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慧
將書面審議審計整改報告改為常委會會議聽取和審議報告并且增設提問環節,這是本屆市人大加強和改進預算審查監督的一次創新,與中央深化改革的方向相契合。
2015年12月30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上,18個涉及審計查出問題的市級主管部門的“一把手”列席會議,接受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提問。這次提問聚焦預算執行進度不均衡,部門預算管理不規范,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和市級財力補貼大居外圍市政配套建設中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承諾整改項目的落實推進,以及發揮財政和審計職能作用加強預防職務犯罪執法等熱點話題,審議發言熱烈踴躍,提問問題切中要害,政府回答認真坦誠。審計整改的常委會審議猶如一支奏鳴曲,熱烈而深刻地唱響。
曲目一:根治“常見病、多發病”

“一些共性問題是因財務標準長期不做調整,造成有的部門明知違規也不罷手”,張耀倫委員斬釘截鐵地提出,“審計不僅要審資金使用是否合法合規,更要注重制度和定額是否合理。比如,市人大檢查部門預算時發現,行政單位公務用車成本逐年提高,但運行維護費標準卻一直沒有調整,現實工作中難以操作。”據悉,在市人大的監督推動下,2015年財政部門將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由每輛2.8萬元調整為3.5萬元。張耀倫委員認為,“調整后的標準更加實事求是,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應當建立常態的調整機制,定期對相關的財務標準作評估,符合實際的繼續保留,情況發生變化的要及時調整。”劉櫻代表則提出,現行的招投標制度規定了政府投資的項目都要公開招投標,但企業在實施過程發現一些不太合理的問題,或者是陪標,或者操作程序有漏洞。這些規章制度的改進,應該從源頭上建立解決機制。
“審計整改中有相當數量是承諾整改,甚至是無法追溯調整的事項,這些無法追溯的調整事項涉及到標準和政策的問題,請問審計局承諾整改項目的整個落實情況到什么進度了?有無進一步推進兌現承諾的工作計劃,以盡量減少無法追溯調整的情況?”林化賓委員當場提問。審計部門答復,市政府出臺了加強審計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加強審計整改工作意見,提出了報告、督查、聯動、跟蹤檢查等七項制度及建立會商機制,以此來解決一些政策性、機制性問題。同時,審計部門將通過問題清單方式、審計結果公開來加強跟蹤檢查,逐項逐條、分類分層來推進整改。
薛明揚委員提出,在屢審屢犯的問題中,有些是同樣的問題出現在不同的單位,造成了同類問題年年審、年年出現。龔梅華委員認為,185個審計查出問題中,部分問題仍在整改過程中,比如審計查出沒有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的問題,涉及到5個單位,其中僅有2個單位承諾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整改還存在改進進度目標不明確的情況。為此,多位委員建議定期分類匯總審計結果的落實情況,深入分析提煉審計成果,為宏觀決策提供參考。
曲目二:加強重點領域審計整改力度
吳堯鑫委員深入分析了審計查出的政府性投資項目建設管理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未充分重視項目可行性論證,建設單位擅自提高標準、擴大建設規模、增加建設內容,導致實際總投資超投資概算,項目管理人員多為臨時抽調組成,建設項目的過程審計還不夠。吳堯鑫委員一針見血地指出,“政府投資項目竣工決算審計當中概算編制及執行不規范、工程費用結算不準確、超標管理不夠規范、建設管理不到位的問題應該說仍然存在,請問市發改委、市住建委,如何從體制機制上著手,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會上,兩個政府部門分別從增強事中事后監管,引入市場化競爭方式,強化法律責任,嚴厲打擊轉包、掛靠等違法行為,強化招投標監督管理等多方面做了詳細回答。
“審計發現,市級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中,各個部門執行進度不夠均衡,大量的專項資金集中在第四季度支出,形成年底突擊花錢的現象,還存在結轉和結余資金較多的問題,反映出部門預算執行管理水平不高。請問市財政局這類問題在預算管理中的比重如何?對這類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的辦法有哪些分析和考慮,將采取哪些措施來加以改進?”針對張耀倫委員的提問,市財政局全面匯報了2015年在預算編制方面完善項目準備的工作機制,加快預算批復,建立財政支出執行情況通報制度所做的工作,并提出了2016年強化部門預算加強項目執行跟蹤管理、健全財政支出進度通報制度、完善執行考核等具體做法。針對預算編制不合理、預算調整不及時、預算執行不規范、預算資金的撥付依據不充分的問題,潘志純委員向市文廣局、市綠化市容局、市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三家單位發問,上述部門作了詳細答復。
“群眾和社會各方面都十分關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我參加了會前常委會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審計整改跟蹤監督會,總體上對新組建的市住建委的整改工作是滿意的”,蔡敏勇委員如此評價。接著他說,“對于市級財力補貼的大居外圍配套項目建設管理存在部分項目建設進度滯后、管理不到位、市級補貼資金沉淀較多的問題,請問原因是什么?市、區兩級相關部門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上采取了哪些具體整改措施?”圍繞這一連串的問題,市住建委細致作答。協議動遷、談判進度緩慢,規劃紅線調整,項目所在區財政配套資金未及時跟進到位,征地、勞力安置等是主要制約因素,目前各責任主體正集中精力動遷騰地,協調串聯審批,嚴格按照建設進度撥付資金。
會上,史秋琴委員還提出要完善“三公”經費預算體系,加強內部管理制度,制定統一規范的公開口徑、內容、方式。沈志先委員提出,審計局和財政局是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責任單位之一,希望兩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研究如何執法的具體計劃。
曲目三:創新方式落實審計全覆蓋
“資源浪費、資產閑置、大樓空關的情況以及在機構改革、資產重組過程中的人才流失情況令人痛心”,潘志純委員語重心長地講到,“對這些情況審計反映的并不多,審計發現問題的方法也不夠,更談不上有效的整改,希望審計部門研究新情況、新領域下創新審計方法。”
王中委員指出,“市區兩級有大量財政存量資金沉淀在預算部門和相關預算單位,造成公共資金沉淀乃至碎片化。”他提出,要將結余、結存資金審計作為重要內容,對全市財政存量資金加強動態監控,摸清全市財政存量資金的底數,通過審計進一步壓縮存量資金空間。他還建議,財政部門向市人大報送年度預算草案和結算草案時,提供本市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包括清理結余、結轉資金使用等方面的書面附件報告。
張耀倫委員認為,要研究落實審計全覆蓋的具體辦法和措施,進一步完善審計整改工作機制,積極開展績效審計和督促相關部門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公款吃喝要處分,那么對于審計查出的問題涉及到幾千萬的公共財政資金,更要有責任追究”,薛明揚委員直截了當地指出,審計機關應按照審計法第49條的規定,對認定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提出給予處分建議,還應按照《審計法》第29條關于建立內審制度的規定,重視對政府相關部門和預算單位“一把手”開展審計培訓,發揮審計作為“免疫系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