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圻
電力是企業生產、人民生活和城市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上海電網既有世界先進的特高壓,也有大量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負荷密度居全國首位。為了適應本市供用電領域法制保障需求,2015年12月30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供用電條例》,這對于維護本市電力安全、保證電網正常運行,保障供用電各方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體現國家電改方向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已拉開大幕。《條例》積極穩妥地呼應改革的精神,對改革方案已經明確的內容予以固化,并為未來的深化改革留下空間。《條例》進一步落實了供電企業的基本責任,要求其按照法定和約定的條件安全供電,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用電。《條例》明定了供電企業的保底供應責任,要求其提供電力普遍服務,無歧視地為各類用戶提供報裝、計量、抄表、維修等供電服務。
彰顯合同的契約精神
供用電合同是確立供用電各方權利義務的基礎性法律文件。由于歷史的原因,部分非居民用戶與供電企業之間,未簽訂書面合同,造成各方權責不清晰,權利不便得到落實,責任難以加以追究。《條例》就此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要求各方在六個月內協商簽訂,無正當理由拒絕協商的,喪失要求對方履行合同的權利。居民電力用戶是供電企業的消費者,供電企業擬訂的合同文本涉及大量格式條款,雙方的合同磋商地位并不平等。對此,《條例》要求市電力運行主管部門組織召開聽證會,聽取公眾、社會團體和相關利益方關于合同格式條款的意見,希冀以立約過程的公平推動條款內容的正義。
加強電力用戶的權益保護
在平衡好供電企業和電力用戶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同時,尤其注重對電力用戶權益的保護,是制定本條例的重要價值取向。《條例》對供電企業的服務義務作盡可能具體細致的規定,如要求供電企業提供每天二十四小時的報修和投訴受理服務,明確用電計量裝置的免費維修和更換義務,對故障搶修時限明確外環線內不超過六十分鐘、外環線外不超過九十分鐘等。《條例》賦予電力用戶糾紛救濟權利,如電力用戶對用電計量裝置準確性有異議的,可以委托計量檢定機構檢定;電力用戶對供電企業中止供電、電費收取有異議的,可以向供電企業查詢或者向管理部門投訴。
規范有序用電行為
有序用電是在電力供應不足、突發事件等情況下,依法控制部分用電需求,維護供用電秩序的管理工作。經過近年來的實踐,本市有序用電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也積累了一些經驗,需要通過地方立法予以確認和完善。《條例》在合理平衡公共利益、供電企業能力以及電力用戶權益的基礎上,作了以下規定:一是要求市電力運行主管部門制定本市應對電力緊缺或者超負荷運行的有序用電總體方案,作為供電企業實施限電、停電措施的依據。二是在限電、停電原因消除且符合供電安全要求的情況下,供電企業應當恢復供電,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對電力用戶進行補償。三是非居民電力用戶應當配合供電企業安裝電力負荷管理系統,為有序用電管理建立基礎。
加強重要電力用戶管理
重要電力用戶是在社會、政治、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中斷供電可能造成人身傷亡、較大政治影響、較大經濟損失或者公共秩序混亂的電力用戶,如地鐵、機場、醫院等。基于公共安全考慮,為避免突發性停電造成用戶直接損失及次生災害,《條例》提出了一些法定舉措。對于重要電力用戶,要求其配備多路電源、自備應急電源或者采取其他應急保安措施,對受電設施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對于供電企業,要求其定期對重要電力用戶的受電設施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及時告知,指導、督促整治;對于監管部門,要求其組織開展重要電力用戶供用電安全的日常監督檢查和宣傳教育。
為電網建設提供法規支撐
上海的電網建設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科學合理且有效執行的電網建設規劃是滿足電力需求、保障用電安全和提高供電可靠性的前提。為了保障電網建設規劃與各類專項規劃依法銜接和有效執行,《條例》作了三方面規定:一是明確市發展改革部門牽頭組織制定本市電網建設規劃,并納入相應的城鄉規劃。二是要求規劃國土部門根據電網建設規劃,劃定規劃控制界線,明確相關控制指標和要求。三是禁止任何單位非法占用經規劃確定的供電設施用地、輸電線路通道。四是在架空電力線路建設必須利用他人土地時,要求該土地的權利人提供必要的便利,并由供電企業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