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冰 李超旗 柯常成(石泉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陜西石泉 725201)
村校對接 高效培訓 精準扶貧
——石泉職教中心在農村產業發展中作用發揮的探索與實踐
田冰 李超旗 柯常成(石泉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陜西石泉 725201)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7.002
如何突出縣級職教中心教育培訓主體作用,做強做大職教中心主陣地,建立以縣職教中心為龍頭的職成教育培訓網絡體系,提升培訓的實效性,發揮縣級職教中心在農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中的作用,我校進行了積極的實踐與探索。我們把職業教育辦到農民家門口,探索建立技術技能培訓扶貧的工作機制,使農村從業人員就近接受現代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他們及時接受技術指導和服務,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走脫貧致富之路。初步探索出了一條“村校對接、高效培訓、精準扶貧”的縣級職教中心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
如何指導村民規劃產業、有針對性的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持續跟蹤服務,隨著石泉縣“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網絡體系”項目建設的扎實推進,我校以我縣重點貧困村云霧山鎮松樹溝村為試點,按照“抓重點、突特色、見成效”的原則,充分發揮我校職教資源優勢,通過實施整村推進農業科技服務計劃,學校全體教師和黨員干部積極參與,通過我校與松樹溝村對接,開展針對性、高效培訓,做到精準扶貧,使松樹溝村產業發展壯大,貧困人口的減少,自我發展能力增強,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產業發展脫貧致富奔小康。
學校成立云霧山鎮松樹溝村扶貧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李超旗同志擔任組長,云霧山鎮派出駐村干部和村支部書記副組長,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培訓部主任為成員。學校培訓部具體負責云霧山鎮松樹溝村技術培訓和扶貧工作。
村上發展配合學校組好調研、政策制定、推行,培訓人員組織、農戶產業發展督導,協調學校與農戶之間的對接等工作;鎮上負責村校聯系協調、上級部門扶貧政策、項目落實工作;學校具體負責貧困戶技能培訓、產業發展過程中工作指導、技術指導培訓、具體困難幫扶、產業發展獎補兌現,協助村鎮做好項目爭取,幫助村上改善基礎條件等工作。
1.入戶調研、商定計劃。校長親自帶領學校中層領導,骨干教師,專業課教師,與村組干部、鎮駐村干部一同深入農戶,了解情況,對農戶的家庭到動力結構、家庭經濟狀況、產業發展意向等進行了具體的交流,全面掌握了村情、戶情。全村有156戶,貧困戶、低保戶80戶,特困戶24戶 ,政府兜底的10戶,有條件、有意向發展畜牧產業脫貧的40余戶,有條件有意愿接受技能培訓到發達地區企業就業的20余人。
在摸清村情、戶情的基礎上,學校聘請行業產業專家實地考察,與鎮、村組干部、農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座談交流溝通,做到因地制宜,做規劃、選產業、定項目,具體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在摸清貧困底子的基礎上,貧困戶進行篩選分類,確定培訓項目、培訓對象、扶貧對象。
2.深入研討、制定規劃。學校聘請技術專家實地考察,與鎮、村組干部、農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座談交流溝通。學校負責與村上共同調研,確定貧困戶的脫貧方向,做到因地制宜,做規劃、選產業、定項目,具體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了松樹溝村實施以生態養羊產業發展為龍頭產業,以家庭蠶桑為輔助產業,同時兼顧勞務輸出培訓和發展鄉村特色旅游,多方位構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鏈,為松樹溝村的發展注入長足發展的動力。
1.成立培訓服務工作組
根據培訓和產業發展需求,成立了畜牧產業、蠶桑養殖、家政與烹飪、勞務輸出四個培訓服務工作組,成員由學校、松樹溝村領導、相關專家組成,具體開展培訓、技術指導、跟蹤服務、目標考核獎補等工作。
2.認真組織、高效培訓
我們根據前期調研情況和產業發展計劃,在村干部的積極配合下,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行業專家,先后在松樹溝村開展了6期畜牧養殖、疾病防控、牧草種植等方面的培訓、2期蠶桑養殖、2期家政服務與農家樂烹飪培訓,培訓1000余人日;組織松樹溝村村民18人到校參見了電氣焊、電子電工技能培訓350余人日。務實高效培訓的開展,為松樹溝村產業發展和技能型勞務輸出奠定了堅實基礎。
