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梅
(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
關于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創新的幾點思考
黃燕梅
(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摘要:自碳金融興起以來,全球碳金融市場已經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的碳金融交易也日益活躍。我國商業銀行在這一階段對碳金融業務進行了初步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此同時,國內商業銀行目前在碳金融領域的參與程度較低,業務相對單一,在低碳經濟的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有限;本文希望通過梳理和總結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的發展現狀,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出建議,以期實現商業銀行更好地為低碳經濟服務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碳金融;商業銀行;業務創新
1碳金融的定義與功能
碳金融的興起源于國際氣候政策的變化,主要涉及兩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國際公約。一是作為“目標公約”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二是作為“落實公約”的《京都議定書》。目前,國際金融界對碳金融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全球唯一的環境金融雜志界定:碳金融為“與氣候變化問題相關的金融問題”;綜上,可以把發展低碳經濟相關的金融政策和市場活動稱為“碳金融”。碳金融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證書、“綠色”投資、碳排放市場等內容。碳金融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包含了市場、機構、產品等要素,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災害管理三重目標的低成本途徑,是低碳發展的核心經濟手段。碳金融的功能就在于,通過利用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進行的各種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產品的交易、低碳項目開發的投融資、碳基金以及相關金融咨詢服務等金融市場工具和金融服務轉移環境風險,實現優化環境目標,做到降低金融風險、增加社會效益。
自2005年2月16日 《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以來,碳金融已經成為了低碳化發展的核心經濟手段,構建完善的碳金融體系也已成為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支柱。同時,我國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指出了低碳的發展方向??梢灶A見,低碳技術與低碳經濟在我國的“十二五”規劃期內將得到巨大的發展,低碳金融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發展模式,在其中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商業銀行的碳金融業務作為促進節能減排的主要市場調節力量,在低碳金融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2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現狀
2.1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成效
2.1.1開展綠色信貸業務,為碳金融項目提供信貸支持
興業銀行于2006年5月17日和國際金融公司(IFC)簽署了《能源效率融資項目合作協議》,成為了首家與國際金融公司合作開展能效項目貸款業務的國內銀行。在一期合作中,國際金融公司向興業銀行提供了2500萬美元的本金損失分擔,以支持興業銀行最高達4.6億元人民幣的貸款組合,興業銀行則以國際金融公司認定的節能環保型企業和項目為基礎發放貸款,國際金融公司為整個項目提供技術援助。截止2007年底,興業銀行發放的節能減排項目貸款達到38筆,金額達6.63億元,遠遠超過了雙方一期的合作額度。于是,雙方很快啟動了二期合作。在二期合作中,國際金融公司將損失分擔提高到1億美元,以支持興業銀行發放15億元人民幣的節能減排項目貸款。
截至2013年6月末,國內21家主要銀行機構綠色信貸余額達4.9萬億元??梢钥闯?,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勢頭良好,在促進節能減排方面效果突出,所發揮的杠桿作用十分明顯,為環保產業提供了資金支持,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1.2為碳交易提供中介和投資服務
2009年7月在陜西兩個合計裝機容量近7千萬瓦的水力發電中,浦發銀行作為獨家財務顧問,為項目業主成功引進清潔發展機制(CDM),并爭取到具有競爭力的交易價格,核證減排量(CER)買賣方已成功簽署《減排量購買協議》,預計將為項目業主帶來每年至少約160萬歐元的售碳收入。2010年3月,中國銀行為浙江省的鷹鵬化工有限公司辦理了金額為298萬美元的CDM項目碳交易融資業務,并落實不低于298萬元的掉期協議,滿足了企業的融資需求,同時為企業規避了美元遠期匯率風險。
