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
《鄒碧華傳》出版問世、鄒碧華銅像落成、大型當代越劇《燃燈者》首演、話劇《鄒碧華》劇組成立……自2014年12月10日上海高院原副院長鄒碧華逝世后,人們用各種方式緬懷這位可親可敬的“庭前獨角獸”。
今年1月11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上海高院團委主辦的微信公眾號“庭前獨角獸”正式上線。“庭前獨角獸”是鄒碧華同志生前的個人微博、微信號的名字,如今微信公眾號的上線意味著一個活躍的、充滿激情的“庭前獨角獸”又回來了。
上海高院團委書記李則立是“庭前獨角獸”微信公眾號的負責人。2015年,上海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工作進入全面推進階段,李則立開始著手開通高院團委微信公眾號的具體事宜,他召集了全市法院部分團組織負責人以及高院、中院、基層法院部分青年組成“團隊”,對公眾號進行定位。

上海高院副院長兼政治部主任郭偉清曾是鄒碧華生前的同事,也是“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跡全國巡回報告團”的宣講人之一,他向李則立建議:“碧華生前的微博名、微信名都叫庭前獨角獸,這個名字在法律人心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已經(jīng)成為一個法律人碰撞思想火花的標志,團委的微信公眾號能用這個名字,也是對鄒碧華精神最好的紀念和傳承。”
于是,一個繼承“鄒碧華精神”的“庭前獨角獸”微信公眾號正式開始策劃啟動。籌劃期間,公號運營團隊積極聯(lián)系上海高院法宣處共同出謀劃策,最后確定公號以“人”為核心,以“法治”為主線,公眾號試運行的三大欄目也很快確定下來:“追憶獨角獸”欄目,講述鄒碧華的故事;“法律人生”欄目,邀請老一代法院人口述歷史;“PLUS青年演說會”欄目,為法院青年人搭建一個表達、交流思想的平臺,PLUS包含著Pro(專業(yè))、Legal(法律)、Universal(大眾)、Share(分享)的含義。
“這個公眾號在于打造一個屬于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網(wǎng)上社區(qū),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青年法律人。”李則立告訴記者,目前該微信公眾號的特點主要有三個:第一,價值引領,多元表現(xiàn)。公眾號以鄒碧華精神為價值內(nèi)涵,以展現(xiàn)人物為主要方式,通過法院人的訪談、演說等形式,展現(xiàn)法院人對法治事業(yè)的不懈追求、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同理心、對法治未來的洞悉和前瞻。第二,線上線下,互聯(lián)互動。公眾號以豐富的線下活動為線上提供內(nèi)容,線上傳播以線下活動作為支撐,利用微信載體及時迅捷地向社會公眾介紹法院活動,拓展法院影響力。第三,記錄歷史,塑造文化。公眾號多側(cè)面、多角度地展現(xiàn)中國法治建設進程中的人和事,記錄歷史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啟迪青年法律人對理想信仰的深層次思考,挖掘優(yōu)秀法律人身上的感人品質(zhì),推進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文化建設。
“這個公眾號受到了年輕干警的歡迎,這讓我們很受鼓舞。”李則立說。
2015年11月中旬,公號團隊開始精心拍攝制作演講視頻,拍攝小組和試講成員不斷調(diào)整角度,精益求精,用了整整一天完成了拍攝任務。三天后,首個試講視頻剪輯完畢。五天后,首屆“PLUS”演說會的報名通知刊登在了上海法院網(wǎng)頁上。兩周后,上海法院六十多位青年法官開始報名申請。
2015年12月4日,經(jīng)過預賽脫穎而出的10位選手站在了“PLUS”演講會的舞臺上,他們中有剛?cè)雴T額的法官,有司改后的首批法官助理,也有司法行政人員。10位選手的選題各有各的精彩,他們或以嚴謹又不失幽默的方式探討著實務中遇到的法律問題,或以新媒體、大數(shù)據(jù)的思維方式分享著對各種社會問題的理解和思考。
“鄒院長生前十分關注青年人的成長,經(jīng)常在不同場合與青年人談人生、談職業(yè)、談理想。如果鄒院長能看到這樣精彩的演說會,一定會非常欣慰的。”參加演講的上海閔行法院審監(jiān)庭法官李岳感慨地說。
