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杰英(韶關學院旅游與地理學院 廣東韶關 512000)
?
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
江杰英(韶關學院旅游與地理學院 廣東韶關 512000)
摘 要: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引導宗教主動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要求,既是我國一直以來堅持的政策導向,也是宗教自身發展和傳承的必然趨勢。本文探討了我國堅持宗教中國化的意義和基本要求,理清了宗教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具體措施,為我國宗教更好的發展和造福人民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宗教引導;社會主義;適應;中國化方向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33
眾所周知,宗教已歷經數千年的發展與傳承,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具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隨著國際大環境日益緊張,西方宗教問題和沖突日益嚴重,引導我國宗教健康發展,為社會主義中國發展做貢獻,成為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面對宗教問題時的工作重點,從而以確保各宗教團體和諧共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因此,引導宗教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相適應,堅持走中國化道路勢在必行。
1.堅持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道路
無數的歷史史實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適應其生存的環境,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宗教自產生以來,已經歷了數千年,其發展和傳承的歷史就是一個自我不斷改進、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過程。從印度傳入我國的佛教以及我國土生土長的道教,亦是如此。歷經千年,在當今依然保持著興盛的局面,必然離不開其對我國文化、社會等的適應。宗教的發展和傳承,尤其是本身文化差異巨大的西方宗教,要想在我國推廣和普及,就必須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要求、文化背景以及政治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在中國土壤上落地生根,進而開花、結果。
2.堅持黨領導下的自主辦會原則
宗教作為一種文化信仰,其本身具有獨立性,不受其它宗教和外部勢力的干涉和影響。然而,在宗教文化沖突嚴重的中東地區,一些外部勢力通過宗教控制信仰該教的教眾,利用宗教矛盾,不斷在地區間制造矛盾與沖突,甚至是顛覆國家政權,引起地區混亂和戰爭。我國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始終堅持宗教獨立自主辦教,防止外國勢力借助宗教干涉我國內政。因此,我國宗教應堅持黨領導下的獨立自主辦教,實現教會的健康發展。
3.堅持高舉愛國愛教旗幟
信仰宗教是每一個公民的自由,于此同時,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利益也是每一個公民因盡的義務。愛國與愛教二者并不矛盾,是可以和諧共存的。對于任何一個教徒,只愛國不愛教,不能稱之為合格的教徒。同樣,借愛教之名,行害國之實,更不是一個公民應有的行為。無論是作為教徒還是普通公民,愛國守法守規是每一個人應有的基本行為準則。
始終堅持宗教中國化,是宗教適應社會主義社會的必然選擇,決定著其在中國的發展與傳承。
1.是宗教發展的基本要求
縱觀世界宗教發展史,宗教的發展無不取決于特定的歷史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變化,宗教也隨之出現了一定形式的發展和變化,以期適應其所處的社會形態。同樣,宗教在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國家傳播中,只有適應了這個國家的基本國情和文化特色,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從佛教在我國的興盛普及和基督教、天主教在我國傳播的情況對比可看出,宗教的發展和傳播需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
2.是宗教適應社會的根本出路
宗教作為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本身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因此,作為外來宗教,要想實現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就必須進行中國化。在中國化過程中,不斷地適應中國的民族文化、社會形態、政治環境乃至人們的傳統習俗。這樣,外來宗教才能實現在中國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因此,堅持走中國化道路是各宗教在中國發展的根本出路。
3.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考量
宗教的文化屬性決定了其無國界這一特征。當今世界,宗教更是成為了國家之間交流的排頭兵甚至是各國相互競爭和博弈的工具。因此,宗教堅持中國化道路,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社會穩定繁榮的戰略考量。
1.依法依規治理宗教
2001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強宗教工作的決定》,其明確指出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和宗教工作部門,要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如今,黨中央更是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舉措,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各宗教團體更因順應時代潮流,遵紀守法,在法律賦予的權利范圍類有序開展各類宗教活動,發揮其應有的功能。無數的現實歷史告訴我們,宗教一旦脫離法律的約束,就如同脫韁的野馬,給人民、社會甚至是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2.嚴格宗教與政治界限
在歷史上,曾出現過諸如印度、意大利、沙俄等政教合一的帝國,其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采用政教合一的制度,禁錮人民的思想,打壓科學的進步。尤其是中世紀的歐洲,更是成為了“黑暗”的代名詞。因此,嚴格劃分政、教界限,既保證了人民自由信仰宗教的權利,也防止了宗教對國家政治的干預。
3.促進宗教文化融合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注重禮義廉恥,倡導和諧共存。而宗教倡導人洗滌靈魂,積極向善,二者本質想同。促進二者相互融合,更利于提升中華文化內涵,實現文化的不斷發展進步。
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堅持走中國化方向道路,是外來宗教實現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必由之路。堅持宗教中國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實現文化交流融合的關鍵所在,從而促進外來宗教在我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作安.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J].中國宗教,2016,02:1.
[2]何虎生.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適應觀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7,02:154-165.
[3]答小群.社會主義社會宗教適應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4]記者應建勇.始終堅持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N].浙江日報,2015-06-2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