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闊
(陜西理工學院體育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
有關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問題的思考
許海闊
(陜西理工學院體育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摘要:眾所周知,個人所得稅制度是調整居民收入的一個重要的工具,近年來,隨著社會收入結構的變化,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在稅制模式,稅制設計,征收管理等方面存在著缺陷和漏洞,這嚴重影響了個人所得稅稅制作用的發揮,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稅收對收入公平調節的作用。應該從科學優化稅制模式,提高稅務機關的稅收征管水平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稅制模式;稅制設計;征收管理
1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存在問題
1.1征稅制模式存在缺陷
具體的說就是,分類課征稅制模式存在缺陷,需要科學優化。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稅制模式是將納稅人不同性質和來源的所得項目,分別按照超額累進稅率和比率稅率兩種稅率形式進行征稅。累進稅率與比例稅率并用,是我國目前個人所得稅的特點,而分類課征稅制模式的顯著特點是采用源泉扣繳并且操作簡單方便。隨著經濟的發展,分類課征稅制模式的缺陷逐漸顯現出來。
1.1.1稅負不公平。
現行稅制下,首先是不考慮不同的納稅人間的家庭負擔輕重和家庭支出不同等的情況,這在客觀上造成了收人來源單一的工薪階層繳稅較多,而收人來源多元化的高收人階層繳稅較少的問題,從而導致了稅負不公。這一現象嚴重違背了實現社會公平,實現社會財富再分配的初衷。
1.1.2稅源流失,逃稅漏稅情況較多。
收入來源種類日益多樣化,這將擴大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或計稅標準的范圍,導致現有應稅項目無法囊括全部收入種類。我國現行稅制中,不同來源收入征收所得稅的稅率和扣除額不完全相同,容易出現兩種情況:一是納稅人可以進行收入類型轉換,把稅率高的應稅項目轉移到稅率低的應稅項目,或把收入由扣除額低的項目向扣除額高的項目轉移,以達到少繳稅或不繳稅的目的。二是納稅人單項收入有可能無需納稅或少納稅,結果造成稅源流失,無法實現個人所得稅對收入進行公平調節的目的。
1.2稅制設計不完善
1.2.1稅率設計不合理
我國個人所得稅采用超額累進稅率和比率稅率兩種形式,按所得的類別不同選擇對應的稅率形式計稅。其中工資薪金所得稅率實行 3%-45% 七級超額累進稅率,此稅率結構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第一,多且復雜的稅率級數增大了計算難度。第二,由于稅率級數過多,納稅人有可能通過隱瞞各項所得來降低邊際稅率級次。第三,依據現行稅收制度,以目前的稅收征管水平,個人所得稅主要來源于工薪階層的工資薪金收入所得,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個人所得稅對收入的公平調節。另外,最高稅率檔級 45% 明顯過高。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個人所得稅主要征收群體為工薪階層,其收入扣除 3500 元免征額,余額大部分只適用于最低的兩級稅率,即 3% 或 10%,而七級當中最后三級的稅率,適用者極少,存在的意義不大,不能充分發揮稅率的調節作用。第四,現行個人所得稅稅率形式劃分不合理,容易造成勞動所得稅負的差異。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稅率檔次多、種類多、計算復雜,容易形成稅源流失,無益于征收管理。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結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在不斷發生變化,“少級次、低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率設計中不容忽略的重要原則。我國個人所得稅法經過多次改革,目前工資薪金所得的稅率級次由之前的九級降為七級,但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個稅稅率級次不超過五級而且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均在40%以內。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1.2.2費用扣除存在缺陷
在稅收理論中,個人所得稅除稅收優惠項目不予課稅外,還要對個人取得所得的一些費用進行扣除,主要包括必要費用扣除、生計費用扣除和特別費用扣除三個方面,以體現對凈所得課稅這一基本原則。我國個人所得稅采用總收人減去固定的扣除部分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稅辦法,固定扣除方式主要是按不同的征稅項目采用定額扣除和定率扣除兩種。這種做法的關鑲奎就在于現行個稅扣除標準沒有考慮到不同納稅人的具體家庭負擔的輕重及教育負擔、醫療費用、住房購買負擔等因素。
1.2.3稅收征管有漏洞
我國稅收征管業務以征收和管理為重心,一直缺乏相應的稅收強制和司法保障,征管手段落后。其現象有:
(1)部分制度不健全
我國個稅申報制度法規及有效的個人財產登記與核查制度不健全,造成稅收征管部門在個稅征收繳存方面獲得的信息不完整或不對稱,從而導致稽查率和查處率偏低,逃稅風險小,大量稅收流失。
