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川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北京市 100193)
中國未來適婚人群的性別比偏高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梁川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北京市 100193)
近十幾年來,中國的新生兒性別比居高不下,勢必造成未來一段時期適婚人群的性別比失調。過剩的適婚男性很可能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引發社會動蕩,也可能誘發跨國拐賣人口犯罪和移民問題。如果老齡化和性別比偏高同時出現,將不止危及中國的發展,更可能影響國家安全。
適婚人群;性別比;人口安全;國家安全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7.024
人口安全是社會穩定的基石,更是國家安全的基礎。通過對最近我國人口普查結果的觀察發現,近十年來我國新生兒性別比持續處于高位。據此數據預測,今后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在人口安全方面,除了老齡化的挑戰外,我國將面臨適婚人群性別比持續偏高的問題。這可能誘發婚姻擠壓現象,進而危及社會穩定,甚至影響國家安全和國際關系。
人口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不因人口問題而受損害,能夠避免或化解人口方面可能出現的局部性或安全性危機,其主要內容包括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人口數量、人口素質、人口結構、人口分布以及人口遷移等因素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發展要求相協調,與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適應,能夠實現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以及人的全面發展。性別比是人口結構的一個重要指標,以每100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目為計算標準,反映一個地區全部人口或者部分人口的性別結構,在人口統計學上,正常范圍值一般在102至107之間。適婚人群是指到達法律規定年齡,可以登記結婚的人群,基于已有的數據,本文將預測分析從2016年起未來14年里將達到適婚年齡的人群的情況?;橐鰯D壓是指,在一夫一妻制下,可供選擇的男性和可供選擇的女性人數相差較大、比例失調,由此導致了男性或女性不能按傳統的偏好擇偶,婚姻行為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適婚人群性別比趨勢預測應通過分析相應的新生兒性別比和死亡率,并綜合考慮人口登記統計狀況、健康殘疾比率和社會婚姻梯度等問題后作出。但由于我國近十年來超高的新生兒性別比和人口登記統計狀況的完善,直接通過對現有人口數據按年齡增長簡單類比也可以分析未來適婚人群性別比趨勢。
《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14》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19歲以下人口為2億5221萬,該年齡段性別比為116.06,已經嚴重偏離正常的男女性別比例。即使考慮了男性死亡率比女性高的情況,也可以發現該年齡段未來的性別比將會相當之高。由于法定結婚年齡為男22歲、女20歲,且婚姻中丈夫比妻子大兩歲比例最多,我們統計測算了年齡差為2歲的男女人口情況。得出結果即為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從2016年起未來14年里將達到適婚年齡的人群的情況。2013年,2-19歲的男性數量比0-17歲的女性數量多1909萬;除了19歲男性比17歲女性少54萬外,其他年齡段均為男性多于女性;16歲男性與14歲女性、4歲男性與2歲女性的數量差分別達到219.5萬和230萬,性別比都超過了140。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2019年和2031年當年達到適婚年齡的男性都將比女性多出200多萬。
另一方面,適婚人群性別比過高將意味著出現大量“光棍”。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男性較多時,女性會提高對于男性的擇偶標準。加上生活觀念的改變,勢必將造成了高齡未婚女青年的快速增加,使得現在已引起廣泛關注的“剩女”現象更為嚴重,這在未來會進一步加劇婚姻擠壓,造成我國的男性婚姻危機。
造成這種適婚性別比高的直接原因是新生兒的性別比極高,而我國新生兒性別比失調是多種因素互相作用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傳統的婚姻生育文化、性別歧視文化;B超性別鑒定和人工性別選擇;社會福利制度不夠健全,養老問題沒有得到切實保障;計劃生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缺陷等。
從歷史數據研究來看,大量“光棍”將可能成為社會的隱患,甚至影響國家安全。男性與女性相比,更具有攻擊性和暴力傾向。大量研究發現男性在人口中占多數時,易出現更多的暴力行為,甚至危害社會治安,導致社會結構的不穩定。有學者研究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1856年至1980年的犯罪數據和美國的1900年至1988年間的犯罪數據,發現人均暴力犯罪案件的發生率和性別比呈正相關,即男性占人口比例越大則暴力案件的發案率越高。在中國近代史中,1851年至1863年的捻軍叛亂是性別失衡引發社會暴力的典型例子。19世紀華北地區性別比極高,達到129,加上當時自然災害頻發,饑荒嚴重,大量過剩的年輕男性被迫成為無家可歸的土匪,并最終形成“捻軍”,對當時的政權構成較大威脅。最終清政府用了數年時間,在外國軍事力量的干預下擊敗了捻軍。
