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星妤 李佩 高潔 楊茹茹(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2)
?
“韓流”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引導對策——以西安地區(qū)為例
杜星妤李佩高潔楊茹茹(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陜西西安710062)
摘要:“韓流”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登陸”中國之后,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發(fā)展勢頭。以韓國電視劇、音樂、綜藝、電子產品以及飲食等為代表的韓國文化現(xiàn)象逐漸被以大學生為主體的青年人所認可和接受。相當數量的大學生變成追星族,消費高額的電子產品,追求奢華高檔的服裝……這些現(xiàn)象讓我們反思“韓流”文化的盛行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審美、道德等價值觀方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韓流”給大學生帶來的價值觀的雙面性影響及其原因進行具體分析,并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特點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韓流;當代大學生;價值觀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42
本科研小組對西安六所高校的一、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隨機發(fā)放紙質問卷600份,網絡問卷200份。有效問卷為784份,有效回收率達97%。問卷調查涉及多個專業(yè)的學生,涉及范圍廣且全面,調查具有普遍性與合理性。
1.豐富了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更新了知識觀念
在被問到“你覺得韓流文化給你帶來了些什么”的時候,34.54%的學生選擇了“豐富了生活,更新了知識觀念”,有23.48%的學生愿意去學習韓語,并有出國學習的意愿;只有7.2%的學生選擇“熬夜看電視劇”“占用大量學習時間”等選項。這說明大多數的學生只是將韓劇、韓國綜藝等節(jié)目當作一種生活的調劑品而不是必需品,他們對待這些文化產品的態(tài)度是較為理智的。
我國目前所提供的文化產品并不能滿足大學生多樣的文化消費需求,國內開放而又包容的文化環(huán)境又為大學生了解外來文化提供了很好地契機,供求不平衡促使大學生向外尋找符合他們所需要的具有真實質感的精神文化。而“韓流”文化中淺顯易懂而又充滿個性的娛樂方式對大學生具有相當的感召力,使他們在了解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娛樂生活,開闊自己的眼界。
2.有利于大學生強化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以韓劇和K-pop音樂為代表的韓流文化的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無論是電視劇中的主人公還是歌手藝人,不但關注其外在形象的塑造,而且注重內在的優(yōu)秀品格的培養(yǎng)。他們往往都具有堅強、善良等品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比如,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太陽的后裔》中的女主角就以醫(yī)生的職業(yè)形象傳遞出了勇敢、果斷的優(yōu)秀品格。數據顯示,有17.55%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會模仿劇中人物的行為;有71.90%的大學生表示在韓劇中讓他們感受最為深刻的是禮儀交往中對長輩說敬語、鞠躬等習慣。當大學生受到文化的影響后,就會不自覺地產生出代入感,這樣的一個帶入的過程也是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過程。他們能夠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學習“韓流”文化中展現(xiàn)的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堅強勇敢、尊老愛幼、尊師重道等優(yōu)秀品質。這有利于大學生進行模仿和推崇,喚醒大學生的道德意識。當他們將這種內在的精神暗示轉化為外在的行為時,就會產生帶動的行為力量。我們不能夠忽視“偶像”的力量,他們能夠為大學生樹立榜樣,可以將其轉化為實現(xiàn)人生目標的內在動力,有利于激發(fā)自身潛能,推動個性發(fā)展和個體解放[1]。
“韓流”文化面向的是大眾消費,被成批復制的產品不可避免的帶有世俗化和無個性的特點[2],所謂的“哈韓”帶來的更多是盲目追求新潮之后的迷茫;同時“韓流”展現(xiàn)的偏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物質主義文化傾向,一定程度上也會給大學生帶來錯誤的引導。
1.只顧物質享受的消費價值觀
韓國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現(xiàn)在更是躋身于發(fā)達國家的行列,所以“韓流”文化所攜帶的經濟觀念,基本上是一個較高層次的消費[3]。韓劇中的主人公對于服飾、電子產品等高檔品的消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在消費上的投入度。調查顯示,有19%的表示在消費時傾向于優(yōu)先考慮韓國品牌,更有18%的學生表示,在一年的時間里會花費500元以上在“韓流”文化的相關產品上。而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于父母,對韓國流行產品過多的投入并不符合我們所倡導的勤儉節(jié)約的主流價值。同時,這種功利主義及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利益驅動性,會驅使他們越來越依賴于物質的滿足,而不關注自己內心的價值追求,長此以往并不利于他們的成長發(fā)展。
2.過度追求個性化和個人自由,影響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韓流”文化極具時代性和創(chuàng)新性,藝人們也常常被包裝得時尚又個性。大學生在追星的過程中很容易一味的模仿,盲目追求,從而迷失自我。有3.06%的大學生認為整容讓人變得更美,不惜花費高昂的費用,承擔巨大的風險去整容。過分的注重外表,缺乏對更深層次的對美的追求和理解,使大學生偏離核心的價值觀念。另一方面,過度追求影視作品中直觀感受,而忽略文字的作用也使他們的審美情趣偏向低俗化。
