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強
“十三五”開局之年,浙江再次站在歷史的新起點。

為政府權力套上韁繩,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收斂政府的手,放活市場的手,補強社會的手,以此提高行政效率和激活市場活力。這就是浙江創造的制度供給新動力。
強力反腐,“八項規定”,“三嚴三實”,……歸納起來,都是重構對規則的敬畏,都是為了還政治生態一片“綠水青山”。
“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促進司法公正,關鍵在于改革。代表們希望,如同經濟社會發展一樣,浙江的法治建設能秉持改革的銳氣、創新的意識、實干的精神,同樣領先全國,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民眾的獲得感。
擁抱互聯網,推動政府簡政放權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入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在金華團駐地賓館,金華市常務副市長金中梁代表跟記者談到政府改革創新的話題很有體會。“2015年,金華推進市、縣兩級審批扁平化改革,制定并實施了涉及市級31個部門(單位)204項審批事項的扁平化放權清單。以權力的‘減法’,換取群眾滿意度的‘加法’,同時激發出市場活力的‘乘法效應’,通過簡政放權,讓改革紅利充分釋放,讓市場活力全面迸發。”
以土地建設項目審批為例,金華通過取消或簡化投資項目審批鏈條中重復的、無必要的、不合理的審批事項或環節,將土地建設項目從立項至開工期限控制在50個工作日內。

作為一名來自企業的代表,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項目主管黃麗珍對簡政放權給企業帶來的實實在在效益,感受頗深。以前很多項目審批流程,都要省、市、縣(市、區)等各級層層審批,因為審批時間太久,常會導致原本一個“正當時”的項目變成“過時項目”。
2015年下半年,因企業發展需要,杭州士蘭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要上報一條“八英寸芯片生產線”建設的相關審批事項。得益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本來需要在省級部門審批的,后來授權給區級部門審批,前后只花了半個月左右就完成了審批,給項目上馬建設節約了寶貴的時間。
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然而,在“官本位”、“部門利益”等思想觀念影響下,一些地方也出現了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后,監管責任也相應取消,不想管、不愿管的問題。
對此,浙江明顯律師事務所主任陳顯明代表指出:“合理的審批環節必須保留,行政審批改革要依法進行。要全面梳理現有法律、行政法規設定行政審批情況,對明顯不適應的內容統一進行修訂。嚴格遵循職權法定、程序合法、公開透明、法制統一的原則,不省步驟、不缺環節,充分發揮法治對行政審批改革后續管理的引導、規范、促進和保障作用。”
簡政放權目的是激發市場活力,但在落地過程中仍存在“中梗塞”現象。很多行政審批下放到市、縣(市、區),但因涉及的職能部門此前無據可依,或對業務不熟,需要進一步完善相應審批流程。

