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宇
論文摘要:悟“智慧教師之行”、走智慧教師之路、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讓生命多一些精彩,讓生活多一些快樂,讓教育多一些律動。
關鍵詞:教育智慧、悟、行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而教育的過程將伴隨我們終生。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更是演繹教育藝術的人,在我們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源自于對這個事業的熱愛,更是源自于對這個事業的無限追求。而做一個智慧的教師,將智慧教育播撒學生心間,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畢生追求。
悟“智慧教師之行”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就針對目前中國學校教育的局限性而言,教育就是生長,其本質是人的發展,也就是說,教育的過程就是發掘人的天性、潛能以及潛在價值的過程。但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教會孩子做人,培養“人”比培養“才”更加重要。教育必須立足于培養一個具備健康人格的現代人,所以,教育決不僅僅是某一種技術,而應當是一種素養,是一種大智慧。教師在這種智慧中思考著、感受著、踐行著。
如何悟,怎么悟,悟出何種境界,取決于教師的學習力。教師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學習教育學、心理學,不僅從書本上學,更要從學生的生長實際中學。教育教學理論像海上的燈標,為我們指明航行的方向,使我們明白應該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所要達到的目標,使我們的工作有條不紊、有章可循。而學生的個體實際,更是教師不可忽視的研究的話題,只有真正的了解學生,才會知道學生具有了什么,還需要什么,科學的學生觀的設立才會對學生因材施教。“學然后而知不足,教然后而知困”,有了理論,有了思考,便會有時間,對教育教學上的小事件、小細節精細起來,追求品質。無論從備課的智慧上、上課的智慧,還是從育人的智慧上都會感受到做一個智慧教師的幸福和喜悅。
韓愈就曾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的“傳道”在這里主要指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培育學生的人格;“授業”在這里主要指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惑”在這里主要指讓學生主動學習并在學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師再給予解答。
“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塊大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在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在一粒沙子里發現靈魂。”教育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能成其為教育。
智慧的教師不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發方法,而是給學生思考著如何解決問題的思維,教師引起學生主動地學習,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或終極使命。只有智慧,只有教師智慧才能讓我們的教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只有智慧,只有教師智慧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呈現出別樣的風采;只有智慧,只有教師智慧才能引領我們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總之,教育離不開智慧,作為老師更是離不開智慧。記得這樣一句話:“知識,只能讓人看見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讓人從一塊石頭里看到風景,從一粒沙子里發現靈魂。”智慧的教師要在教學的實踐中逐步體驗和感悟,機智的應對教育問題。
走智慧教師之路
泰戈爾說過,“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教育正是水的載歌載舞,而這“水”就是教師對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愛,需要教師耐心對待學生的進步,真心寬容學生的過錯,全心傾聽學生的呼聲,無怨承受學生帶給自己的壓力。這是教育工作對每一位教師提出的特殊要求,帶著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帶走在教育的探索之路上,變一定可以看到大樹后面是一望無際的深林,星星的背后是浩如煙海的星空,實現極愛哦與的工程不是犧牲,而是享受;工作的目的不是重復,而是創造。
重讀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深深感受到“教育是一種力量”。尋求這種力量,運用這種力量,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在幫助自己的人,就是教師。更要注重學生的多元智能,做有智慧的老師。美國教育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的理論打破了傳統的單一的智力觀、兒童觀和教育觀,告訴我們,人生來具備多種的潛能,比如音樂智能、身體運動的智能、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等,這些潛能在不同人身上的組合不同,經過后天適宜環境的刺激,使人具有了不同的能力特征。
作為一個新智慧型教師,還要關注社會動態,努力接受現代教育觀念,克服對工作認識上的局限性,把工作提高到育人的高度來認識。學生已不再是只學他所教學科的學生,他也不再是只教這門學科的教師。教師不僅僅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注意到了學生的整體發展,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如:前蘇聯要求21世紀的教師都是“通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復合型人才。美國要求21世紀的教師是“完整型”的教師,要求教師必須是個“教育者”,同時教師工作要與學校管理者、教育同行、社會各界、特別是學生群體建立良好的交往關系。一個教師還必須善于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在教學中果斷恰當的判斷問題,有效的解決運動中的的問題,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才能適應21世紀的發展。一個有智慧的教師,是能夠影響學生終生的人。一個有智慧的教師,也是充滿激情與活力,富有個性與創造,用聰明才智與真善美改變現實、和諧社會的人。
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吧,讓生命多一些精彩,讓生活多一些快樂,讓教育多一些律動。
于永正老師用最樸素的話說出了一個最鮮明的道理:京劇也好,書法也好,作為教師我們應當首先成為一個生動鮮活的人,不僅會工作,還要會生活,保持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和心靈花園,而不能成為一臺只會工作的機器。教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享受教書育人的幸福,遠離職業的倦息,在教學生涯中體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讓幼兒園成為自己實現幸福人生的地方。
我們只要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熱愛教育,熱愛生活,勤于學習,勤于思考,才會驀然發現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也許并不難。祝愿我們大家都成為一名有智慧的老師。“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思考”。要思考“怎樣讓學生學會思考?”讓孩子在思考中學會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而品德教育主要靠體驗教育,要努力創造情境讓孩子們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的參與中有所體驗,在體驗后要讓學生反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