2.2我國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缺陷
國內商業銀行在碳金融方面積極嘗試,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CDM 和“碳金融”傳入我國的時間有限,國內企業和金融機構對碳金融的操作模式、項目開發、交易規則等的認識和掌握都很不夠,碳金融業務發展較為落后,仍處于初步試水階段,不可避免的存在問題,具體體現在:
2.2.1業務模式單一,且缺乏相應的產品創新;
盡管我國各大商業銀行爭相試水碳金融業務,但是并沒有廣泛而深入地介入其中,開展的業務模式也相對單一,對利潤更加豐厚的碳交易二級市場領域涉及非常少。其中,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主要停留在“綠色信貸”的淺層次上,僅有少量的低碳理財產品出臺,而且低碳理財業務還只是處于一個起步階段,業務范圍很窄,僅僅局限于推出面向個人的理財產品,而潛力巨大的面向企業的財務顧問服務還沒有發展起來。產品的數目相當有限,各種產品名稱相近,內涵相似,相似度比較大。碳交易中介服務僅限于CDM項目中介,碳指標交易、碳期權、碳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交易則基本沒有涉及。
2.2.2直接針對 CDM 項目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缺乏;
只有農業銀行與企業達成了CDM項目合作意向書,民生銀行推出了以CDM機制項下的CERs作為貸款還款來源之一的節能減排融資模式,浦發銀行則以獨家財務顧問方式,為陜西兩個水電項目成功引進CDM開發和交易專業機構。但這些產品并沒有深入的介入碳減排,且遠遠不足。商業銀行的角色僅限于撮合國內、國外買家,收取少量的手續費。碳交易平臺也未開展真正的碳交易,僅開展部分自愿減排項目和CDM 項目中介。直接參與碳減排購買的銀行,更多的可能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市場形象。
3制約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創新的主要因素
3.1外部因素
目前,中國金融業發展相對滯后形成瓶頸約束,客觀上遏制了未來碳交易市場的活躍度。同時,由于碳交易市場的建立需要大量資金、人力資源以及碳交易市場運作的制度規則,這一體系的基礎環境在近期內還難以完善。
3.1.1國內碳金融市場機制不健全。
一是交易體系不健全。盡管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環境交易所及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等環境類交易所相繼建立,但是,目前這些交易所都還只是企業行為,主要是以清潔發展機制為代表且基于項目的交易,而不是標準化的交易合約。交易合約缺少標準化沒法吸引企業加入碳金融市場,本來碳金融作為一個新興事物,許多企業對它認識不深,沒有了解到它的巨大商機,不敢貿然介入,再加上不健全的市場機制,更加“澆滅”了企業的興趣,造成碳金融市場的需求不足;二是中介市場發育不完全。
3.1.2政策不斷變化,國際碳交易規則存在不確定性。
碳交易市場和碳金融的形成源于《京都議定書》設定的三種靈活合作機制,而氣候危機的影響是全球范圍的,隨著經濟技術發展和各國政治博弈的變化,《京都議定書》設定的合作機制或許會被其他國際規則所取代。由于《京都議定書》的實施僅涵蓋2008年至2012年,目前實施的各項制度在2012年以后是否延續,其內容是否變更,中國是否會承擔部分減排義務,中國在碳金融交易中的角色如何(包括供需和定價)等都存在不確定性。此外,CERs的認定標準和程序一直都處于調整當中,隨著經濟技術發展和政策意圖變化,CERs的認定標準和程序也可能發生改變。這些不確定性的因素加大了碳金融業務的政策風險,直接影響到銀行貸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從而影響商業銀行創新碳金融業務的積極性。
3.2內部因素
3.2.1商業銀行對碳金融業務的認識不足。碳金融在國外興起時間還不長,傳入我國國內更短,在目前的起步階段我國很多銀行從業人員對碳金融的了解還不深入,對CDM項目的審批、運作模式、風險管理等相關知識也不熟悉,缺乏開展碳金融業務的實踐經驗,而且碳金融項目的短期效益往往不盡人意,致使一些銀行對碳金融業務的創新的意愿不強。
3.2.2商業銀行缺少專業機構和高素質專業人才。碳金融業務的有效開展需要商業銀行健全相應的機構和部門,以完成碳金融的產品研究、產品設計、業務流程制定等必要的前提準備工作。而國內大多商業銀行當前還缺乏專門的部門。較傳統業務而言,碳金融業務對具備化工、金融、外語、項目管理等專業知識的綜合性人才依賴比較大,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綜合性人才的儲備和積累還不到位。商業銀行內部機構和綜合性人才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銀行的業務的進一步創新。
參考文獻:
[1]王元龍,田野.碳金融的發展與商業銀行的應對.中國科技投資,2009(7): 56-58.
[2]壽睿.碳金融市場發展現狀及其對商業銀行的啟示.現代商業,2010,(05)
[3]何夢,王翔.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實踐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金融經濟,2011,(12)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075-02
作者簡介:黃燕梅(1990.05-),性別:女,籍貫:廣西貴港人,專業:區域經濟學,2013級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