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民 (河北灤縣第四中學 河北灤縣 063700)
淺談導學案二次備課的體會
吳志民 (河北灤縣第四中學 河北灤縣 063700)
本文主要論述對導學案進行二次備課體會。通過講述二次備課的原因、目的意義,闡述了二次備課與集體備課的關系,重點論述了二次備課的原則與內容。通過文章期望能讓人對二次備課有比較全面的認知。
導學案;二次備課
自《主體異步教學模式下雙案一體化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的課題開展以來,我校教師無論是理論水平﹑業務素質,還是教科研能力都有了較大發展,促進了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在這一課題的影響與推動下,教師在備課與教學兩個方面都有了革命性的發展,導學案應用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它整合了同年級同頭教師的理論積累﹑業務素質﹑課題研究的經驗與成果,形成了“個人主備――集體研討――完善定型――課堂教學”一套比較完善的備課﹑上課的流程。
導學案是同頭學科教師結合教材設計意圖﹑單元教學要求及課文內容共同設計﹑創造的導學方案,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使課堂教學的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它的實際意義和價值固然勿庸質疑。但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導學案研究與運用經驗的積累,越來越深刻的感覺到它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即導學案對教師個性突出的不夠﹑對因材施教重視的不足。導學案是所有教師在對教學內容共同理解的基礎上設計出的面向所有教師﹑所有學生的共性東西,而對教師個人的個性特點及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重視不夠,這就容易導致所有教師上課的過程與方法基本一致,造成千一人面,使教師個人課堂失去了本應該擁有的新穎性和獨特性。二次備課的目的就在于使集體智慧更適合教師個人的教學個性,更符合她所教學生的個性特點,縮短導學案與教師個人及其所教學生的距離,真正發揮導學案的巨大作用。
當然,二次備課不是對集體創造的導學案進行全盤改動,而是在尊重集體智慧的基礎上,將個人對教學內容獨具個性的理解融入其中,對之進行更具有教師個性特點﹑更適合于教師個人操作和學生學習的再創造。通過這樣的二次創造,不僅可以保障教師個性在教學中得以充分體現,也能使個人課堂變得鮮活生動,各具其味,同時,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集體備課與二次備課的關系我們理解為:集體備課是大方向,二次備課是小細節;集體備課是巨,而二次備課是細;集體備課是筋骨,二次備課是血肉。
二次備課要遵循的原則是尊重集體,突出個性。即教師個人在整體理解把握導學案的具體操作步驟時,把自己對教材的獨特理解﹑對所教學生的考慮融入到對導學案各個環節的具體處理中,實現對導學案的再創造,近而使導學案與個人和所教學生的距離縮短,直到縮短為零。具體原則如下:
2﹑環節不改,但可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對某個或者某些環節進行合理處理,以達成自己預設的教學目標。
3﹑重視課堂高效,重視因材施教,重視個性體現。
二次備課的過程是使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一個生機勃勃的過程,不僅閃耀著集體智慧的理性光輝,而且躍動著獨特的個性魅力。要實現這一點,我們需要從哪些內容上著手呢?下面僅是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見解和認識,供大家參考。
1、備教材
教材是實現教育目的﹑達到教學目標的基礎。對之研究的越深刻,把握的越準確,我們開拓出的發揮個性特長的創造空間越廣闊。首先要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設計意圖,與教材編寫者進行深入的心靈對話,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開辟出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的通道,準確把握教材要學生學會什么。其次是如何運用教材。反復研讀集體創造的導學案,把自己對教材的已有認知﹑達成教材設計意圖的設想﹑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融入到導學案之中,實現教材﹑導學案﹑個性理解三者的整合。
2、備學生
學生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它決定的著教師課堂行為的最終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使用教學方法時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是關注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水平和心理需求,這樣才可以設計出合理的能促進學生有效發展的課堂教學流程。其次是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狀況,在準確把握學生群體心理的基礎上,課堂教學活動才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三是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不同的需要,使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才可能實現因材施教,實現異步推進,共同發展的目標。
3、備教學目標
備教學目標就是對導學案的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審視﹑界定,融入自己的個性認識。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從自己對教材的獨特理解方面看是否需要對之進行增刪。第二是從導學案目標與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相適應方面看是否對原目標進行增刪。
竊聽節點第1跳SINR與中N無關,不隨它的變化而變化.第2跳SINR則會在N→時趨于零,推導過程如下.
4、備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備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是將對教材的獨特理解與整合﹑對學生因材施教的措施﹑對教學目標的調整以及達成目標的手段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對導學案進行符合自己教學個性﹑適應所教學生需求再創造的過程。具體表現為:
教學情境的創設,主要考慮它是否符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本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達成教學目標的環節設置,主要考慮它是否符合循序漸近的認知規律,是否與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內容設計是否能啟發﹑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否能促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本質特征。
教學活動的安排,主要考慮設計的活動是否做到了重點突出,突破了難點,是否充分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等。
分類推進,因材施教,主要考慮對導學案的調整與修改是否全面注意到了各類學生的發展與提高,使用的方法措施是否有利于各類學生的異步推進等。
5、備限時檢測
限時檢測是檢查課堂教學效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練習不僅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得到鞏固,而且使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升華。對導學案進行二次備課時,要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與補充。它主要考慮檢測內容的設計是否有層次性﹑是否有深度廣度,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過程化的考核,實時關注學生的執行力,并為學生提供“3I(交叉·探究·創新)工程”等分層遞進項目,選派優秀學生赴劍橋大學交流學習,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及國際競爭力。此外,書院為學生提供走進蘇州綜合貿易保稅區﹑加入“中國銀行大使局”項目等實習機會,鼓勵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幫助學生實現目標。
7﹑評估并調整:由于在生涯規劃的執行過程中,許多內外在﹑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影響著學生的職業選擇,所以必須實時進行和評估調整。此時,書院導師的建議和學科交叉的朋輩指導便發揮了重要作用。
[1] 金科. 大學生生涯規劃現狀研究 [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2] 李艷梅. 從認知發展角度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J]. 學理論,2010(35)
[3] 劉曉君. 試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人生發展 [J]. 高教論壇,2005(3)
[4] 劉翠翠. 在校大學生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與分析 [J].大學教育,2013(16)
[5] 王劍敏. 古代書院制的精髓及對我國現代高等教育的啟示[J]. 揚州大學學報,2014(08)
2012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課題“淺談導學案二次備課的體會”(JJS2012—320)
孫正嘉(1988---)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蘇州大學敬文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認知語言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