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萍(河北灤縣第四中學 河北灤縣 063700)
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金萍(河北灤縣第四中學 河北灤縣 063700)
小組合作學習和傳統的“傳幫帶”教學方法有相通之處,也是十分富有創意的教學方法,被廣大人民教師譽為近十多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越來越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重視與認可。在“主體異步教學模式下雙案一體化小組合作高效課堂的探索和研究”課題的三年研究實踐中,本文就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為研究對象,探討其重要意義,及實際應用策略,踐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數學教學;小組合作;意義;策略
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樂于實踐﹑合作﹑競爭和創新的能力,作為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總結,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合作﹑競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課程改革的需要,教材結構也經歷了眾多形式的變遷,但教材結構與學生身心發展的高度契合是亙古不變的主題。筆者在“主體異步教學模式下雙案一體化小組合作高效課堂的探索和研究”課題的三年研究實踐中,始終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要參透教材中的基本理念。
數學知識體系錯綜復雜,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有的相互聯系密不可分,有的相對獨立自成一體。各個不同的領域,又有著自身的特質。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引導中,筆者一方面注重數學自身規律和學習方式的融合,由于學生的特點大相徑庭,因此各種版本的教材又呈現出各自不同的個體特色。尤其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得到極大地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也將得到根本地轉變。教材結構的設置就要契合這種轉變,提升教材編著的物用價值。
另一方面,注重整套教材知識內容的彼此聯系。一套結構合理而精致的教材,其各個版塊知識之間應該緊密融通,密切聯系。這樣的教材,才能做到前后串聯,彼此照應,不但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內容的吸收,更有助于學生形成自身的認知結構。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主體異步教學模式,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時,筆者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認知差異進行分組教學。對不同認知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并通過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先對同一班級的學習狀況進行分析與研究,掌握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水平以及對數學的學習能力,然后將不同的學生劃分為不同的數學學習等級,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幫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然后教師再分配學習任務以及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例如,在一個60人的班級中,挑選10名數學成績相對好的同學作為數學學習組的組長,讓他們認真負責起帶頭作用。然后剩下的50個人分別按照不同的層次互相搭配分配到10個組當中,使得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有基礎性的等級。每個小組以組長為中心,組與組之間沒有較大的差異,使得小組成員均勻分布。
在數學課中,教師可以設置好一些不同難度的問題,并采用小組之間競爭的方式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并在此期間增強小組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例如對于簡單的問題,可以由小組內基礎知識較弱的組員來回答,增強其數學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有難度的問題則由組長或者成績較好的同學來進行回答,增長學生的智力。對平時的試卷或者作業,可以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在與同學互助學習中掌握知識。這樣不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1.克服分段教學形成的思維鏈接障礙,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案設計中,教師必須在充分考量學生認知特點和內容設置的基礎上,以契合學生主體的認知需要為基礎,將某一領域的教學內容分段呈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果班級里的學生數學基礎薄弱,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應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打好學生的基礎做起。例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降低課堂授課的知識點難度,從基礎知識抓起。針對班級中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學生,要盡量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重新找回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他們能從回答的問題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所在,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善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新穎的解題方法,讓他們在大家贊賞的目光中增強數學的學習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2.從教材設置中參透流程設計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研讀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更要讀懂其中滲透的流程設計,從而為自身的教學服務。
3.順應時代變化,讓理論聯系實際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案設計中,要求教師在依托教材的同時,更要超越教材,設置出符合時代特征的流程,從而為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數學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數學的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為了服務生活,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把數學的例子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以生活為載體運用數學知識,這樣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對問題的解答,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盡量把數學生活化,為學生創設有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樂趣中體會生活,發現數學的過程中也能喜歡上數學,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角的學習中聯系生活處處出現的角的例子,也可以在教室中讓學生尋找角的應用,化抽象為具體。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的時候,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很多內容的學習都可以列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進行解答,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還能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的邏輯思維去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從而發現生活的真理。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在“主體異步教學模式下雙案一體化小組合作高效課堂的探索和研究”課題的三年研究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與積極探索,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構建過程,同時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強與合作精神的培養。作為教師,我們將把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到底。
2012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課題“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JS20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