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站在兩個五年規劃的交接處,此次省人代會意義重大。浙江堅決貫徹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為“十二五”畫上圓滿句號。

“十三五”,面對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民族愿景,浙江奮勇擔負“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新使命,豪邁確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藍圖。
進入“十三五”開局之年,面對愈加難啃的硬骨頭,如何讓改革更具穿透力?如何以極大的決心和毅力,再一次以歸零心態重新出發,堅持轉型升級不動搖,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這些成為出席此次省人代會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從供給端發力驅動改革升級
供給側改革,成為當下中國經濟領域熱詞。李強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樣提出,要“堅持把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2016年,在‘供給側改革’等政策指引下,可能是機遇較多的一年。”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水福代表表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供給側改革的提出,相信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機遇和變化。”
“對于供給側改革,我的理解是:政府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對優質企業再次‘放水養魚’,從多方面減少負擔,促進產業向中高端轉型升級。”王水福說。
“在新常態下,‘去產能’將是地方政府面臨的首要任務。目前縣(市)區地方政府普遍存在著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因為,縣(市)區政府目前能夠行使的‘去產能’手段就是行政手段。也就是說,縣(市)區政府在‘去產能’工作中,存在手段和任務、目標不相匹配的困境。”1月24日下午,在溫州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浙江玉海律師事務所主任馮蔣華代表呼吁,省政府對此現象要予以重視。
“我認為,有兩種方法值得考慮。一是運用經濟手段,賦予像溫州這樣中小企業特別多、去產能任務重地區水、電價格差別化決定權等。二是運用法律手段,即利用重組、破產等法律手段來淘汰‘僵尸企業’。”
馮蔣華舉例說,溫州瑞安近期通過破產、清算、重組等方式處理了159家“僵尸企業”,共置換出33.6萬平方米廠房,“騰籠換鳥”的效果較為明顯。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在申洲國際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建榮代表看來,“三去”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
要創新,就要有研發,在這方面馬建榮很下“血本”,一口氣投資了5億多元,建了兩個世界級的研發中心,專門開發新材料,并從中嘗到了甜頭。“我們與國際運動品牌巨頭合作,開發鞋子,利潤有50%,而且供不應求。”
在馬建榮的經驗里,戰略布局也需要創新。“很多企業不想走出去,我曾經也有這種思維,但是為了增加貿易,必須在戰略布局有所創新,于是申洲到柬埔寨辦廠。由于歐洲市場對當地關稅減免,再加上當地的勞動力成本比較低,能增加不少利潤。”
當前新興經濟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不過許多代表認為,不能忽略傳統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要加快傳統產業、企業動力修復。
“目前,很多人士對傳統企業持有悲觀看法,認為2020年前企業能夠生存下去就是成功。《政府工作報告》在這個時候表態實施企業減負3年行動計劃,無疑是‘雪中送炭’,應當在媒體等公開場合大力宣傳,恢復和樹立企業家的信心。”王水福說。
“浙江經濟一直以傳統產業為基礎和特色,傳統產業占工業的比重在70%以上,企業數量占比達80%左右。”溫州東方管理科學研究院院長、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代表表示,傳統產業并非是夕陽產業,仍然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關鍵是要進行“供給側改革”,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制造能力。
而在溫州泰昌鐵塔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師王茂法代表看來,切實加大對實體經濟扶持力度,“從國外的經驗看,最有效和最立竿見影的是減稅。”

為傳統產業裝上“互聯網引擎”
互聯網經濟在浙江強勢崛起。《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十三五”發展、實現“十三五”目標,要實施浙江“互聯網+”行動計劃。《政府工作報告》還把“加快電商服務網絡建設”作為2016年要辦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明確提出了“新建3000個農村電商服務站”的目標。
對此,衢州市巨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翁有良代表表示高度贊同。
“‘互聯網+農業’大有可為。”接受記者采訪時,翁有良表示,互聯網為農業發展尤其是農產品的銷售“插上了翅膀”。
翁有良說,在依托“百特匯”電子商務平臺銷售農產品之前,他們公司的產品主要銷售地在衢州。“靠我們自己在本地賣產品,很難的。我們農產品就是靠銷售,如果通過電商走出去的話,銷量非常大。”
“以前不敢想象,我們的產品可以走向全國,甚至走出國門。”翁有良表示,“下一步我們準備把茭白賣到日本和沙特去。”
