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
(山東理工大學,山東 淄博 255000)
?
農業傳播溝通中存在的障礙及應對措施研究
王迪
(山東理工大學,山東 淄博 255000)
摘要:文章對農業推廣溝通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障礙進行了系統點評,包括語言、習俗、觀念、角色、心理、組織等不同層面的障礙。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完善和優化農業推廣溝通的方案和實踐操作措施,促進了農業推廣溝通的理論和實踐發展。本文主要針對農村技術傳播與應用中的農業推廣傳播溝通進行研究,文中簡要論述了農業推廣傳播溝通中存在的障礙,在詳細論述提出的障礙以及解決方法之后,深入總結了農業推廣傳播溝通的作用。
關鍵詞:農業推廣;溝通;障礙;對策
1農業推廣溝通中存在的障礙
1.1語言障礙。語言障礙包括語言差異造成的隔閡 、語義不明造成的歧義、結構不當造成的費解。語音上的隔閡會引起溝通的失敗,但有時推廣人員針對當地語言說方言會促進溝通成功。所以推廣人員要盡力學會地方話、普通話,注意溝通時的語調藝術。為克服語義方面的障礙,作為推廣人員要注意詞語本身的研究,要做到自己首先不使用語義不明的詞語從事溝通,更要避免憑主觀臆斷來理解別人的話,造成可能的溝通差錯。另外農業推廣人員應熟知語文,避免錯字、病句等出現在農業推廣溝通的工具上,而造成農業推廣工作的難以開展。
1.2習俗障礙。習俗即風俗習慣,是在一定文化歷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固定特點的調整人際關系的社會因素。例如習慣,傳統的作物撒播種植技術就是世代相傳下來的一種習慣技術。由于習俗是經長期重復出現而約定俗成的習慣法,雖然不具有法一般的強制力,但通過家庭、鄰居、親朋好友的輿論監督,往往迫使人們入鄉隨俗,任何人也不能例外。
1.3觀念障礙。觀念屬于思想范疇,由一定的經驗和知識積累而成,是一定社會條件下人們接受、信奉并用以指導自己行動的理論和觀點。觀念本身是溝通的內容之一,同時又對溝通有巨大的影響作用。有的觀念是促進溝通的動力,有的觀念則是阻塞溝通的絆腳石。因此,在消除語言和習俗的障礙后,有必要進一步注意觀念障礙。
1.4角色障礙。在社會學中,角色是指每個人作為社會一分子,在社會大舞臺上都扮演著角色,都得按照社會對這些角色的期待和要求,服從社會行為規范。擔當不同的社會角色,如果缺乏明智性或陷入盲目性,則會因缺少共同語言而引起溝通困難。
1.5心理障礙。現實的溝通活動還常被人的認知、情感、態度等心理因素所左右,有些心理狀態常對農業推廣溝通造成障礙。包括認知不當導致溝通障礙、情感失控導致溝通障礙、態度欠佳導致溝通障礙。
1.6組織障礙。組織是由若干“系統”所組成的開放的社會技術系統。衡量一個組織的優劣,很重要的一個標準是看其能否有效地進行組織內外的溝通,不合理的組織結構會束縛溝通。由于組織結構造成的溝通障礙包括層次過多造成信息失真、渠道單一造成信息不足、條塊分割造成溝通“斷路”。
1.7現有推廣體系的障礙。現有的推廣體系不適應市場的需要。行政命令仍是農技推廣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我國的許多農技推廣活動,仍以行政命令形式進行,推廣活動是帶任務、帶指標進行的,帶有一定程度的強制性。
2農業推廣溝通存在障礙的應對措施
農業推廣目標的實現需要進行農業推廣,而農業推廣必須有一個工作過程。農業推廣人員根據農民的需要和要求,通過適當的農業推廣方法向農民傳授、推廣科學技術;農民接受后運用于實踐,同時將對此項目推廣的意見以及提出的新的需要和要求反饋給農業推廣人員,農業推廣人員又根據農民的意見和新的需要、新的要求進行下一項的推廣。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就是農業推廣全過程,溝通就滲透于這全過程之中。通過溝通,農業推廣人員和農民相互交流各自的信息,推動農業推廣工作的進行,從而實現共同的目標,促使科學技術知識型的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1農業推廣人員與農民要建立的是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要使關系和諧、感情融洽,更多的是要求農業推廣人員有奉獻精神,精心地為農民服務,以提高溝通的有效性。在農業信息溝通過程中存在著不等價性和平等互尊性,農業推廣人員和農民互相提供的信息在數量和作用上不能等量齊觀,農業推廣溝通是農業推廣人員為推廣科學技術這個最終目的來與農民溝通的,農業推廣人員常常以溝通主體的面貌出現,而農民則以受體出現,互相之間提供的信息的種類和數量是不相等的。農民通過農業推廣溝通得到的是潛在的知識型產品,經過自己勞動成為物化產品,而農業推廣人員得到的或許是一定的勞動報酬,而更多的是心理的滿足。農業推廣溝通中,不存在等價交換,溝通深層蘊含農業推廣人員的無私奉獻精神。農業推廣溝通中,農業推廣人員和農民都是溝通的參與者,兩者又是平等的關系,無論缺少哪一方,溝通都不能進行的。
2.2選擇適宜的溝通方式和方法。農業推廣溝通具有開放性和選擇性。農業推廣溝通的開放性有兩個方面的意思:農業推廣人員與農民不是一對一的溝通,更多的是農業推廣人員單個與農民群體的溝通,特別目前在我國農業推廣人員缺少的情況下更是如此,農業推廣溝通的開放性的另一層含義是農業推廣人員與農民溝通的訊道,是多種多樣的,并且還是暢通的,但農業推廣溝通的開放性不是無方向的,而應是農業推廣人員和農民從一定的需要出發,各自對對方有選擇。例如,農業推廣人員推廣某個項目,不是所有的農民都會采用的。溝通的選擇性是指農業推廣人員有選擇地將某些農民作為推廣對象,如果農業推廣人員讓那些素質差,對技術興趣不大、又缺乏推廣條件的農民作為對象,推廣必然失敗。為了達到好的農業推廣溝通效果,應該從眾多的溝通方法和路途中選擇高效率的適應此溝通內容的溝通方法和路途。農業推廣溝通還具有多層次性和側重性。這就要求農業推廣人員應根據自然資源條件的不同,社會、經濟因素的差異,農民的生產經營環節復雜多樣,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高低不一,需要的層次不一樣,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進行溝通。
參考文獻:
[1]高啟杰.農業推廣投資現狀與制度改革研究.農業經濟導刊,2013
[2]張惠.淺談農技推廣的現狀及對策.寧夏農學院學報,2013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1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