首屆“PLUS”演說會圓滿落幕后,“法律人生”欄目的首期嘉賓——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國光大法官欣然參加節(jié)目錄制。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潘靜波是“法律人生”欄目的籌劃人之一。潘靜波雖是法科生,但曾在法宣崗位上工作過三年,對采訪等工作有一定的經(jīng)驗。
得知采訪對象已確定,潘靜波立刻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為了梳理出采訪脈絡,潘靜波一邊上網(wǎng)查閱各類有關李院長的新聞報道,一邊到法院圖書館借閱上海審判志等資料,羅列出整整兩頁的采訪提綱。
錄制當天,李國光比約定時間提前到了現(xiàn)場,他與潘靜波開始了愉快的交談,原先還有些緊張的潘靜波一下子輕松下來了。
整整一個小時的采訪,李國光回憶了自己42年的法院生涯,講述了在西藏24年基層工作的艱苦歲月,分享了他見證中國法治建設進程的感受。
在采訪的最后,李國光感慨地說:“我也曾經(jīng)歷過你們現(xiàn)在走的路,我那時有很多選擇,但最終選擇了當法官,如今你們的選擇可能更多樣化,但我想對你們說,既然選擇了,就堅定地走下去……”
情系法治,語寄后人。老院長的肺腑之言讓年輕法官們經(jīng)受了一次心靈洗禮,這正是“法律人生”欄目想要傳遞給青年法律人的精神和情懷。
緊接著,欄目組又開始采訪原上海高院院長、大法官顧念祖,原上海高院院長、大法官滕一龍,聽這些優(yōu)秀法律人娓娓道來自己的法律生涯。
2015年12月10日,在經(jīng)過四個月緊張的籌備后,“庭前獨角獸”微信公眾號開始試運行了,令李則立和團隊興奮的是,上線當天即有超過600人的關注量;
12月15日,“追憶獨角獸”欄目推出了根據(jù)鄒碧華生前講話錄音整理、編輯而成的《致青年人的第一封信》,發(fā)布當日再次獲得千余人次的閱讀量,并有百余次收藏和轉(zhuǎn)發(fā)。同一天,《鄒碧華傳》也同步在“追憶獨角獸“欄目連載,一個真實的鄒碧華在“庭前獨角獸”公眾號里生動起來,越來越多的讀者走入了這位優(yōu)秀法律人的內(nèi)心世界,探尋他精神燈火的源頭;
12月17日,“PLUS”演說會欄目推送了第一期視頻,李岳演說的“身披法袍的正義”視頻一經(jīng)推出,立即引發(fā)眾多粉絲點贊,知名法律公眾號“iCourt”開始與上海高院團委聯(lián)系,希望陸續(xù)轉(zhuǎn)發(fā)“庭前獨角獸”公眾號的演說視頻和講稿……
“在我看來,這是我向鄒院長遞交的一份成績單。”上海長寧法院的陳婷婷也是PLUS演說會的主講人之一,她曾經(jīng)成功查處過一起虛假訴訟案件,當時鄒碧華在他的“庭前獨角獸”微博中評論說“去偽存真是法庭的天職”。
“鄒院長的贊揚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所以這次在PLUS演說會中,我以‘和諧訴訟的迷局’為主題進行經(jīng)驗分享。”陳婷婷說。12月30日,陳婷婷的演說視頻在“庭前獨角獸”公眾號中被推送,粉絲們的點贊給了這位年輕女法官極大的鼓舞。
“‘庭前獨角獸’公眾號的影響力正在慢慢顯現(xiàn),作為一名法律人,能夠有一個平臺可以讓我們暢所欲言,探討和交流一個個法律問題,這不僅是資源共享,更是在營造一種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文化。”上海高院行政庭法官陳振宇深有感觸,在“iCourt”推送了他的演說視頻“證據(jù)不充分如何裁判”后,一位政府執(zhí)法部門的網(wǎng)友在評論中感慨:“對我們的執(zhí)法很有啟發(fā)。”
記者獲悉,公眾號試運行以來,“追憶獨角獸”、“PLUS演說會”、“法律人生”三大欄目陸續(xù)推送精彩文章和視頻,已獲得越來越多法官、律師、法學院師生等受眾的高度關注。
“碧華曾經(jīng)說過,法官是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領頭羊,是法治的精英。我們期望通過‘庭前獨角獸’微信公眾號平臺,讓鄒碧華精神引領法律職業(yè)共同體,讓更多的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法治信仰,在全社會形成更廣泛和深遠的影響。”郭偉清說。
“庭前獨角獸”回來了,并以一種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姿態(tài)繼續(xù)前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