“電商是新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玉環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吳柏青代表認為,對于當前存在的快速物流建設滯后、電商人才缺乏、電商市場亟需規范等問題,省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
吳柏青建議,出臺相關政策降低物流費用,同時,規范電商市場管理。“建議省人大常委會適時出臺電商管理條例,促進互聯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杭州、寧波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支持各地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寧波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楊麗華代表認為,這在當前尤為迫切和必要。
“浙江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但目前外貿行業遭遇‘寒冬’。” 楊麗華認為,不是所有的小微企業都具備技術創新的能力和動力,因而擁抱互聯網、發展跨境電商無疑為小微企業提供了延續發展的一個機會。“發展跨境電商,可以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從而為企業實現‘貼牌貿易—品牌營銷—核心技術研發’的改造升級贏得時間。”
楊麗華提醒,各地在發展跨境電商時,同樣需要錯位發展,避免惡性壓價,“如果發展電商,僅僅是從線下的競爭騰挪到線上競爭,得不償失。”
“現在還有一個誤區,許多人以為發展跨境電商,就是‘海淘’‘全球購’,其實這只是跨境電商的一個方面。”楊麗華認為,跨境電商出口比進口更重要。“我們要鼓勵和扶持跨境電商出口,把更多的中國產品賣到世界。”
近兩年,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行業相結合,催生了互聯網金融典型業態P2P網貸的“野蠻生長”。不過,因為監管缺失、經營不善等原因,網貸平臺倒閉、逃跑,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的現象時有發生。
“P2P網貸服務是互聯網金融新模式,但目前在我省的運營現狀不容樂觀。”廣博集團董事長王利平代表向大會提交建議,要求重視網貸平臺的監管。
王利平建議,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從制定管理制度入手,加強對P2P網貸平臺的監管,特別是進一步明確P2P網貸平臺的退出機制,一旦平臺解散、被撤銷或破產,如何更好地保護廣大投資人的利益。
讓特色小鎮成為引領發展新平臺
美麗的特色小鎮,涵蓋七大產業,正成為浙江發展的又一張金名片,成為全省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全新載體。
《政府工作報告》旗幟鮮明提出,“大力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按照規劃,浙江將用3年時間投資5000億元打造100個特色小鎮,首批37個特色小鎮3年投資2400億元,預計2017年可實現稅收190億元。
余杭藝尚小鎮是我省首批省級特色小鎮之一。“近水樓臺先得月”,毗鄰小鎮的杭州市余杭區南苑街道高地社區看到了其中蘊含的機會。“我們轄區企業自發成立的‘個小微企業服務驛站’正發起37家企業眾籌,打算籌資2億元,到小鎮里搞研發中心,將絲綢產業做大做強。”杭州市余杭區南苑街道高地村黨委書記施雪龍代表告訴記者。
施雪龍認為,搞特色小鎮,要立足當地的產業基礎和文化傳統,做到“產城人”相結合。否則,特色小鎮容易成為“空殼”。“高地村有大量的絲綢服裝生產企業,我們要依托藝尚小鎮,在傳承發展絲綢這一歷史經典產業的基礎上,把余杭絲綢產業品牌打響,幫助小微服裝企業更好成長。”施雪龍說。
諸暨襪業小鎮,一年時間關停了一半襪業作坊,2015年襪業產量出現幾十年來的首次下降,但依靠自主設計、機器換人、技術創新,大唐襪業向高端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襪都”。諸暨市市長徐良平代表表示,特色小鎮是謀創新、抓轉型的新舉措,也是傳統產業保持競爭優勢的新探索。
“我們將依托襪業小鎮,以建設襪業智庫和線上線下市場為主攻方向,注重生產環節‘四換三名’、前端研發設計和終端全球營銷,讓微笑曲線兩端共同發力,使大唐襪業從低端制造向高端時尚轉身。”徐良平說。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孫玲玲代表認為,特色小鎮可與高校創新創業結合起來,從而推進高教園區“兩創”工作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有效整合人才智力和場地資源要素,提升大學生“兩創”孵化成功率,把更多年輕、優秀的人才留在特色小鎮、留在浙江。
在審議時,也有一些代表表示,一些地方在創建特色小鎮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只重視投資、不注重產業升級的問題。
“特色小鎮應當堅持‘寧缺毋濫’原則,避免重復建設和低層次。必須從各地實際出發,不宜以量化考核來全面鋪開。”楊麗華表示,特色小鎮剛開始的時候集聚效應可能會比較明顯,但如果各地不從產業實際、地方特色出發,一哄而上,后期容易出現負效應。
“在特色小鎮的申報過程中,相關部門要認真調研、論證,嚴格審核、把關,確保特色小鎮真正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新平臺、新抓手。”楊麗華說。
作為城市規劃方面的專家,杭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吳偉進代表表示,特色小鎮對新型城鎮化是一種推動,也是促進城鄉統籌的一種有效方式,“硬件和軟件都要跟上”。
“從硬件來說,在建設特色小鎮時,溪邊石頭、古橋、古樹、水埠頭,甚至是一片小濕地,都要保留下來。從軟件而言,就是要注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的保留,包括特色小吃、民歌方言等,都要保護好。”吳偉進說。
作為業內人士,吳偉進也直言一些地方在小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規劃、設計良莠不齊;對地方特色的保護、利用不夠。“我們一方面要不斷總結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如何利用特色小鎮來帶動周邊一般小鎮的建設發展,從而以點帶面,促進全區域的整體發展。”吳偉進說。 攝影 蔡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