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概述
景楊洋1,張紅晉2
(1.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0;2. 山西省高平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山西 高平 048400)

張紅晉(1991-),男,漢,山西省晉城市,山西省高平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
1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養老這一世界性的難題也顯得尤為重要。在養老問題上,日常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應得到基本的保障。根據我國養老實踐,日常照料和醫療護理分別通過不同的渠道來解決,即社會養老服務通常和日常照料密切相關,而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劃入公共醫療領域。隨著我國養老負擔的日益加重,養老、醫療相分離的制度運行狀況并不能滿足老年人的現實需要。為此,2013 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中明確提出,“醫療機構要積極支持和發展養老服務”,“醫療機構應當為老年人就醫提供優先優惠服務。”自國家關于醫養結合的政策出臺以來,國內許多地區積極探索養老模式。
根據多年的養老服務實踐,要實現“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就必須創新實踐形式,探索新路徑,將社會性和產業性相結合,調動社會各界參與養老的積極性,同時,老年人也要轉變傳統的“居家養老”、“養兒防老”的觀念而轉向社會化養老。在養老院內實現醫養結合,不僅是養老院和醫院在數量實現配套,而且根據不同的服務質量,有效配置兩種資源。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具有制度上的前瞻性,發展前景也很廣闊,其模式創新性值得推廣,同時,對解決我國養老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內涵及特點
2.1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內涵
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并非僅僅為老年群體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日常護理,與傳統的養老服務模式不同,它是將養老與醫療資源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醫養結合不僅能滿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老年娛樂的需求,還能利用周邊的醫療資源為老年人提供醫療救護、體檢、保健服務、長期照護等醫療服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老有所養及老有所醫,促進了老年人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養老保障新模式的實現。
2.2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特點
2.2.1多元化主體參與
從我國的現實情況來看,老年群體在人口總數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嚴重,國家已無力負擔巨大的養老壓力,單純由國家提供養老服務的傳統養老模式已經不能適應老齡化的需要。為了提高養老服務的效率,增強養老服務的活力,就需要積極動員社會上運行較好的營利機構及非營利機構與政府協調配合,三方之間要分工合作,高效整合資源,促進政府主導 、社會參與的醫養結合模式的建立。
2.2.2分級化服務體系
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時,養老機構要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服務需求、生活自理能力、經濟水平等因素全面考量,制定多樣化的服務制度和不同層級的管理體系。在這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實踐經驗,如日本從老年人的實際身體狀況出發,為老年人制定了分級護理模式。通過分級化的護理,一方面能夠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高服務滿意度;另一方面按需服務可以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防止服務盲目性。
2.2.3五位一體的養老服務模式
醫養結合模式為養老服務機構提供醫護人員、診療技術、照護培訓等醫療服務資源,著力構建“養老、醫療、康復、保健、護理”五位一體的新型養老模式。在這一模式下,患病老年群體能夠享受醫療優待,如:開放住院綠色通道。養老服務機構根據老年人的以往病史和當前身體狀況進行相應的登記,并分別錄入養老、醫療、康復、保健、護理評定表,作為五位一體的養老服務的憑證,由專門機構負責管理。
3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相關理論
3.1福利多元化理論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貝佛里奇提出,福利國家應當承擔為本國國民提供基本養老、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社會需求的責任,福利國家所提供的社會福利水平高于一般的社會保障,福利國家制度將福利作為國家的最顯著特征,主張國家的責任就是為全體公民謀求福利最大化 ,滿足人民不同的社會需求。老年人和病殘者是社會的弱勢群體,理應受到國家的幫助,而并非隨意的施舍,得到國家的生存和安全保障是每個公民應有的權利。福利國家應致力于解決人們的老年服務需要、提供不同水平的醫療救助及護理,真正使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所以,從福利多元化的角度來看,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很有必要。
3.2凱恩斯理論
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歷了全球史上規模最大的金融危機,全球經濟癱瘓。在此期間,經濟學家凱恩斯深刻分析了市場與貨幣的關系,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就業程度主要依賴于該國的有效需求水平,當有效需求不足或下降時,就會使得經濟疲軟、生產停滯、裁員加劇、失業貧有發生。由于經濟在市場機制的運行過程中曝露出一些難以人為控制的弊端,政府必須加強宏觀調控。當經濟衰退時,國家應當加大財政支出、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促進消費、刺激需求、擴大生產、增加就業。凱恩斯認為,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是一種緩和矛盾和危機的社會制度,還是一種有效調控宏觀經濟運行的經濟政策。該理論為世界各國制定社會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推動了養老保險現代化進程。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124-01
作者簡介:景楊洋(1991-),女,漢,山西省晉城市,山西財經大學,碩士在讀,社會保障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