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龍(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抗逆力在貧困大學生的現狀調查和影響因素分析
趙海龍(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怎樣提高高校貧困大學生的抗逆力一直是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內容。本文拋棄掉傳統的問題思維方式,從全新的視角來對貧困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抗逆力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尋求解決的途徑。而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那么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討論一下相關的問題。
抗逆力;貧困大學生;途徑
根據調查發現,現在我國貧困大學生占據全部大學生數量的30%,也就是大約有300多萬人,其中特困生就有100多萬之多。這個群體的大學生所普遍表現出來的特點就是過于自卑、封閉,人際關系差。因此,怎樣提高高校貧困大學生的抗逆力一直是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內容。本文試圖拋棄掉傳統的問題思維方式,從全新的視角來對貧困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提高抗逆力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尋求解決的有效途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討論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現在的大學生生活在信息時代,他們正在不斷的接受新鮮事物,不過也要面對殘酷的競爭及復雜的社會環境,可以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所以,怎樣發掘學生的潛力,有效的利用資源,以此來面對復雜的社會競爭,便成為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根據調查表明,在大學生中,貧困生普遍具有心理異常的表現,他們長長處于焦慮的生活狀態之中,人際關系處理的也不是很好。而從心理學方面進行調查的話,就會發現由于經濟條件差而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非常的多。不過即便是這樣,有一些貧困大學生還是可以克服困難,而且還依靠自身的努力,不僅能夠在學習以及人際關系的處理上做到最佳,還影響到了身邊的同學,從而很好的展現出了他們逆境生存的能力。所以,今后的教育工作者若想幫助貧困大學生擺脫焦慮情緒、處理好人際關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提高抗逆力,以此來加強貧困生適應社會挑戰的能力。
每個人所面對的壓力都是各不相同的,同時在對待壓力的態度上也是有很大的差別,有些人態度消極,但也有些人選擇積極去面對,甚至有一部分人,為了戰勝困難,激發出了原來自身并不具備的技能。其實,在壓力和困難并存的情況下,正是加強自身能力的最好時機。怎樣展現出自身的潛能,最大程度的激發貧困生去克服苦難,是抗逆力的作用所在,同時也是幫助貧困生走出自卑情緒的主要思路。
抗逆力,也被成為心里彈性,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已經慢慢的變成了相關專家重要的研究課題。雖然現在很多的專家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有關抗逆力的定義,有的學者認為,抗逆力是人的一種特質,而有的則認為抗逆力是人適應社會復雜環境的過程。不過,抗逆力畢竟是屬于心理學的范疇,如果從這個角度講,那么抗逆力就已經從一種生活狀態逐漸演變成了科學測量,成為了衡量人的心理品質的重要參考依據。
1.轉變觀念
應對的辦法通常是由認知能力所決定的。而在歸因理論中,一種具有兩種類型,分別叫做內外歸因。有一些貧困生把自己抗逆力差歸咎于外部環境所造成的,而并不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但有些貧困大學生則不同,他們將更多的是把問題歸咎于自己,總是試圖是從自己身上找到不足之處,長此以往下去,自卑情緒就蔓延開來,導致自己逐漸的失去信心。客觀分析的話,逆境是由很多因素所共同造成的結果,所以貧困大學生要對逆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且不能怨天尤人,也不可以過度自卑。正確的做法是要找到產生逆境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根據這些因素,去積極的尋求解決的辦法。而對于教師以及家長來說,要改變對問題的看法,并發現貧困大學生為了解決困難所做出的積極努力,從而有效的將他們身上所具備的潛能充分的挖掘出來,以此解決貧困大學生的抗逆力問題。
2.調節情緒
情緒上的變化是每個人在心理發展階段所必需要去體會的。如果貧困大學生做不到對心理的有效調節,不僅不利學生的應對能力,而且還會對他們的人生理念產生負面影響。所以,若想加強貧困生的抗逆力,就一定要讓他們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而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引導貧困生多體驗一些帶有正面的情緒,同時降低負面情緒對他們的影響,并教會貧困生怎樣根據調節情緒,來對自己有一個全新的了解,并從此改變對自身的看法。另外,要積極的進行自我構建,提高自信力。比如說在平時的學習期間,多多去體會成功的喜悅,并同周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交流,從而吸收一些他們成功的經驗。而只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努力的去積累正面的情緒體驗,這樣就會不斷地增強高校貧困生的信心,從而得以有效的提高他們的抗逆力。
3.積極行動
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對挫折的經驗是提高貧困大學生抗逆力的有效途徑。通過有效的行動,充分的去發掘自身的潛能,以此提高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貧困大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要依靠學校提供的學習資源,去主動的進行思考和行動,例如通過圖書館、電腦室等學習場所,去增強自己的眼界,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并利用實踐課程,去發現自身所具有的不足之處,然后積極的去改正。另外,加強信念也是提高貧困大學生抗逆力的有效途徑。貧困大學生要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夢醒,而這些夢想將會變成在他們遇到困難時,推動他們努力前行的的最大動力,從而能夠有效的提高貧困大學生的抗逆力。
通過以上內我們能夠了解到,若想提高貧困大學生的抗逆力,就一定要轉變傳統觀念,形成合理的認知,教會貧困生如何調節自身的情緒,另外,也要激發出大學生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相關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努力,認真探索,爭取制定出更為完善的方案,從而進一步的提升貧困大學生的抗逆力。
[1]秦曉晶.抗逆力與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D].廣西師范大學,2011.
[2]成敏.提升高校貧困大學生抗逆力的途徑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6:245-246.
[3]謝啟文,余臣.抗逆力視角下高校貧困大學生就業路徑新探[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2,05:55-58.
[4]胡卓理.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56
趙海龍(1981--)男,漢族,陜西延長人,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學歷,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