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東(中共華亭縣委黨校 甘肅平涼 744100)
?
五大理念引領中國未來
劉旭東(中共華亭縣委黨校甘肅平涼744100)
摘要:五大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創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思想指引,將引領中國未來。
關鍵詞:踐行五大理念;決勝小康社會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37
發展理念管全局、管方向、管長遠,是戰略性、綱領性、具有引領性,直接關乎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五大理念”,是關系發展全局的變革,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也正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而“五大理念”既聚焦全面建成小康奮斗目標,又著眼“十三五”時期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充分體現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也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集體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理論新貢獻。十八大以來,針對經濟新常態,著眼于“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對新形勢下黨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兩次較大的“布局”。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2014年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場合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理念是領率,理念是靈魂。當前,我們進入經濟新常態,“五位一體”“四個全面”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只有把發展理念確立好,講清楚,才能用新的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指好道、領好航。在以后的發展中,只要把這個“五大理念”貫徹落實在行動中,真正化作每一個行動的指南,我們就一定能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仗。
“決勝”,十八屆五中全會用這個詞,來形容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五年我國所面臨的形勢和擁有的自信。今天,中國發展航船已經行至關鍵渡口,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向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呈現速度變化、結構變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消除貧困,治理環境污染,解決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凸顯;向外看,中國與世界處于深度融合互動之中,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銀行相關研究顯示,1960年全球101個中等收入經濟實體中,僅有13個邁過“中等收入陷阱”,最終進入高收入行列。機遇與挑戰并存,展望2020年,當代中國能不能趁勢而上,一鼓作氣建成全面小康,關鍵就看能不能實現發展動力、發展結構、發展方式的歷史性跨越。五大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構成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只有統一貫徹,全面落實,才能使發展動力更強勁,發展結構更優化,實現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率型的歷史性轉變。以五大發展理念擘畫未來發展,正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國策”,是我們建成全面小康的決勝方略。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經濟不發展,一切都無從談起。“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增長至7800美元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這個輝煌成就來自自強不息的奮斗和穩定發展。現階段我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較大,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這是謀劃發展的基本依據。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就要始終堅持經濟建設是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的主戰場。奔向“兩個翻番”的目標,今后5年的經濟增長必須保持中高速,努力使發展達到一個新水平。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憧憬,不止一群人,也不止一代人,而是五千年的整個華夏民族。
自十八屆五中全會結束的那一天起,全世界已知道中國的改革開放即將走過四十年歷程,我們黨的第一個百年目標進入最后五年的關鍵時段。無論是加速沖刺還是攻城拔寨,檢驗全面小康成色的最后時刻到了。
改革開放至今的道路,是一條發展的道路。沿著這條道路,我們走到現在這個歷史節點,進入當前舉世矚目的決勝階段,著實不易。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其內涵發生深刻變化,我們唯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動搖,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在理論上和實踐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答案,為向第一個一百年沖刺,擺正了姿勢,謀化了布局,奠定了基調。“五大理念”解決什么問題呢?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的是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綠色發展解決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開放發展重點要解決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五大發展理念是對以前各種發展觀的整合與凝練,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發展經驗的集中展示。開放發展刷新了發展理論,對接著當前現實。現實課題看似繁雜,但只要摸清題眼所在,在關鍵處發力,改革力道便如脈脈暖流,在問題堆疊處活血化瘀、紓解壅塞。
經過30多年的趕超式發展,中國成功走完了現代化“前半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問題以新的內涵和新的形式突出地擺到我們面前。五大發展理念應時而動,順時而生,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與升華。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需要激活新動力,放大自由創新空間,讓市場機制自主選擇、自我組織、自行發展的作用更加充分有效地發揮,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才會源源不斷。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消解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的二元對立。為此,“十三五”期間,我們要緊緊抓住綠色轉型機遇,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綠色水平,為經濟轉型升級添加強勁的“綠色動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改善的雙贏。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這就是要處理好人與發展的關系。“十三五”時期,重點是補民生短板,使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進行,以包容性增長為發展注入永續動力。
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的發展思路,彰顯著中國的發展信心,必將引領中國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奮進“十三五”,決勝“小康夢”,讓我們堅定信心,銳意進取,著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實現經濟增長,確保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奮斗。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第一個一百年,使我們黨對歷史、對人民的堅定承諾:“十三五”,則是讓第一個一百年從圖景化為現實的關鍵五年。在這五年里,號角和邁步聲將成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
奔向全民建成小康社會的主旋律。“十三五”宏偉規劃和目標任務,是我們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要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要從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增長結構以及增長動力三個層面把握新常態。要以穩中求進為基礎,不盲目追求數量,但要保持一定數量的增長。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好農業,調整好第二產業,發展好現代農業。要用創新和技術進步來代替大量的物質投入,讓創新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點。
民族復興,大國崛起,中國人民靠的就是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靠的是“兩個30年”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靠的就是鍥而不舍的發展、發展、發展!當今,“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挈領提綱,“十三五”規劃已經為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做好了沖刺階段的總布局頂層設計,第二個百年目標中所提出的建設富強、民主、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已經在各方面打下堅實基礎,正在加瓦添磚。回顧歷史,中華兒女臥薪嘗膽;展望未來,全國人民蓄勢待發。百年夢想深入人心,必將會更好地凝聚起團結奮進、攻堅克難的磅礴力量,穩步推進“中國夢號”巨輪乘風破浪、勝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