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花(湟中縣多巴鎮丹麻寺小學 青海湟中 811600)
小學數學的課后作業設計方法分析
王玉花(湟中縣多巴鎮丹麻寺小學 青海湟中 811600)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化,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進行更好地教學,課后作業的設計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經驗,簡單探討小學數學的課后作業設計方法。
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方法
數學是一門較為基礎但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因此,許多學生都會對數學產生排斥的心理,數學自身的特點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共同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數學教師應通過多元化的課后作業設計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解題能力,進而提高其綜合素質。
要想利用課后作業來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結合學生自身特點以及其學習能力,根據學生各方面的差異來設計課后作業,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與學生是否有強烈的學習欲望沒有直接聯系,因此教師在實際布置作業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以設計出更加合理的課后作業布置方案,如在講解物體的分類時:
例1:師:學號為單號的這些同學會去把教材89頁習題自行完成,學號為雙號的這些同學回去仔細觀察家里的乒乓球與教材上畫的有什么區別,明天找同學解答。
以上作業的布置,很好地體現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于課上掌握的好的,教師讓學生回去繼續練習,對于課上掌握不好的﹑還不明白立體幾何與教材中的平面幾何不同之處的學生,教師布置了其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作業,通過差異性作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傳統的課后作業設計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們的實際需求,教師應當建立一個作業平臺,包含多種作業形式,讓學生們根據自身知識基礎自行選擇作業數量和內容,以提高學生能力,而且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層次不同的學生也都能獲得學習的動力,如在講解圓柱的體積之后:
例2:師: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課后作業,第一種,要想做出一個底面直徑是8cm,高度是5cm的圓柱體,需要使用多少厘米紙?第二種,一個長方形紙長13cm,寬9cm,若想用這張紙做成一個圓柱體,需要兩個多大的底面積?第三種,一個圓柱體底面積是30cm2,底面周長是20cm,側面積是100cm2,求這個圓柱體的體積。要求每種作業方式的選擇人數都必須達到15人,同學們可以共同探討研究。
通過以上分層布置作業的方式,使同學們能夠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的作業,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避免了都選擇簡單題目的現象出現,進而提高了學生積極性。
新課改要求教師的教學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要充分注意到數學的實踐性,不拘泥于教材,進一步拓寬教學思路,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連接起來,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這對于教會學生數學知識以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來說,現實意義非常重大,如在講解數的奇偶性時:
例3: 師:小明和小亮玩傳球游戲,開始時球在小明手里,在傳了100次后,球在誰那?如果傳了199次呢?
通過布置以上具有實踐性的課后作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學生可以通過動手操作的過程獲得更多學習樂趣,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傳統的課后作業形式多為書面答題,較為單一,學生容易感到枯燥,在新教改的逐步深化后,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應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將數學知識與創造性思維相結合,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改變原來機械式練習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積極完成課后作業,如在講解圖形時:
例4:師:今天咱們學習了各種圖形,那么放學回家以后,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家里的物體,選擇三個你喜歡的形狀并用紙剪出來,明天帶來,看看誰剪的最像,最標準。
通過布置一些活動或者是小制作的形式,讓學生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這樣一來同學們的興趣被有效激發,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獲得了數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根據課改要求,教師需要在布置作業時設計出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務,并設計多種組合形式,增強學生合作化學習,如在講解角時:
例5:師:今天的課后作業比較特殊,要求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先把問題記一下,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的外角和分別是多少?那么正N邊形呢?為什么?要求同學們在明天課堂匯報時,要說清你們的討論思路,再仔細解釋為什么那么想,給其他同學做個好榜樣!
通過小組討論共同合作的模式,由學生自己探討得出結論,而不是教師單純的講解,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更有信心學習以后的知識。
課后作業設計的多樣性是改變教學方法的有效手段,首先,應使課后作業貼近生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增添作業趣味性,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僅能熟練掌握數學知識,還能發揮自身想象力學會創造;其次,要求作業量要適度適量,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自身的探索,使學生有計劃地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將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再次,課后作業的設計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連接,將原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基礎,避免造成知識結構的脫節,教師根據學生自身能力布置作業,使學生在作業中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檢驗和鞏固,以免學新忘舊;最后,教師通過學生們作業的質量進行合理分析,準確定位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態度,進而因材施教,布置更加多樣化的課后作業,以促進學生們的學習。如:
例6:師:今天咱們學習了計量單位,同學們放學可以在路上或是超市或是家里尋找一下,看看哪些商品和咱們學的有關系,明天上課同學們要舉出不同的例子給大家聽。
結束語:
課后作業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學生自我測評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師必須意識到課后作業的,生活這個大舞臺容納許許多多的知識,它就是一本書,只要我們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學生可以在生活這本書中識字,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
在學生剛學完生字一到十,可讓學生在我們周圍找找在哪里見過生字一到十,學生很快地找到教室的課程表,教室門上的班級標牌,家里的日歷門牌等,這樣做提高了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途徑。
教師要善于地引導學生在多彩的生活中大量認字。在學習識字課《自選商場》時,教師就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請會讀的同學將課文中出現的商品名稱讀給大家聽,請會讀的同學告訴大家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激發其他同學也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主動認字。課后,家長反映孩子們愛在上學路上,認識商店標牌,去超市購物時,愿意主動認讀自己喜愛的食品的包裝袋上的字,坐公交時主動認識站名。其實,生活中能作為學生識字的素材還有很多,只要我們老師告訴學生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定能成為“識字大王”的。學生聽到這樣的鼓勵,怎能不愛在生活的課堂中汲取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一年級學生剛入學的一個半月,就是拼音學完后,我推薦學生閱讀與他們年齡相仿的課外書《一年級的小朵朵》。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發現了主人公小朵朵很多的故事他們也碰見過,而且喜歡老師用笑臉來獎勵他們。于是我用班級的評比欄來鼓勵他們在各個方面的取得的進步,使他們愛學習,愛老師,與同學和睦相處。同時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為今后的寫話打下基礎。在后來我又向學生推薦了《小布頭奇遇記》《格林童話》《小巴掌童話》,學生被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吸引,從故事中得到智慧,從故事中學做人,在享受讀書的樂趣中, 認識了不少生字。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祖國文化就是一塊瑰寶。從學生入學起,我就利用每周的誦讀課,與學生一起走進經典,誦讀《中華誦》。在誦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鍛煉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受到祖國文化的熏陶,為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個性打下基礎。
總之,我們教師應積極改變枯燥的識字教學,讓識字教學活起來,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使學生未來走得更好更遠。
[1]楊葉海.如何加強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讀與寫,2008(5).
[2]王海容.淺談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創新教育[J].學周刊(C),2012(5):23-23.
[3]羊善金.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科技信息,2007(15).
[4]黃源海.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認識與實踐[J].學園,2014(3):13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