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國
讀者需求和圖書館服務模式的研究
彭愛國
圖書館的宗旨就是為讀者服務。這是實現圖書館價值的方式,也是迎合讀者閱讀需求的手段。文章通過筆者本人擔任的實際工作所得經驗進行分析,以讀者需求為重點,闡述當前圖書館的讀者服務模式。
圖書館 讀者需求 服務模式
現在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指的是圖書館以讀者需求為根據,充分有效地利用圖書館的現有資源,為讀者提供文獻信息的行為活動;其包含了原本傳統的信息服務工作。現代圖書館服務總稱為“為讀者服務”,與現代圖書館的四項基本職能思想相吻合,其分別是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智力資源、傳遞科學情報、開展社會教育。
圖書館想要使有限的圖書館資源實現無限的社會價值,就需要提高服務的質量。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指的是圖書館信息服務與相互聯系元素的組合,其服務效果因服務模式的不同而變化。印度的一位著名圖書館學專家提出過這樣的五條定律:書是為用的;每本書都有其讀者;每個讀者都有其書;節省讀者的時間;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該定律一直都對圖書館的服務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
當前圖書館服務環境有著兩點變化:第一,信息市場的變化;第二,數字化網絡環境的形成。正是因為這些變化導致越來越多信息資源的生產者介入服務之中,由傳統模型資源生產者、圖書館、讀者的三級構成過渡成為資源生產者、讀者這種相對簡單的二級結構模式。
除此變化之外,筆者還發現讀者的需求也在改變。第一,讀者需求發生結構性的改變,以下現象可以表明這種變化確實存在:一是國外理工和法學專業的讀者中,有71%通過借助電子期刊來獲得所需信息;二是國內科學院北京某區的一項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讀者使用的主要是網絡資源。第二,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需求也在發生改變,其需要的不僅僅是以往大量紙質文獻文件、網站、數據庫,更希望現在有集成化的服務,能夠將讀者所需信息準確地搜集起來;問題由原本的找不到可供使用的相關信息,轉變成大量相關信息中能否準確定位自己所真正需要的信息。
圖書館宗旨是“讀者至上,服務第一”,其服務理念為“一切為了讀者,為了一切讀者,為了讀者的一切”。圖書館要想真正履行責任,實現自身的使用價值和意義,就需要從讀者需求心里,認真研究讀者在知識方面的需求,不斷完善自身服務體系。目前,圖書館的讀者可以分為以下的幾種類型:第一,決策型讀者。此類讀者往往是單位的領導層,其需要及時更新自己關于國家和政府在各個方面的政策方針及知識,來對單位的建設工作進行指導。第二,研究性讀者。此類讀者大多是從事科研工作的相關人員,需要查找科技相關的最新資料,需要查找是否有新的理論可以更好地進行科學性研究,需要評定自己的科學研究項目是否符合科學的發展趨勢。第三,學習型讀者。此類讀者是圖書館中數量最龐大的群體,他們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喜好廣泛,需要獲取本專業及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來豐富自己相關的知識體系。第四,教學型讀者。其主要人群是各學校的教學管理人員和老師,他們需要的是教學科研活動的成果結論,需要了解教學改革和與本學科相關的最新知識信息,來不斷地充實自己。第五,其他類讀者。此類讀者來圖書館的目的一般有三種:提高文化素養、增長文化知識以及業余消遣。此類讀者對閱讀內容的需求顯得具體而明確,一般對人物傳記、文學作品、娛樂健身、時事評論等書刊雜志的興趣較濃厚。
現在的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讀者需求,這促使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運作、機制等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圖書館服務工作從以滿足讀者借閱書刊、文獻的需求為主,轉變成為以滿足讀者信息知識的需求為主,迎來了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新時代。
能夠真實了解感受讀者需求,為圖書館工作人員制定相關的服務模式指明方向。根據需求,現行服務模式主要劃分為以下幾種:
(一)個性化服務模式
個性化服務模式又可以稱作定題服務,其特點為服務時間的個性化、服務內容的個性化、服務方式的個性化。由于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讀者對互聯網所提供的信息服務也有了全新的需求,搜索信息不是讀者的唯一目的,其更希望能夠享受經過篩選、整合、優化之后的個性化服務。隨著網絡的發展,個性化服務模式能夠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圖書館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能夠實現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二)網絡服務模式的拓展與創新
這種模式是由于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興起而發展起來。可以說,這種模式是圖書館服務性能的最好體現,其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對知識信息資源的需求,具有很多創建性的服務。第一,形成了管理員與讀者之間的電子郵件服務模式,實現了兩者的網上溝通。第二,設置實時交互咨詢服務模式。借助互聯網成熟的聊天技術,實現讀者的實時在線參考咨詢服務,給用戶提供同步或者實時的交互式咨詢服務;此種服務在國外已經有近千所圖書館使用,我國也處于初步嘗試階段。第三,動態信息服務,與網上現行的許多用戶界面相同,利用電子公告系統BBS給讀者發送動態信息。常見的有圖書館的簡訊、新書的目錄、相關學術活動的簡介等信息。第四,成立電子圖書借閱服務模式,使用閱讀器或者讀書卡,閱讀圖書館里的電子書籍。
(三)特色與創新服務模式
由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的特色服務與其他類型的圖書館服務有所不同,這就啟發圖書管理員在服務特色上要不斷創新、擁有自身的特色。如建立圖書館信息服務熱線就是一個大膽的創新,其借鑒了市場上熱線服務電話的服務模式,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由被動變為主動,拉近了館員與讀者的距離。
(四)多元一體化的服務模式
這種模式的理論基礎來源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圖書館界所流行的一種叫做“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實施。其指的是進行長期、全面、徹底的內部改革以達到讀者的最高滿意程度;整改各個機構的各個功能,希望形成一種人人參與追求高質量服務的館內文化。其不是表面各個服務項目改進、完善結果的相加,而是通過服務工作的內部改進來實現讀者的最高滿意程度。
讀者的知識信息資源需求為服務的改良、進步提供了依據,認真、仔細研究各類型讀者的信息需求,能夠使圖書館管理員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實時更新、改進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對實現圖書館的自身價值有著重大意義,以此產生的各類服務模式之間各具特色、彼此聯系。當代社會對信息的質量及精準度要求越來越高,圖書館的服務有著很好的發展機遇,但也存在巨大的挑戰。如何采取、采取怎樣的服務模式是圖書管理員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作者單位為百色市圖書館)
[1] 潘衛,姜險峰.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信息服務與信息資源建設[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1):47-49.
[2] 趙文升,江友霞,常思浩.市場營銷理念下圖書館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閱讀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3(23):54-59.
[3] 鮑軍生.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讀者需求采購模式研究[J].福建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2):48-50.
[4] 王義翠,楊萍.公共圖書館讀者需求反饋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論壇,2014(2):7-10.
[5] 張淑潔,潘薇.基于讀者需求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J].圖書情報工作,2014(s2):149-153.
彭愛國(1970—),男,廣西百色人,大專,中級職稱,研究方向: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