“我們打造電子商務園區,按照2013年省里下發的有關文件,部分5.2米層高的廠房可以隔層變為寫字樓。但政府職能部門不知道辦理流程,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這個審批事項到現在還拖著。”東方巨龍控股集團的邵寶玲代表感嘆。
邵寶玲代表認為,“互聯網+”可以改變政令層層下達效率低下的狀況,讓信息傳遞變得更容易、便捷。
“我們要創新政務服務新模式,通過主動擁抱互聯網來推動政府轉型,提高效率。” 陳顯明代表說,“現在城市交通這么擁堵,有多少開車的人是在跑審批啊。如果能用互聯網思維,建立公民基本數據庫共享,網上辦理,可以節省許多社會成本。”
開啟“互聯網+”時代,并不只是簡單的要求政府觸網,而是倒逼政務新革命。《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對保留的審批事項、管理事項,推行線上服務、網上辦理,力爭到2020年全面實行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一站式’在線運行。”
讓人感到欣喜的是,不少地方政府已經先行先試,將互聯網技術逐漸應用到諸如行政許可、醫療、社保、信息查詢等政務服務領域,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以金華市為例,他們借助全省“四張清單一張網”的改革契機,按“互聯網+審批”的要求,推行行政審批事項服務方式向互聯網模式轉變。
“在市場主體登記制度方面,我們實現了審批流程再造。” 金中梁代表介紹,他們整合歸并工傷、質監、國稅、地稅、公安、人力社保、統計等部門證照(公章)的審批流程,實現了市、區相關部門及下屬分局、所、辦事窗口網絡全覆蓋,全面建立“一口受理、一網互通、一站辦結”的五證合一制度。“‘互聯網+審批’的網上審批系統框架的搭建,大大簡化了辦事手續,縮短了辦理時間。我們還通過快遞把審批好的材料寄給有關企業,方便了企業辦事。”
敬畏規則,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省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亮出了一年來浙江的“反腐成績單”。2015年,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案查處職務犯罪嫌疑人1648人,其中,涉嫌貪污受賄犯罪1293人,涉嫌瀆職侵權犯罪355人。
十八大以來,打虎拍蠅已漸成常態。但是,社會上也時不時地冒出了一些不合時宜的聲音。有的人覺得,反腐打擊過多,該停一停了;還有的人認為,反腐影響經濟,該松一松了。在這些雜音的干擾下,群眾也在觀望,擔心反腐會不會真的變成一陣風。這些情況也引起代表們的關注。
“近些年反腐敗效果的確明顯。以前過年,企業給政府部門的人送禮現象很普遍,這股風已經剎住了。這給企業減輕了負擔。現在高檔煙酒價格都跌下來了。”婺城區城北街道五星村支部書記方三明代表說。
方三明代表認為,強力反腐,“八項規定”,“三嚴三實”,修訂廉潔自律準則,刷新紀律處分條例……歸納起來,無非就是重構對規則的敬畏。這些規則,有的是新創立,有的是直接對“老底子”規矩的重申。無論是新規則還是老規則,目的都是為了還政治生態一片“綠水青山”。這樣的規則生態重塑,不僅老百姓拍手稱快,對改善黨風政風更是至關重要。
“反腐敗關鍵是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方三明代表的話樸素無華,卻道出了老百姓真實的心聲。
2016年1月12日,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習總書記指出黨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這無疑給出席省人代會的代表們很大的信心。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也是會議期間代表們熱議的話題。小官腐敗問題逐步走進公眾視野,各地曝出村干部集體或個人違紀違法案件。這些案件大多涉索賄貪污、挪用公款、套取國家補貼、農村集體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等。
不少代表認為,要加快從嚴治黨向神經末梢延伸,對基層貪腐以及執法不公等問題,要認真糾正和嚴肅查處,讓群眾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
“現在政府機關反腐廉政工作抓得很緊,但基層的腐敗問題仍要關注。特別是村組織層面的監督要加強。”浙江現代陽光律師事務所主任馮秀勤代表認為,反腐向基層延伸很有必要。
村干部們身處群眾之中,是黨和政府的“末梢神經”,其一言一行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少數村干部在利益驅動下容易抱團作案,極易突破審批、財務監管等制度制約。
對此,金東區東孝街道東關村支部書記葛炳灶代表認為,要從根本上防止“村官大貪”現象,從而打造良好的村級權力生態,必須用法治方式和制度手段。首先,完善基層民主監督機制,實行村務公開,不斷健全民主評議,暢通群眾監督舉報的渠道。其次,推進村級反腐的制度化建設,為保障群眾利益建立堅實的廉潔防線。“現在村里的重點項目都有村監會審計監督,效果很好。”
司法改革:法官職業化邁出堅實腳步
2015年,司法改革加速推進。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穩步推進人員分類管理、法官員額制、司法責任制度和司法人員職業保障等基礎性改革。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實現司法公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毫無疑問,法官職業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必要保障。
法官員額制改革作為本輪司法改革的關鍵一環,引起代表們的關注和熱議。嘉興市中級法院院長許惠春代表介紹,嘉興中院、蕭山法院等11家法院,已先行試點人員分類改革等,將優秀法官資源集中到審判一線。
“以前,不少大學生剛畢業就當法官,容易造成辦案質量瑕疵。”浙經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根美代表認為,法官這一職業,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很高:精通法律知識、諳熟司法技能、社會閱歷豐富、判斷冷靜敏銳,還要有較強的職業道德。“法官員額制可以讓好鋼用在刀刃上。”
李根美代表建議,重要的是要建立法律職業共同體。“律師的合法權利要得到保證。同屬法律職業人的法官、檢察官和律師要互相尊重。同時還要打通他們之間人員流動的渠道。”
陳顯明代表認為,法官員額制改革,除了嚴格執行中央確定的法官員額比例和相關政策,同時,法院不能“一步到位”用盡員額,要為暫時未能入額的優秀人才留下入額空間。讓暫未進入員額但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骨干看到希望,對職業前景有積極預期。“年輕法官是法院改革發展的中堅力量,一方面要給這批人留下入額的希望;另一方面,也為法院內部轉崗和分流盡量做到妥善安排。”
“法官員額制就是讓法官回歸職業本質,真正投入一線辦案。但切忌名義上是法官辦案,實際上是助理辦案等走樣的現象。”馮秀勤代表認為,要綜合考慮編制的平衡問題。“要以案件數為標準確定法官編制。據統計,有些市縣一個庭的案件數超過一個法院,而法官的數量差不多。案多人少肯定會影響審判質量。”
同時,馮秀勤代表認為,法官入額后,每年要定期進行考核,經考核不能勝任法官崗位工作的,或者有廉政作風等問題的,退出員額。
對于深化司法改革,浙江大公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旺榮代表寄以厚望。他說,希望今年的司法改革切實加強基層法院建設,人員配置向基層傾斜,同時積極引導民間糾紛向調解、仲裁分流,緩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同時厘清主審法官、合議庭的責任,建立法官辦案終身追責制度。“希望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真正建立一套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
不約而同的是,陳顯明代表也提出,建立法官員額制后,要同時建立法官的績效考核機制。“以后員額法官、合議庭的裁判權力擴大了,責任也更重了。更需要加強監督。”
顯然,法官員額制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法官職業化建設所要求的內容還有更多:怎么改變今后法官的遴選方式,確保法官隊伍的高素質;怎么實現法院的去行政化,“讓審理者裁判”;怎么在法官獨任審判的情況下,做到“由裁判者負責”;怎么使法官堅守底線,遠離司法腐敗,維護司法廉潔……不少省人大代表認為,這些都沒有現成經驗,需要不斷摸索,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政治定力,才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攝影 蔡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