(2)稅務部門的辦事效率低
目前我國的稅收征管工作實行納稅編號制度,但這項僅局限于辦理納稅事宜,由于受目前征管體制的局限等因素影響,個人所得稅征管系統一直未實現全國聯網,導致征管信息傳遞不準確,且時效性很差,不但稅務部門內部征管與征管之間傳遞納稅人的信息資料受阻,而且征管與稽查之間、征管與稅政之間的信息也不能實現信息共享。這樣就為偷逃稅行為埋下隱患。
(3)處罰輕
稅收征管部門打擊偷漏稅行為的執行力不強,違法處罰較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稅法應有的威懾力。
(4)個人收人多樣化,征管難度大
我國社會的經濟成分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很大變化,居民收人呈多樣化。一些單位常常改變工資發放形式,如提供實物補貼,代幣購物券,交通福利,住房福利和低息貸款等代替工資,使收人信息復雜化,稅務部門監控難度增大。
2對我國個人所得稅稅制的建議
2.1合理扣除費用
應當綜合考慮各地經濟發展水平、通貨膨脹情況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各種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費用扣除標準。由于不同的家庭在家庭人口數量、勞動力、收入能力、開支項目等方面存在著具體差異,所以稅制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家庭因素。世界上許多國家個人所得稅是按照家庭年收入總額來計征的,相對科學合理。以“家庭”為納稅主體單位計征個人所得稅。我國現行個人所得稅實行的是按個人收入分類征收,采取收入屬地征稅方式,
如果采取以“家庭”為單位的綜合計征方式,則需要將家庭成員收入加總后統一計征。由于我國人口流動性大,人戶分離現象非常突出,家庭成員異地收入眾多,如果采取以“家庭”為單位綜合計征個人所得稅,必須要有強大的個人收入信息聯網平臺,才能順利進行共同計稅。目前我國采取以“家庭”為單位綜合計征個人所得稅的條件尚不成熟,為了盡量體現稅收負擔公平原則,在稅制設計時,應結合家庭人口、住房、教育和醫療等因素綜合考慮,讓扣除費用盡可能地接近納稅人的實際生活。
2.2縮小稅率級次
因此,應該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級次,最高不超過五級。稅率結構的調整,要以實現“高收入者多納稅、低收入者少繳稅”為目的,以提高高收入者的稅收貢獻、降低低收入者的稅收負擔為重點,盡量縮小收入差距。
2.3適當增加費用扣除項目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一些有關住房、醫療和教育等的改革措施,從而使得納稅人在這些方面的支出費用大大增加,如購房貸款利息、醫療費用和子女教育費等,加重了納稅人的負擔,也使不同家庭結構的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情況復雜化。考慮到這種情況,我國應按照不同的因素設計不同的費用扣除標準,適當增加費用扣除項目。比如:贍養費扣除,未就業配偶基本生活費用扣除,子女教育費用扣除,住房費用扣除,特殊人群照顧等。
2.4建立納稅人編碼制度同時建立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
將納稅編號與納稅人個人信息對接,建立完善的現代化信息網絡管理平臺,推動稅收征收管理工作科學化和規范化進程,努力做到個人信用消費、財產登記和收入申報等全程監控。此舉既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又有利于監控稅源,減少個稅流失,同時為實現以“家庭”為主體的綜合計征個人所得稅方式創造了條件。建立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與編碼制度相配合,個人所得稅的基本數據信息應用計算機進行統一管理。稅務部門的計算機系統要與其他相關部門的系統相連接,允許稅務機關從相應部門的系統中提取相關信息數據。
2.5完善稅收征管制度
修改個人所得稅自主申報制度,防止納稅個體出現單方面納稅虛報、欺騙和刻意隱瞞的違法行為,以及時有效地保障國家稅收的征繳。偷逃稅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據資料我國每年的稅收流失占到納稅總額的20%左右。而要緩解這一情況,關鍵是加強稅務稽查和懲罰的力度。國外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的稽查制度值得我們借鑒。如美國建立在信息稽核系統上的交叉稽核制度。每個納稅人年終都要真實填寫申報表,無論是否被預扣,稅務當局收集有關納稅人各種收入信息,統一在納稅人社會保險號碼下,通過計算機系統,對兩方面信息交叉稽核,每年被審核的納稅人有1.5%左右,以此監督每個納稅人如實申報。
2.6提高稅收征管隊伍的綜合素質
盡快排除目前征管體制的局限等因素影響,使個人所得稅征管系統實現全國聯網。并且提高稅收征管隊伍的專業性和綜合素質,增強稅收征管部門的稅法執行力。稅收征管部門還應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提高公民自覺納稅意識和法制觀念。
3總結
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毫無疑問,是我們大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必須面對的,通過此次課程,我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快速解決個稅稅制的一系列問題,造福大家。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