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秋
在今年山東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民生篇幅占比要遠遠高于其它省份,在“高大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民生與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關,2016年,山東人的生活會發生哪些改變?我們不妨一起梳理一下。
民生的“大事”與“小事”:申建自貿區、市市通高鐵、人工耳蝸
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省長郭樹清首次披露了山東正在積極申建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經召開兩會的地區中,已有大約十多個省份提出要在今年申報自貿試驗區。
山東版自貿試驗區與上海、福建、廣東、天津等地的自貿試驗區有何不同?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衛國將山東正在申建的自貿試驗區比喻為自貿區的3.0版,它可以跨過“一帶一路”戰略,在全球尋找貿易伙伴。
張衛國認為,山東作為一個走在全國前列的“經濟大省”,完全有條件申報“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并打造“升級版”的自由貿易區。“現在像廣東、福建、天津等地自由貿易區已跳出原有的‘鐵絲網,不再是一個點,而是輻射周邊的面。”張衛國介紹,山東還應該進一步突破,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自己的自由貿易伙伴,打造一個在全球網絡節點上的自由貿易區域。
“山東在選擇自由貿易伙伴上,不一定局限于對接韓國、日本等國。山東和德國有良好的歷史文化淵源,我們可以嘗試跨過周邊地區,把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相結合,帶動山東的工業制造等領域在全球的競爭力。”張衛國還認為,如果申報成功,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主要定位產業還有可能放在智能制造領域。
除去申辦自貿區的消息,十三五期間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的表述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報告中提出,“十三五”期間,山東要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列出了未來5年山東基礎建設的大清單,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
郭樹清在報告中提出了“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爭取通車里程分別達到2100公里和7600公里。新建改建穿城公路、瓶頸路段2840公里,整治完成國省道6100公里和縣鄉路2.95萬公里。建成運營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菏澤機場,爭取建成濟寧機場、聊城機場,開工建設棗莊機場。
“申建自貿區”和“市市通高鐵”是社會發展中的民生大事,與這些民生“大事”一同走紅的還有“人工耳蝸”這樣的民生“小事”。
郭樹清在其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承諾,年內將為1000名聽障兒童實施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郭樹清是在談及2016年政府工作總體安排時提到上述內容的。他同時在報告中承諾,山東將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倡導社會慈善捐助。
不過短短20字,山東省政協委員、青島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管艾宏卻用“驚喜”形容自己看到這句話的真實感受。
“聽障兒童在康復過程中,如果能夠植入人工耳蝸,再加上適當的語言訓練,完全可以改變孩子的命運以及家庭的困境,可以說是具有根本性意義的轉變。”管艾宏舉例,在青島,植入電子耳蝸的聾兒經過3年語言訓練,入讀普通小學率可達百分之百,效果非常明顯。
管艾宏同時注意到,對比近幾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在涉及殘疾人事業方面,2016年首次明確提出如此具體的民生舉措。
據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這項免費救助聽障兒童的民生工程將按照每例手術10萬元的標準施行,所需上億元資金將全部納入政府財政預算。
供給側改革的民生紅利
供給側改革一直是經濟領域的熱門詞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郭樹清也把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了政府今年工作安排的首位。
“供給側改革是什么?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先講個故事。”省政協委員、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宋守軍這樣闡述供給側改革。
假設主席臺下的記者是廚師,都會炒胡蘿卜絲,可只有坐在主席臺上的幾個人吃。“我們幾個人吃不了,可大家仍在繼續炒。胡蘿卜絲吃多了肚子不好受,最后是不想吃,也沒人吃。可你又提供不出別的菜品。”
宋守軍說,“炒胡蘿卜絲”的故事折射出了產品生產方對“供給側”的疏忽。這些低端供給占用了大量社會資源,卻得不到什么回報,緊接著投資不足,庫存加大,利潤更低……如此便陷入惡性循環。
