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瑋
“10項舉措立足于支持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和“雙自”聯動發展,著力體現更高的政策站位、更寬的國際視野、更廣的受益范圍,緊密貼合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和稅收征管服務實際,突出了營造有利環境、破解問題瓶頸、體現上海特點三方面定位。”1月21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海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局長過劍飛介紹國家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10項創新舉措主要內容和政策特點時,作出如是評價。
據悉,2015年12月29日,《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支持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若干舉措》正式印發出臺。

準確發力,聚焦環境、瓶頸、“量身訂制”
營造有利環境方面:以“含金量”高的稅收政策優惠為切入點,推出了實施減免稅政策“清單制”、外籍人才免稅補貼“免報備”、非貨幣投資等個稅“分期繳”等3項舉措,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政策服務環境,推動資源、技術、人才進一步向科創中心集聚。
破解問題瓶頸方面:聚焦政府職能轉變、治理效能提升、審批制度改革、自貿區口岸“分類監管”等重點領域,推出了試點內外貿稅收征管“一體化”、擴大增值稅申報“月轉季”、電子發票應用范圍“廣覆蓋”、出口退稅管理“無紙化”等4項舉措,有利于破解當前“雙自”區域行業、企業發展面臨的稅收管理瓶頸,進一步減負提效,在更大程度上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
在“量身訂制”體現上海特點方面:從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效、促進協同聯動出發,推出了打好稅收服務“國際牌”、網絡辦稅服務“貼身行”、長江經濟帶實現服務“互聯通”等3項舉措,緊密貼合上海當好改革開發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定位,有效體現上海科創中心面向世界、服務全國、對接國際通行規則的建設要求。
好不好看感受,減環節、優質效、輕負擔
看來“三嚴三實”的精神貫徹到了10項措施的制定中。
過劍飛強調:“稅務部門推出的政策好不好,主要看企業辦稅的體驗感是否更優、優惠享受的獲得感是否更強,政策效用的普及面是否更廣。”
減環節。目前,部分涉稅事項辦理確實存在流程較長、環節較多的問題,改革就是要把能夠減省的辦稅環節統統剔除。例如,此次的減免稅政策“清單制”,就實現了從“審核制”到“備案制”再到“自享制”的升級。1月31日前,將初步推出包括“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優惠”等8項稅收優惠政策的“自享清單”,納稅人只要符合清單事項辦理條件,即可通過網上自主申報,直接享受優惠。
優質效。提升質效的關鍵是確保舉措的“高含金量”。例如,內外貿稅收征管“一體化”,通過一條舉措實現了三個目標:一是合理配置國內國外兩個市場資源,統籌開展國際國內貿易,幫助企業減少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原來的特殊監管區內只有保稅貨物,內外貿是相互隔絕。海關實施分類監管后,非保稅貨物可以進入特殊監管區。但貨物不能躺在倉庫里,要實現流動。稅務如何配套形成鏈條管理?答案是登記為一般納稅人后可開具增值稅發票。這意味著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內可領購、開具增值稅發票,開展正常交易并進行增值稅進項抵扣,根據實際經營情況,自主處置非保稅貨物的進出、去留。如此一來,市場資源流動起來了,內外貿環節就打通了。二是實現與海關的數據信息對接交換,開展協同監管和“一體化”征管,提高了政府部門風險聯防、聯控的效率。三是構建誠信經營、誠信納稅體系。“一體化”這項優惠政策,納稅信用不佳的企業是不能享受的。
輕負擔。企業的辦稅成本,不僅有稅款這項直接成本,還有辦稅人力配置、物力投入、資金占用等隱性成本。例如擴大增值稅申報“月轉季”,就能有效減輕科創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和經營成本。據初步測算,全市可以享受此項政策的軟件企業130余戶,將為企業增加逾5億元周轉資金。又例如電子發票應用范圍“廣覆蓋”,將電子發票范圍擴大到了增值稅普通發票,一旦營改增試點全行業推廣后,意味著電子發票基本可以覆蓋企業和個人生產、生活、消費的所有領域。此次,還一并解決了電子發票不能作為報銷憑證的問題。同時,推行電子發票,也有利于減輕企業成本。前期,已經在京東、一號店等企業進行了試點。據反饋,增值稅普通電子發票推出后,京東商城上海地區僅2015年“雙11”活動就節省成本180萬元;1號店平均每月可節省成本9萬元。
媒體追問“減減減”
有媒體突破了一個記者現場只能提一個問題的“規矩”,聚焦減免稅連續反問:對于中小微企業減免稅的措施目前有多少企業符合標準?預計2016年能夠為中小微企業節省大概多少金額的稅收?如果對于一家位于自貿區或者張江區域內的創業期的互聯網公司,除了剛剛發布的文件之外,最核心的是哪幾個文件政策可以幫助他們減免稅收?
“稅務部門去年落實國家稅收政策的落地情況,我這里有一組材料,去年一年上海稅務部門落實國家的稅收減免、優惠,尤其對小微企業的稅收支持政策,我們的態度是按照總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不折不扣加強服務,確保落地,發揮作用”,過劍飛表示,總體來看,目前沒有收到企業關于稅務部門不作為、慢作為的投訴,當然有很多工作還有上升空間。
據悉,上海稅務部門沒有因為去年收入很緊張,就對任何一家企業征收“過頭稅”。
過劍飛說,稅務部門還發了相關公告,在服務大廳開設了專柜進行相關的辦理,現在數字出來了,大體服務了113萬戶次小微企業,共減免稅收25億左右。看上去數字不大,相對于上海總體稅收收入比例較小,但對創新型企業來說,這是雪中送炭,國家這個政策非常關鍵,稅務部門一定要執行好,這也是韓書記、楊市長反復強調的,我們堅決做到。按照目前的勢頭,2016年會有增加,但有不確定性,企業會成長,原來符合政策現在可能在發展過程當中需要有其他的稅收政策支持,我們會跟蹤,及時提出相關意見建議,向市政府、向國家稅務總局報告,以便給予支持。
過劍飛說:“對于企業比較關注的問題,我認為在張江和自貿區還是要突出企業創新”。他指出,稅收政策是國家層面統一制定的,更主要是鼓勵創新的相關的涉稅政策,讓創新的產品、創新的成果通過轉讓,通過置換,通過投入,來更好地起到推動創新的作用。
過劍飛進一步強調,科技中心要有真正的人才來支撐,缺少創新型人才,創新中心的建設就舉步維艱。稅收政策也是突出這兩點。像股權獎勵,五年之內可以自行選擇時間納稅。對人才的引進和留住方面希望有所突破,有所探索,為國家層面更好支持小微企業、支持創新經濟的發展提供上海的樣本。我們稅務部門在這些方面再做些研究。
有記者問增值稅申報“月轉季”后減輕企業負擔的相關數據等。過劍飛回答說,這項政策在自貿區推出后,自貿區的部分口岸對貨運企業實施了增值稅的即征即返,當月繳當月退。大家知道繳的時候需要一定的時間成本,即使第一時間返還了,也需要一個過程。據初步統計,去年在自貿區試點時大體通過這個政策為企業節省了大概9億元的周轉金,在稅務部門滯留的資金時間壓縮了近2/3。為支持科創建設,這次將政策擴圍至張江自主示范區相關的軟件行業,預計將為企業增加周轉金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