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杰(陜西省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商洛辦事處 陜西商洛 726000)
淺析農商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挑戰與機遇
彭永杰(陜西省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商洛辦事處 陜西商洛 726000)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當今互聯網飛速發展在金融領域誕生的必然產物。丹鳳農商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一是推出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助農POS機、ATM機等電子渠道業務。
互聯網;農商銀行;創新發展
在互聯網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互聯網金融已經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互聯網金融依托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日益得到社會的青睞。農商銀行作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傳統的發展模式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發展帶來的挑戰,今年國家提出“創新、和諧、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也為農商銀行業務創新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當今互聯網飛速發展在金融領域誕生的必然產物。丹鳳農商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一是推出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助農POS機、ATM機等電子渠道業務,截止2016年6月30日,全縣開辦的網銀34847戶,其中企業網銀60戶,個人網銀34787戶。手機銀行54141戶,月平均交易37886筆,使用率達69.97 %,安裝特約客戶263戶,POS設備317戶,月交易筆數3988筆,每臺設備日交易7筆,安裝ATM機48臺,月交易筆數73887筆,每臺設備日交易51筆;二是與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平臺合作,與京東商城簽約使用信合卡購物可享受優惠等,讓農商銀行客戶在網上進行購物等消費交易;三是增加了家樂卡貸款還款可以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操作,讓有信貸需求的客戶更為方便地申請貸款或還款,大大縮短了客戶獲取資金的時間。
但是,就我縣農商銀行發展的現狀來看,我們在電子銀行的發展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市場占有率少。我縣年齡在18周歲至60周歲的人口約23萬人,而網銀的用戶僅占市場份額的 15.15 %,手機銀行用戶僅占23.53%。
2.營銷機制不健全,客戶結構不理想,對電子設備使用率不高。
3.電子銀行功能有待完善,特色產品較少,使用網銀網上銀行雖具直觀性,但因熟練使用電腦的客戶人數相對較少,普及與推廣十分有限。
4.面對特殊的客戶群體,市場認知度不高。由于我們面對的社會群體是中低端的農戶,受地域的限制,接受新事物的水平有限。對電子銀行產品認知度較低,客戶使用的熱情不高,電子銀行業務進展緩慢。
5.專業人才匱乏,指導服務不到位,客戶流失多。客戶在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意見得不到及時反饋,缺乏有效的跟蹤和指導服務體系。
6.宣傳力度不夠,許多客戶對電子銀行概念模糊、認識不清。
特點一是交易成本低。互聯網金融利用的是虛擬空間,可以大大減少營業費用、人力資源費用的支出,金融產品的發行、交易可以直接在網上進行,從而加快了交易的進行,極大降低了市場的交易成本。
特點二是交易效率高。互聯網金融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透明度提高,減少了金融中介的環節,極大的縮短了交易的時間。
特點三是互聯網金融推出的理財產品。如余額寶等具有交易方便靈活,起點低等特點,深得投資者的偏愛。
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對農商銀行業務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挑戰,削弱農商銀行的農村金融核心地位。
1.互聯網金融會沖擊農商銀行的收入來源。一是影響小額信貸利息收入。農商銀行作為傳統的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收入來源是存款和貸款的利差收入,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會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尋求信貸資源,由于互聯網金融本身成本較低,較之農商銀行有更為明顯的利率優勢,這會對農商銀行的信貸投放特別是小額信貸投放產生明顯的弱化。二是中間業務收入減少。互聯網金融的第三方支付功能,已在逐步替代銀行的支付渠道,也會減少農商銀行的支付結算手續費收入。
2.互聯網金融會增大農商銀行的吸儲難度。存款是農商銀行的立社之本、發展之源,互聯網金融企業推出的眾籌基金等產品會分流農商銀行的存款。以余額寶為例,由于其具有活期存款的方便靈活性,又有比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率,深受年輕客戶群體的認可。此類產品的推出,大大增加了農商銀行的吸儲難度。
3.互聯網金融會分流農商銀行的客戶群體。新時代金融行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客戶占有量的競爭,只有有了穩定數量的客戶群體,才能取得理想的經營收益和發展前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會分流農商銀行的小微信貸客戶群體、支付結算客戶群體、活期存款客戶群體,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日益發展與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互聯網金融將會在銀行業務的各個方面攫取農商銀行的客戶群體。
在互聯網金融日益發展的今天,農商銀行要在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發展,積極應對。應充分發揮農商銀行營業網點多,資金力量雄厚,金融服務經驗豐富,風險控制體系完善,客戶資源豐富,決策靈活等優勢,努力打造具有農商銀行特色的金融服務體系,應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更新觀念,迎接挑戰。作為地方性金融機構的農商銀行應發揮“機制活、反應快”的優勢,因勢利導,大膽創新,加強產品開發,適時推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金融產品,謀求與客戶的互惠、共贏,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在經營理念、市場定位、產品創新、服務渠道、管理模式、經營方式、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轉型創新,適應互聯網金融競爭需要。
2.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互聯網金融要求不單單是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互聯網化,更是要求金融從業者從傳統服務行業的思維轉變到互聯網服務行業思維的轉變過程。這就要求農商銀行系統擁有一個有創意,有想法,有激情,有干勁懂互聯網的內部團隊。專門組建互聯網營銷團隊,鼓勵有好想法好點子的員工積極建言獻策,充分發揮利用員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讓員工對工作心懷敬意,對單位更有認同感。
3.轉變經營理念。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得以迅速發展,追根溯源還是得益于用戶的滿意度。農商銀行應加快轉變服務意識,摒棄原有的推銷式經營模式,實現由“產品中心主義”向“客戶中心主義”的轉變。
總之,農商銀行根在農村、情在農民、命在農業,一生都與“農”字打交道。農商銀行把自己的優勢與互聯網金融相結合,必然可以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要充分借助互聯網金融的平臺發展壯大。
[1]互聯網金融歷史,現狀與未來
[2]王春梅、王麗娟、徐英.劉士余對話王建宙:當金融遇到互聯網[J].財經國家周刊
[3]宮曉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金融實務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