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夢琪
備受關注的“全面兩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很多夫婦重燃生育寶寶的熱情,其中不乏大齡夫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與生第一胎時相比,一些產婦年齡偏大,懷孕幾率降低,生育危險系數隨之上升。應該如何面對各種健康風險問題?近日,本刊記者專訪了山東省中醫院產科主任王哲主任醫師。
高危孕婦產子記
1月11日,山東省中醫院產科接待了一位“特殊”的36歲高危二胎孕婦—劉女士(化名),妊娠36+3周,常規來院進行產檢,孕婦自訴近日有輕微腹痛,行胎心監護示:胎心已達180次/分,緊急行產科超聲檢查,發現羊水中有團狀的不明物質包裹在臍帶周圍,胎心微弱。根據多年產科臨床經驗,王哲主任當即判斷存在胎兒宮內嚴重缺氧,情況十分危急,馬上與家屬溝通并征得同意后隨即聯系手術室、麻醉科、血液科、新生兒科等相關科室,實施緊急剖宮產手術,并做好搶救新生兒的準備。
手術中發現,劉女士羊膜腔內混有大量血液,立即將胎兒娩出,徒手剝離胎盤,見胎盤已剝離三分之一, 臍帶已呈紫黑色,經搶救新生兒哭聲洪亮,轉至兒科監護,劉女士也脫離了生命危險。術后王哲主任說:“從發現胎心不好,到胎兒出生,只用十分鐘,若再晚一點,母子生命均岌岌可危。”
據了解,胎盤早剝是指在妊娠20周后或分娩時,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為產科嚴重并發癥,具有起病急、發展快的特點,若不及時處理,可并發胎兒宮內缺氧窒息、產后出血、急性腎衰、羊水栓塞、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危及母兒生命。輕度胎盤早剝多出現陰道流血,出血量一般不多,常無明顯腹痛或僅有輕微腹痛,貧血體征不顯著,因有陰道流血癥狀,易引起孕婦關注,救治較為及時。重度胎盤早剝以突然發生持續性腹痛或腰酸、腰痛為主要表現,疼痛程度與剝離面大小及胎盤后積血多少呈正相關,積血越多疼痛越劇烈,輕型者表現不是很明顯,常被孕婦忽視,因此,規律、規范、系統的產檢尤為重要。
中、西醫融合優勢
王哲主任已在婦產科工作30余年,在早期產科臨床工作中發現許多產前、產時、產后疾病,如妊娠劇吐、習慣性流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羊水過多或過少、胎位異常、頭圍異常難產、產后大出血、產后發熱、產后周身痛等、產后惡漏不絕、缺乳等,單用西醫治療方法無法從本質上得到糾正,很多孕產婦深受其害。因此,主任下定決心于山東中醫藥大學深造中醫婦科學研究生學位,跟隨多位名老中醫深入學習中醫知識及臨床經驗,尋找治療上述疾病的最佳方法。
產后身痛患者西醫檢查血沉、抗O抗體、類風濕因子等無明顯異常,治療無明確依據,且因為哺乳期用藥局限,使治療難度加大;中醫認為產后產婦本質多虛多瘀,風寒濕邪趁虛而入,稽留關節、經絡,以致經脈失養,肢體沉重不利、筋脈拘急,“不通則痛”、“不榮則痛”,治療應扶正祛邪兼顧,采用補腎益氣養血、祛風散寒之法。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在高齡產婦中尤為多發,中醫根據既往患者癥狀、體征,結合現代醫學檢查血壓、體重、尿蛋白等,以實際數值來診斷高血壓及其分級,再運用中醫療法,針對患者偏頗體質對癥進行中藥、飲食、穴位調理,可延緩妊娠高血壓病進展、降低對孕產婦的危害,保證產婦安全度過孕期。
“胎位不正”在高齡產婦身上發生的狀況也比較多,如妊娠28周后經腹部B超檢查胎位異常后,可采用中醫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每日施灸一次,婦檢一次,胎位轉正即停施術。此法效果好,產婦痛苦亦小。
根據多年經驗,王哲主任認為,“醫學是相輔相成的,不存在沖突。西醫治療疾病以解剖學、組織細胞學、生理病理學為基礎,明確病因治療疾病,而中醫側重整體觀及辨證論治,以臟腑、經絡、陰陽、氣血津液為基礎,擅從本質上治療疾病,與西醫理念相同。西醫對于一些器質性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見效快,但有些方法副作用較大,相對而言,中醫善于治療一些功能失常性疾病,起效雖慢,但多無明顯副作用。將中、西醫進行融合,亦是辨病和辨證治療、驅邪和扶正治療、局部和整體治療、近期治愈和長遠調攝的結合,在婦產科疾病診療上更為突出,吸取兩種醫學的理論精華和實踐經驗,在明確病因的基礎上辨證論治,更有利于解決孕產婦臨床中出現的問題。
二胎門診“應時而生”
王哲主任所在的山東省中醫院產科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特色,集醫療、教學、科研、婦幼保健為一體,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宗旨,設備齊全,技術領先,為孕產婦提供舒適溫馨的婦幼保健服務。
自去年4月1日,山東省中醫院產科門診正式開診以來,產科門診除設專家門診、普通門診之外,更設有高危妊娠門診、遺傳病咨詢門診、胎兒監護室、產后康復及孕婦學校等,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特色,利用中醫優勢,中西結合為產婦提供精準的孕前孕期診療方案,更緩解各大醫院的產科病床“一床難求”難題及準媽媽“建檔難”的擔憂。
門診的設立正趕上“二孩政策”的放開,產科的“二胎門診”也應時而生。
王哲主任說:“根據《皇帝內經》對女子一生進行的分期,以七為一周期,三七(21歲)~四七(28歲)為最佳生育年齡,此時女子腎氣充盛、精血充足,能為孕育胎兒提供良好的條件,到五七(35歲)之后,女子逐漸腎氣虧虛、精血不足、任脈、沖脈不充,卵子質量下降,生殖能力降低,不易受孕,且懷孕后罹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等的幾率相對增多,對孕婦及胎兒的危害增加。此時,中醫體質調攝與養生在婦產科領域的優勢尤為明顯。
門診開診至今一直格外忙碌,很多70、80后前來咨詢,在要不要生及可不可以生的問題上拿捏不定。“子居母腹,以母氣為氣,以母血為血”,專家運用中醫望、聞、問、切等診法對其進行體質辨識,了解其身體狀況及是否適合受孕,從而達到中醫“治未病”的目的。對身體狀況良好及平和體質者,實施心理疏導,助其攻克心理難關,早日受孕,并盡快適應妊娠期生理變化;對于體質頗差或體質偏頗者,為了患者安全及胎兒的健康,盡量對其進行調理,使其易于妊娠、利于度過妊娠期,若存在明顯不利于胎兒的因素,盡量規勸其放棄妊娠或生產。”
高齡產婦現已多見,雖然妊娠有一定風險,在現代醫療條件下,采取中、西結合診療,只要孕婦積極與醫生配合,聽從醫生指導,規律作息與飲食,擁有良好、平和心態,絕大多數人可以順利懷孕,平安度過妊娠與分娩。
目前科室擁有醫護人員23人,其中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副主任醫師2人,多名主治醫師,均具有多年臨床經驗。隨著二胎政策的公布與實施,備孕二胎的人群廣泛,山東省中醫院產科所有醫護人員真誠為每一位備孕二胎父母服務,幫助她們順利懷上二胎,安全度過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