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玉
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文玉
內部控制制度在保障會計信息質量、保護經營管理資產安全以及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效率提升方面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對行政事業單位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
行政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必要性
(一)加強內部控制是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有力保證
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制定業務處理程序,擁有科學的職責分工。這使會計信息資料的產生是在一種相互牽制的條件下進行的,不僅能夠防止錯誤和弊端的產生,還能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可靠。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并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使得會計資料在傳遞環節中容易出現問題,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信息質量不能滿足要求等問題。因此,加強內部控制能夠為行政事業單位提供準確可靠的會計信息,其也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有力保證。
(二)加強內部控制是保護財政資產的需要
眾所周知,國家財政撥款是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資金來源。因此,管好和用好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對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意義非凡,這也是其進行依法理財的重要前提條件。通過加強內部控制,能夠確保單位從業人員在實際工作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而規范單位的收支行為,提高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避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發生流失;同時還能從根本上減少貪污舞弊以及挪用公款等不法行為,保障依法理財工作的正常實施。
(三)加強內部控制是依法理財的關鍵
為了不斷提高單位內部控制水平、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促使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不斷加強,形成內部的自我約束機制,《會計法》明確要求各單位必須建立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對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在內的所有單位而言,《會計法》是促進企業深化會計改革、保證內部控制制度有效運行的有效保障制度。此外,我國還及時制定并出臺了一些財經法規,這些規章制度的落實,也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制定內部控制制度來完成。
(一)內部控制環境氛圍較差,內控意識相對淡薄
所謂的內部控制環境指的是單位或組織所營造的內部控制氛圍,其能夠很好地反映出組織管理層對內部控制所持的態度,是進行內部控制的重要基礎。同時,為了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實施的效果良好,行政事業單位還需要有較強的內部控制意識。當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領導由于對內部控制不甚了解,導致內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有的領導認為既然本單位資金的來源是由國家財政預算安排決定的,其只需要定期按照規定編制資金預算,獲得資源并使用資金即可。正是這種錯誤思想的引導,導致單位經常出現財政經費支出超標的情況。可見,這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存在嚴重的不足。
(二)內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
對內部控制而言,其核心是有效的組織、分工、方法以及標準等。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很少有單位制定了比較系統、規范的內部控制制度,有的行政事業單位甚至直接由財政部門預算行使內部控制制度的職能。這導致會計從業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無章可循,更多的是依靠經驗和個人習慣進行,這種不夠嚴格的管理也進而導致了其工作缺乏嚴謹性。盡管有的單位確確實實制定了一些相對完善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但卻沒有真正得到有效執行,形式化嚴重;或者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時,由于監督缺乏等,經常會出現有章不循和違章不究的現象,導致內部控制制度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還有的單位,并沒有按照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實施崗位分離,導致會計、出納以及資產管理等崗位并沒有分離開來,職責混亂,極其容易出現濫用職權、貪贓枉法等犯罪行為。
(三)內部控制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我國會計準則與國家準則的不斷趨同,無形之中對我國財會人員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會計法》中明確規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是必須的,對于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應當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同時還要有會計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者由不低于3年從事會計工作的經歷。”但是在不少行政事業單位中,從事會計工作的很多都是辦公室人員,他們很多并沒有掌握基礎的會計知識,并且缺乏相關的會計專業技能,對違反法律法規的經濟犯罪行為也缺乏較強的辨別能力。此外,他們的財務工作行為與單位內部控制要求也不相適應,導致內部控制制度缺乏執行力、內部控制效果不盡人意。
(四)內部審計和監督機制缺乏
作為內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環節,內部審計有利于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盡管當前有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都設置了內部審計部門,但是在人員配備上很多都是由財務人員兼任內部審計。由于沒有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明確職責與權限,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難以保證。作為主要的監督機構,財政和審計部門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即使是加強監督,其也更多地停留在一般事項上,并沒有加強對健全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進度進行監督。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對完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一)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增強內部控制意識
行政事業單位人員自身內部控制意識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決定單位內部控制工作能否取得成功,尤其是單位負責人,其內部控制意識與行為往往會對單位產生很大的影響。根據內部控制制度的有關規定,對于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完整性、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有效等,單位負責人應當負主要責任。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有必要不斷提高單位負責人的內部控制意識。一方面,上級主管部門應當組織下級各行政單位負責人進行內部控制相關知識的培訓,幫助其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對單位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其內部控制意識,為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單位內部必須嚴格根據權責明確的原則完善內部機構設置,做好權責分配工作,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制,增強單位所有人員尤其是內部控制人員和單位負責人的內部控制意識。
(二)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為了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更加順利地進行下去,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為其提供保障。考慮到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管理有別于其他企業,因此其內部控制制度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政府采購以及部門預算等。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單位重要崗位或者薄弱環節進行適當控制,確保權責明確,把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和人頭上,進而讓單位在內部控制的各個方面都能做到有章可循。只有這樣,內部控制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提高內部控制人員的綜合素質
根據內部控制的相關要求,單位內部控制人員應對單位內部各環節實施有效的監控。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內部控制人員不僅要保證自身的專業素質過硬、有一定的職業道德水準,還要對相關政策和法制觀念有充分的理解。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內部控制人員必須不斷進行業務學習,補充和拓展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勝任內部控制工作。與此同時,財政部門還應定期組織內部控制人員培訓,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促進內部控制人員業務能力的提升,同時提高內部控制人員的職業道德水準,從而與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相符合。
(四)加強內部審計和監督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應專門設立直接受財政部門領導的內部審計部門,并配備專門的內部審計人員,不能由財務部門人員兼任;同時還要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責任性。這樣在開展審計工作時,才能夠有效避免形式化嚴重的問題。盡管內部審計部門是行政事業單位重要的保障體系,但是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其還應充分發揮財政和審計部門的聯合作用。另外,還要專門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立完善的監督與考評機制,優化內部控制環境,保證單位內部控制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作者單位為阜新市彰武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