從目前的社會情況來看,雖然性別比過高不會造成上述形式的大范圍動蕩,但仍可能會引起買賣婚姻、賣淫嫖娼、拐賣婦女等一系列問題。現階段,中國的社會和經濟高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周邊發展相對滯后的國家的適婚婦女向中國流動的勢頭可能加劇,這可能誘發跨國犯罪。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公室2011年透露,近年來,跨境販賣婦女、兒童到中國境內的趨勢有所增加。自2009年以來,中國警方共解救近2000名跨境販賣到中國內地的婦女和兒童。公安部負責人稱,“大量的市場需求和中國內地‘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是導致拐賣人口案件頻發的主要原因”。近年來經常見諸報端的“越南新娘”、“柬埔寨新娘”和東北地區的“朝鮮新娘”等不少是通過非法手段進入中國的,這一群體如果繼續擴大,可能會產生的非法移民問題,并影響到中國對于移民和涉外婚姻的政策。同時,有組織的跨國賣淫等犯罪也會引起一系列的國內和國際問題。
適婚男性又是勞動力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現今和將來一段時期中國國際勞務輸出的主力。有學者提出,從人口跨國流動和中華文化發展的視角出發,可以鼓勵適婚男性對外移民,組建跨國家庭。實際上,目前在境外工作的中國男性,已有眾多在外國娶妻生子,在部分國家和地區這類中國男性公民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例如,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婦女與中國男性的跨國婚姻呈上升趨勢,更有俄羅斯狹隘民族主義者開始炒作“中國光棍威脅論”。客觀上來說這樣的情況將給中國帶來更復雜的問題,未來我們很可能面對這些在鄰國與我接壤地區定居的中國移民與當地民眾發生民族沖突等棘手情況。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中國人口面臨老齡化和適婚人群性別比偏高雙重挑戰。如果未來中國經濟繼續高速發展下去,就將吸引更多的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人們來中國從事勞動,老齡化的中國社會也需要更多的外部勞動力。但這種人口遷移可能造成社會緊張,而且適婚男性的民族主義和排外思想最為突出,極易與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男性移民產生對抗和沖突。另一情況是,假如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減緩,社會老齡化嚴重,適婚人群作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將面臨極大的社會負擔。尤其是適婚單身男性,既沒有家庭的信念支撐,又要背負巨大的壓力,其精神狀態可想而知。一旦社會矛盾激化,他們更容易走向極端。人口的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同時惡化,將不止危及中國的發展,更可能影響國家的穩定和安全。
綜上所述,適婚人群是一個國家勞動力的主力,最有創造能力,但潛在的破壞能力也最強。中國適婚人群性別比居高不下,是中國今后一段時期內可能面對的比較嚴峻的人口安全問題。過剩的年輕男性很可能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引發社會動蕩,也可能誘發跨國拐賣人口犯罪以及其他一系列國內和國際的問題。目前針對性別比偏高的應對措施主要是從計劃生育的角度出發,平衡男嬰和女嬰的比例,但對未來可能出現大量適婚單身男性的情況并沒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希望不久的將來這一問題得到關注和解決。
[1]初曉波,人口老齡化與國際安全戰略,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11
[2]邢采、張希、牛建林,人口性別比例失衡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心理科學進展,2012.20(10): 1679–1689
[3]朱萬晶,關于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成因及解決對策,法制與社會,2007.02
[4]李琪,高向東,魏樂霞,現行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對中國人口安全的影響,西北人口,2007年第4期第28卷
[5]黃定天,趙俊亞,俄羅斯遠東地區中國移民狀況述論,人口學刊,2006年第5期
[6]蔣慧,廣西地區打擊跨境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調研報告,廣西師范大學,2012
[7]人口性別比關乎國家安全,2007年03月,http://news.xinhuanet.com/com ments/2007-03/10/content_5825712.htm
[8]公安部:跨境販賣婦女、兒童趨勢增加,2011年08月,http://www.chinada ily.com.cn/zgrbjx/2011-08/12/content_13096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