3.啟動產業、精準扶貧
隨著培訓工作的實施有開展,我們及時指導16家農戶啟動了畜牧養殖、蠶桑養殖產業發展計劃,指導蔣書高兩戶開設了農家樂餐飲服務; 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減免一切費用安排12名孩子到校接受系統職業教育;及時聯系農村小額信貸、優質種羊、種牛等解決產業發展困難;出臺產業發展獎補政策,支持鼓勵農戶發展產業;跟蹤服務,及時解決產業發展中等技術、畜牧防疫、飼料購買運輸、產品銷售等問題;聯系農林、扶貧、水利等部門,及時宣講、兌現國家扶貧獎補政策;學校投入專項資金7萬余元,建設入戶道路、獎勵修建羊圈牛舍;投入1.5萬元購買草種,指導農戶種植,解決牲畜過冬牧草儲備問題;協調項目資金15萬元、學校投入2萬元支持養羊、養牛大戶改善基礎條件;每年投入2萬余元進行4次全覆蓋畜牧養殖疫情防控、投入3萬元進行產業發展獎補;根據實際情況派遣專業教師或憑專家進村入戶服務指導。如2013年年初,我校確定云霧山鎮松樹溝村技黃瑞興為農業科技服務和扶貧幫扶戶,學校及包抓聯系人先后20多次到黃家進行技術指導及幫扶,我校校長李超旗親自為其聯系購買玉米2噸派車送至其養殖基地,每斤玉米比市場價便宜0.20元,節省購買資金和運費600余元。通過2年多的幫扶,現在已發展成為擁有標準化羊舍三間,優質草料3畝,放羊散養山林20畝,養羊一百余只、養牛5頭,年出欄60余頭,產值5萬元的的養殖大戶,徹底甩掉了貧困戶帽子。
兩年多來,我校在松樹溝村累計完成各類技術技能培訓1500余人日余人日,委派專業教師、聘請專家進村入戶指導270余人日。我們推薦魏長平、張小薇等15名貧困戶子女到大連重工、滬東中華造船廠、東莞利保迅公司就業,人均年收入4萬元,實現了“培訓就業一人、脫貧致富一家”;兩年多來我校在該村直接投入技術輻射、村級基礎條件改善、和產業發展獎補等資金20萬余元,整合農業、水利、科技、扶貧等多個單位各類扶持資金50多萬元;整修和新建養羊圈舍5000多平米,新增以養羊和養牛為主的養殖大戶三十多戶。通過我校培訓和技術扶貧,松樹溝村的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2015年底,松樹溝村產業發展迅速,全村的養羊、養牛、養豬、林下養雞戶增加收入總計人均超1000元。該村2015年有17戶51人脫貧,一舉摘掉無產業發展的后進村、特困村的帽子,向特色生態養殖專業村邁進。
2014年5月27日,副省長祝列克一行來我校視察職業教育及扶貧工作,市長徐啟方等市縣領導陪同視察。視察組對我校在教育扶貧中的輻射、龍頭、引領作用,對我校“村校對接、高效培訓、精準扶貧”探索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給予了高度肯定。之后,學校先后接待西藏阿里地區、陜西橫山縣、合陽縣等10余個職業教育精準扶貧考察團,向他們介紹了我校村校對接、高效培訓、精準扶貧的實踐和經驗。
1.技能技術培訓、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是確保貧困戶脫貧的重要途徑,是時代賦予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基石重任
2.政府引導是基礎。技術技能培訓、產業扶貧是可持續扶貧,不能離開政府的引導。按照高起點、大手筆、全方位的要求,編制特色優勢產業連片開發規劃,堅持"一村一品"和"一戶一策"的布局,實施連片開發項目,推進產業發展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品牌化,提高組織化程度,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產加銷"一條龍體系,為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構建產業支撐,政府的角色是難以取代。
3.“村校對接”了解村情、戶情,是實施高效培訓的前提和基礎;有針對性的開展務實高效培訓、持續進行跟蹤服務和指導,及時解決農戶產業發展中等困難和問題,投入適量資金鼓勵引導產業發展,是精準扶貧取得成效的關鍵。職業學校只有深入村組、農戶掌握第一手資料,實施村校對接,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實處,實現高效培訓、精準扶貧,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當然,我們的工作也僅僅進入起步階段,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和商榷,我們將虛心接受專家和同行的指導,不斷改進工作,總結得失成敗,更好地發揮縣級職教中心在職業培訓和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提升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田冰(1977--)女,財會、政教雙本科學歷,研究方向:中職德育、短期技能培訓當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