山東是傳統工業大省,產業結構以鋼鐵、煤炭、水泥、石化為主,產能過剩。“我們當前要做的就是迅速化解過剩產能,若不能用時間換取空間,在這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中,我們可能會落后于全國。屆時,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都會下降。”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給百姓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據專家介紹,供給側結構改革很重要的一步是能夠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減稅和降低企業準入門檻以及審批手續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了這些優惠,民營企業能夠更好地平穩運行。”張衛國表示,企業平穩運行也會讓中小企業釋放出更多的就業空間,解決老百姓的就業問題。“此外,供給側改革還能夠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讓勞動者提高收入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智力資本投入。”
張衛國表示,政府工作報告中在提到供給側改革時,明確要求企業深入實施質量強省和品牌戰略,推進好品山東建設。“供給側改革就是要讓老百姓用上優質產品,淘汰那些劣質產品。”
“供給側”改革千頭萬緒,我們從哪兒入手?張衛國表示,首先應充分利用“一路一帶”國家戰略,打通國際市場,目前已經開通6條通道。到“十二五”末,淘汰落后產能已經基本結束,企業現在的設備都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我們如今要做的是傳統產業大規模提升和升級。此外,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和產業融合,以及從N次產業的新興業態入手,通過產業組織的創新,帶動“供給側”結構改革。
“消費需求不是來源于需求,而是來源于創新創造。”省政協委員、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王柏華表示,應構建產業創新聯盟,加快“供給側”改革。這包括信息技術跨產業創新聯盟、“互聯網+ ”產業創新聯盟、大數據產業創新聯盟、智能制造產業聯盟、軟件產業創新聯盟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導交給市場,政府要做什么?張衛國說,政府要做的是下放行政權力,減少不必要的審批手續。出臺相應的措施,助推企業增強創新能力,比如給企業減稅等。
“供給側改革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去產能,勢必會關停并轉一些企業,那會不會出現像1998年那樣的下崗潮?”
省政協委員、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徐超麗表示,盡管此輪去產能的壓力更大,但不會出現像1998年那樣的“下崗潮”,“因為現在我們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徐超麗表示,對去產能可能帶來的“陣痛”,在此次省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草案)等文件中都有相應的“預案”,“我仔細看了此次會議發的相關文件,里面都有詳細安排。”比如,“落實好援企穩崗政策,使用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積極支持產能過剩行業失業人員再就業。政府購買部分公益性崗位,提供好就業援助服務。”
強力治霾、解決“大班額”
“生態環境特別是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和超采地下水問題仍然十分嚴重。劣五類水體基本消除,但一、二類水體沒有明顯增加。”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郭樹清對生態環境的惡化毫不掩飾。
據了解,山東“十二五”期間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制度創新。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和行動計劃,建立了空氣質量第三方監測和財政補償制度。
數據顯示,2015年,山東的空氣指標開始好轉。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改善13.8%,二氧化硫下降47.7%,二氧化氮減少12.8%。
2016年,郭樹清在報告中說,要強力推行清潔燃燒等治霾措施。加強區域協作、聯防聯控,推進污染防治一體化。嚴格執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第二時段限值,對不達標企業依法實施限產停產治理。推動工業綠動力計劃,抓好燃煤電廠、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推廣煤炭高效利用技術,探索多種清潔燃煤實用辦法,減少散燒煤總量。強化成品油全過程監管。抓好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和揚塵綜合整治。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創建綠色交通省份,城市新建建筑全部執行綠色標準,公共機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降低2%以上。積極推進地熱能調查評價和開發利用。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
此前,山東省德州市市長因為霧霾天氣應急預案響應不及時,曾被國家環保部約談。郭樹清在參加人大代表分組討論時表示,約談不是壞事,約談之后措施就多了。
對于山東一些地區義務教育薄弱,郭樹清還要求政府推進改善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落實中小學教師編制“縣管校聘”。
由于教育資源缺乏,山東長期存在中小學班級學生嚴重超員,“大班額”成了人口大省山東的一個難題。山東省人大代表楊玉華說,郭樹清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著墨教育資源,體現出省政府解決這個歷史老大難問題的決心。當郭樹清聽到代表反映,德州中心城區土地資源緊張,導致校舍無處建設時,郭樹清當場插話道,提議黨政機關單位在征集民意的前提下遷離城區中心,為擴建學校讓出地方。
此外,在房地產去庫存方面,郭樹清也在報告中提到,支持各地各部門收購或長期租用符合條件的商業房、寫字樓,改造為中小學、幼兒園、養老院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