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河平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10)
?
淺析生態導向下的總體城市設計方法
胡河平
(西南科技大學,四川 綿陽 621010)

摘要:總體城市設計是實現城市空間有序建設、資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手段,其核心作用在于為城市發展提供一種具備可持續性和宜居性的空間形態模式與整體框架。本文通過對生態導向下的總體城市設計內涵及控制策略的分析,探討了基于生態理念的總體城市設計方法。
關鍵詞:總體城市設計;生態理念;方法
1背景
近年來城市設計理論研究和實踐不斷發展,但目前并沒有規范的設計策略和方法,在城市建設工作中還處于探索研究階段。與此同時,生態城市一直是城市規劃理論研究和實踐的焦點,生態環境甚至影響到了一個城市的競爭力,而當前基于生態理念的城市建設工作大多還是從城市生態學的角度展開,側重于生態技術和政策實施層面,針對生態理念的城市設計手法以及城市空間形態塑造的研究相對較少。
2生態導向下的總體城市設計內涵
生態導向下的總體城市設計是強調對人與城市物質空間環境構成的復合生態系統進行研究,以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和城市發展規律為先導,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在城市生態學相關思想原則、方法的指引下實現健康、高效和諧、文明的人居環境的城市設計實踐。相對于傳統的單純注重物質空間規劃的總體城市設計,其在規劃思維、規劃理念、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
3生態導向下的總體城市設計控制策略
研究將生態理念導向下的總體城市設計控制策略從三個層面進行梳理總結:在宏觀層面,將對城市建設有重要影響的自然環境要素進行控制策略研究;在中觀層面,將對城市總體格局有重大影響的道路交通進行控制策略研究;在微觀層面,將對建筑空間要素進行控制策略研究。
3.1自然環境要素控制。城市自然環境要素構成了各個城市特色的風貌與景觀。生態導向下而實施的城市空間設計,首先就需要尊重和利用城市外部自然資源要素,設計中以保護和強化為工作目標,借助其獨特的自然風貌打造優美的城市生態環境氛圍,從而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空間形態。
3.2道路交通組織控制。城市交通決定了城市形成與演變的方向,促進了城市發展,而城市發展又間接影響了城市交通發展,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緊密聯系,共同構建了一個有機整體。生態導向下城市交通組織方式設計還需考慮以合理的交通結構來引導城市土地開發模式。
4生態導向下的總體城市設計方法
4.1外圍生態環境評價—維持良好的自然生態本底。城市總體生態格局決定了城市生態基底的總體框架,構成了城市發展戰略性格局。本研究認為,總體城市設計首先應進行城市建設范圍內生態評價體系的判定,將生態敏感性區域劃分出來,以便更好引導下一步整體開發建設。
4.2生態網絡系統搭建—布局宜人的生態開敞空間。總體城市設計中應充分將自然山體、水系以及綠化體系作為城市開放空間基底,深谷、山頭、濕地、自然岸線等作為永久性開放空間。城市開敞空間的建構應是趨于生態目標的努力,在將綠色空間以不同方式和形態引入城市非自然區域的同時也可將系統的觸角伸向城市外部廣闊自然空間。
4.3整體城市形態塑造—規劃合理城市空間結構。城市道路交通格局與土地利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城市的空間構架和形態,城市空間結構的塑造也將從這兩方面展開研究。
4.3.1道路交通組織方式的選擇。城市道路交通組織要與城市生態基底、居民日常行為活動充分協調,積極打造由城市道路綠化帶組成的貫穿城區的生態廊道,增強城市與自然的融合性。從城市交通發展來看,城市交通與土地利用的一體化發展是生態導向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4.3.2土地利用模式的選擇。組團化土地利用模式是一種總體城市設計中實現生態理念的有效手段。生態導向下的城市組團布局,其內部可以環線連通,屏蔽來自外圍交通的干擾。同時將內部道路掛接到城市高容量快速公交主干道上來保障城市各片區的暢通聯系;城市各組團之間可充分利用山體綠地、水系和其他自然植被來進行分隔,最終形成一個城市用地與自然生態相互融合的串聯形式。
4.4生態宜居風貌打造—凸顯特色生態城市意象
4.4.1城市景觀序列控制。生態導向下的城市空間形式應避免平鋪直敘,需注重城市各種景觀要素的梳理與重組,來形成變化豐富、層次清晰的空間序列。在總體城市設計時,可充分借鑒中國傳統園林景觀營造方法,如借景、對景、框景設計手法等。同時,對景觀序列的組織還需充分考慮景觀可達性、安全性等人性化需求。
4.4.2城市輪廓形態塑造。天際輪廓線作為一種城市的“邊沿”空間,是城市立面形態、城市藝術形象、城市遠景景觀的體現。生態導向下的總體城市設計,在注重建筑實體形成的天際輪廓線塑造的同時,還需充分保護利用自然山體的天際輪廓。
5小結
文章研究涵蓋了生態導向下的總體城市設計中對城市各設計要素的控制策略,以及相應設計邏輯和方法的探討,梳理總結了一套較為全面的總體城市設計方法。當然,實際處理中具體問題還需具體分析,控制策略和方法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針對性判斷和調整。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提供一套供人對號入座的控制方法,而在于梳理總結出一種控制城市發展的總體城市設計技術路線和思路,總結出設計中所需考慮的各方面要素和問題,以便設計者在總體城市設計中有的放矢的去深入研究控制城市發展的空間形態。
參考文獻:
[1]王建國.《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
[2]王世福.《面向實施的城市設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黃光宇、陳勇.《生態城市理論與規劃設計方法》.科學出版社,2002
[4]田寶江.《總體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中圖分類號:TU984.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047-01
作者簡介:胡河平,男,漢族,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研究方向:城鄉規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