3.理想主義泛濫降低大學生的幸福感
韓劇主人公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來的藝術化形象,他們要么有靚麗的外貌,浪漫的邂逅;要么有優(yōu)越的家境,多彩的人生經歷。而大一、大二的學生心理還比較稚嫩,容易被劇情所誤導,他們通過觀看韓劇,或深或淺的都會產生對劇中理想化生活的向往。而現(xiàn)實的壓力導致大學生常常陷入“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增加了他們內心的痛苦和迷茫,降低了對現(xiàn)實幸福的體驗和感受。
1.由低年級學生自身的特點所決定
大學一、二年級的新生思維活躍,洞察力敏銳,對流行文化具有極高的熱情。大學期間寬松自由的文化氛圍使他們擺脫中學時代的繁忙,有足夠的時間來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但是這時期他們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容易受到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從心理學角度講,大學階段最普遍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是幻想,即把自己想象成理想化的主人公以填補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缺憾[5]。而“韓流”文化中簡單淺顯而又個性張揚的東西使他們得到了滿足,并在一定的范圍內產生群體效應,從而影響了學生思維方式。同時,大二學生對“韓流”文化的關注程度明顯低于大一學生。可能的原因是,大二學生經過一年的大學生活和學習,對大學生活已經較為適應,對自己和周圍的事物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會選擇自己更加感興趣的事情而不是盲目跟風。
2.受“韓流”文化自身的特點的影響
“韓流”文化在根源上類似于儒家文化,真、善、美等相似的文化理念使其產品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同時它又是一種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新文化,節(jié)目創(chuàng)新性強,個性而不淺薄,符合大學生追求新奇的心理特點,因此對他們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再加上政府產業(yè)支持,使其文化產品在國內擁有較高的曝光率,影響范圍也就隨之擴大。
“韓流”文化畢竟屬于外來文化,其背后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文化隱患,因此我們必須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將這些流行的文化現(xiàn)象引導上良性的發(fā)展道路[4]。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弘揚主流價值觀念
我們的社會必須承擔起社會責任,在全社會形成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一方面,我們要借鑒“韓流”文化在學生道德價值觀、個性發(fā)展方面的積極文化形式,使其適應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弘揚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念,繼承與傳播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重視和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建設,避免對外來文化的盲目崇拜。
2.引進精品文化,豐富校園生活
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大學校園文化環(huán)境,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學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平臺,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大學生面對著多種文化選擇,如若不對其加以引導,大學生則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學校必須對其加以管理,而不是一昧地任由其自由發(fā)展。例如可以有選擇性的將精品文化引入大學課堂,引導當代大學生理性、辯證地看待問題;同時,加大學校支持力度,通過社團文化的發(fā)展、交流講座、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來引進適應大學生身心特點的特色文化,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
3.提高大學生的鑒別、欣賞能力
當代大學生應該學會鑒別和吸納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同時也要發(fā)揚本民族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優(yōu)秀的文化,能夠促進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完善其人格,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落后低俗的文化則會起消極作用,阻礙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大學生要學會自我區(qū)別和判斷,提高對“韓流”文化的辨別、欣賞能力[7]。汲取優(yōu)秀“韓流”文化成果,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參考文獻:
[1][5]趙丹紅.于子舒淺析“韓流”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年12月,第24期。
[2]陳昌麗.傳承中華精神建設和諧文化——“韓流”帶來的文化反思[J].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07(4)。
[3]王瑞武.韓國影視文化對我國初中生價值觀的影響,青年文學。
[4]仰瀅.韓流現(xiàn)象探析[J.]青年探索,2002(6)。
基金項目:本文為陜西師范大學勤助項目‘韓流’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引發(fā)的價值觀思考”研究成果(項目編號:KY2015YB25)
作者簡介:
杜星妤、李佩、高潔、楊茹茹,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