合,從而進行某一角度的形象性、象征性、寫實性設計創新。
動植物的自身奇特的特征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我們的生活相結合。以一種新的仿生創作設計思維方式去實現對各種植物的形態及紋樣的的認識和再創造,捕捉動植物的自身的特殊和自然形態帶給人們的富有變化的靈感旋律和神奇之美,為人們的生活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樂趣和貢獻。動植物紋樣的設計、色彩、肌理、形態、往往取自生態領域的花草魚蟲、飛禽走獸、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是大自然未經粉飾和加工的原始韻味,將這樣的紋樣設計運用到服裝設計中,更添新意,帶給觀者及穿著奇妙的感官體會。
2中國傳統紋樣的實際運用和寓意
我國傳統紋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巖畫,器物、雕刻、編織、刺繡、繪畫、建筑等方面都有體現。內容極其豐富,并含有寓意,呈現出各種各樣的風格。
中國傳統紋樣以線造型為主,這毫無疑問地受到了繪畫中一線條造型的影響孕育于工藝裝飾藝術的中國傳統繪畫,不鐘情對于自然的過于真實模仿,而是通過各種手段,列如變形變色,摒棄色彩透視關系,采用散點透視等。用宏觀的方法概括,以微觀的形式加強使裝飾紋樣變的充實、豐富、完美此時簡潔概括的結構是達到此種效果的重要環節。因此無論在哪個朝代的服飾紋樣我們都能體會到線條的靈魂所在。例如:在馬王堆漢墓中的運氣紋其線條流動自由奔放,色彩鮮艷明確而厚重。顯示了氣勢磅礴和旋轉不息的運動感。
中國傳統服飾紋樣的運用寄托了創作者的情感,比如中國傳統紋樣中常出現的“四君子”——梅、蘭、竹、菊,成為人格道德的精神載體。在電視劇《四大才子》中以唐伯虎為首的四大才子,在服裝紋樣設計上都有自己的獨特選擇,從而更加鮮明的反映了四個人的不同性格和為人及思想道德關,對他們的創作和生活都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
3傳統紋樣在服飾中的運用形式
3.1造型運用。中國服飾紋樣的造型歷經幾千年的不斷演變、至今可謂是中國傳統紋樣的精華與典范,所以今天任然獲得認可。傳統紋樣造型作為精神的濃縮和在現,具有典型的中國民族特色,這些紋樣可傳達的意義迎合了大眾的民族情節,具有很強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但傳統紋樣對于現今快速發展的生活方式會有許多不適,我們應當簡化加以運用。
3.2語意運用。服飾紋樣作為文化符號,傳達和繼承著一定的信息傳統紋樣的文化,意義和所蘊含的民族歷史情節增加了紋樣作品的厚重感和人文性,同時傳統紋樣所特有的善美和寓意有助于設計意圖的深刻傳達,反映社會思潮和現象。
3.3具象造型。具象造型既直接運用,是依照客觀對象本身的真實面貌進行寫實的紋樣構造,其形態外觀與真實相接近,反映現實對象的細節和典型特征。服飾紋樣中具象紋樣來源通常依據動植物等造型進行適當的變化所得,根據具象的程度不同,產生的紋樣效果也有所區別。
4紋樣設計和發展方向
4.1紋樣設計,服飾紋樣設計就是將自然中的元素進行必要的組合,歸納,分析整理并融入設計者的情感和風格追求。以美的目的和藝術手段表現在圖案中,主要方法有提煉、夸張、抽象、加強等。在我過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有著豐富多彩的紋樣設計,這些紋樣結構嚴謹色澤渾厚規律性強,這些紋樣大多反映出各民族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富有濃厚的寓意。
4.2發展方向,傳統紋樣在現代服飾中應用非常廣泛給現代設計帶來了很大啟發。除了中國設計師外,許多外國設計師也把眼光投向中國服飾文化研究從中國傳統紋樣設計中尋找靈感。創作出各種風格的服飾藝術作品。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全球范圍內的“中國風”服飾時尚風潮愈演愈烈。例如:我國現今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在隨習主席出訪世界各國時身著非常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飾。更是大放異彩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關注更好的傳播和展現了中華民族服飾文化。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以其獨特的紋樣以不同的藝術手法和表現方式出現在世界服裝設計師的作品中和舞臺上。并巧妙的加入了其他設計成分中西結合,使之更符合現代審美設計需求,讓中國精彩服飾文化在世界綻放。
參考文獻:
[1]王群山,王弈.服裝設計元素.北京:中國紡織出版,2013:56.
[2]王麗,程悅杰.服飾圖案設計.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1:78.
[3]金玉,侯東昱.服飾圖案設計與運用.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130.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034-01
作者簡介:余正龍(1992-),男,漢族,安徽滁州人,藝術學碩士,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民族傳統服飾專業,研究方向:民族傳統服飾與服裝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