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娥
論文摘要:時代為教育發展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加強自己的學習力、研究力和探討力,用教育的智慧引領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關鍵詞:教師智慧;智慧教師
倫敦殘奧會開幕式上,英國著名科學家霍金出場,端坐在“月球”下,微斜著頭,微翕的嘴里告訴大家:“仰望星辰,不要只看腳下,嘗試探究你所能看到的一切,帶著好奇,探索宇宙存在的原因。”對我們教師而言,一個學生,一個宇宙,一片成長星空;一個教師,一個思想,一個育人情節;教育,一個載體,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我們帶著好奇,打量著她,思考著她,探究著她。學校、家庭、社會,學生、家長、老師,總有一天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其實這些都是互通的、都是一體的,都是共融的,那便是教師的智慧,引領著智慧的教育人生,開啟著學生的智慧成長之路。
打開《現代漢語詞典》發現對“智慧”一詞的解釋是:“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近日,讀《于丹[論語]心得》又知:“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智慧是有人格的,智慧是一種信念,一種寄托。“我智”故“我在”,智慧即美德,個體人生是建立在個體智慧結構的關照之中的。
教師是一個人一生中都必須面對的一項活動,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行為是學生學習的方向和引領,而教師的智慧可以機智地處理教育教學中各種問題,會借助自己的智慧可以讓教育激發出無限的奇跡。在教育實踐中,經過學習和探索,逐漸把握教育規律,并能創造性地,機智地應對、分析、處理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的一種綜合能力。“智慧教師”則是教師對自己這個職業理想的一種自我嚴格要求和自己的境界提升。今天的時代發展,呼喚著更精致的教育,也呼喚著更符合學生認知的、學生喜歡的教育,正是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渴望用智慧來激發教育理想的實現。
當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生命的名義重新審視教育和課堂教學時,就會發現生命價值缺失,依然是一個突出的問題。隨著課程和教學改革的深入,人們把目光聚焦于課堂,聚焦于課堂教學中的執行者——教師,于是“智慧型教師”的理念就應運而生。
一、品“智慧”二字
事實證明,一個人的聰明與智慧也是有區別的,前者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后者卻可以洞察事物的內涵。教師,首先要對“智慧”二字有深刻的認識。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智慧培養出智慧,良心培養出良心,有效地為祖國服務,培養出對祖國的忠誠。”列夫·托爾斯泰也曾說過:“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拉·羅什夫科也曾說過:“智慧之于靈魂,有如健康之于身體。”可見智慧對于人的重要,智慧對于教師的重要。
學者王靜安在其《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第一境寫的是預期,第二境寫的是勤奮,第三境寫的是成功。教育的整個過程是一個教師心血的體現,更是一個教師的教育狀態的再現,和教師教學境界的展現,而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教師的職業素養如何更是人們關注的。從古至今,人們對教師這個職業都賦予了很高的認可,正是因為此,教育成為“師生煥發生命活力的地方”,成為我們的矢志不渝的追求。
二、思“智慧教師”的內涵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這句話無不透露著對老師的要求——即學生的智慧靠教師的智慧去引領。有智慧的教師,有著獨有的魅力。從內部特質來看,有著明確的目標,飽滿的激情,敏銳的眼光,探求的精神,創新的膽略和強烈的人文情懷。從外部表象來看,學識淵博,經驗豐富,談吐自如,舉止大方。教學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嫻熟地駕馭課堂的能力和一套成功的教學方法。育人方面,更是可以做到蜻蜓點水的清雅,小橋流水的悠然,于無形處、于無聲處感受到花開的聲音。
教師智慧是有形的,卻又是無形的。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育智慧主要表現為教師對于教育教學工作規律性的把握、創造性駕馭和深刻洞悉、敏銳反應以及靈活應對的綜合能力。要想成為智慧型教師,我們就應熱愛學習、終生學習。
教育要激發每個教師內心的、內在的自我向好的儀式,將心比心的教育才會是充滿血肉的。孩子雖然沒有大人的人生閱歷,但是他們的內心世界有著自己豐富多彩的感知,而在這個感知中,我們要做好準備面對各式各樣的孩子,頑皮的孩子我們如何引領,優等生我們如何激發,
可以說在教育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各種智慧的交鋒、融合、滲透,也便呈現了教師智慧。
教師智慧的內涵是豐富的,深刻的影響著學生的成長。人是在思考中成熟的,教學也是在思考中日臻完善的,教師更應在思考和反思中不斷完善自己。
因為教育是一項長線投資,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正像著名詩人艾青寫道:“蠶在吐絲時候,沒想到吐出一條絲綢之路。”教師的智慧成就的是學生幸福的一生。
做智慧教師,用智慧開啟智慧,已經成為全社會全體教師的價值觀念和追求目標。教師要善于自我挑戰,讓自己的教育每天發生著質的變化,用我們心靈中對教育的熱愛提升教育生命的質量,施行智慧的教學行為來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讓孩子活在激勵中,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充滿希望和期待,那將是一種強大的成長力量,在這個成長力量的促動下,孩子的成長一定是自覺地、主動地,我們也一定可以感受到花開的香味,傾聽到成長的聲音。
尋找適合的教育,要用教師的智慧來激發學生的智慧,要用教師的思考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在成長的見證下,我們打造著教育的一種責任,更感受著教育的幸福。我們希望用知識的力量引領學生張開思維的翅膀,領著孩子在思考中享受這受教育的幸福。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沒有智慧的頭腦,就像沒有蠟燭的燈籠”,這要求教師有足夠的境界來提升自己,有足夠的學習力和思考力來智慧地走進教育。走進學生學習的現實、走進學生的心理需求、走進學生學習的過程,更走進學生持續發展的境界,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走進學生的需要和需求,讓學生探尋到知識的規律,感受到學習的神奇和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