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關于與日本高校聯合培養科技日語人才的可行性研究
王華(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信息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中日在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交流日益頻繁,日語人才需求急速遞增。在就業市場的刺激下,中國高校不斷探索和實踐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日本高校聯合培養,吸收日本高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是實現應用型科技日與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高校;聯合培養;科技日語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7.056
近年來,信息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中日在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交流日益頻繁,日語人才需求急速遞增。但是,從日本中小企業等用人單位反饋的情況來看,無論什么行業、哪類職位,對人才的要求都是日語第一、技術工作背景第二。日語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日語+科技”的應用型科技日語人才上。西安位處中國西部的核心地位,有很多日本獨資、中日合資以及與日本有貿易往來的企業,這些企業在人才招聘時,需要的是既會日語又懂專業的科技日語人才。因此,急需培養同時具備高水平的日語語言能力和廣泛、通用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這一培養目標改變了人才培養規格,也改變了過去那種無法適應市場需要的單一外語專業和基礎技能的人才培養方向,使新時期日語專業大學生在社會上能有更強的競爭力和適應能力。貫徹“日語+科技”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實現日語和科技的對接和融合,從而強化學習意識,使日語學習和科技學習互相促進。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趨勢,高等教育不僅形成了多層次結構和多樣化發展的格局,也形成了多種渠道和多種途徑辦學的模式。陳至立在2004年中外大學校長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曾提到:“過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而向世界博采眾長,大膽吸收和借鑒各國教育發展和管理的成功經驗,引進各國優秀的文化成果,提高中國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對外交流合作的大好形勢和迫切需求,我國高等教育對外的交流與合作才有了蓬勃的發展。而日本是亞洲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都具有先進理念和技術的發達國家,我國作為日本一衣帶水的近鄰,在地理位置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因此中日兩高校間的交換留學生、聯合培養等項目的交流與合作也十分活躍。中日大學校長論壇、中日大學展暨中日大學論壇等為中日兩國高校提供了全面交流的平臺。中國教育部下屬的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第一期(2007—2011年)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選派學生的情況。這五年中,被選派到日本的中國研究生共有1800名。2012年,赴日公派留學人員總數為592人,其中博士生數目為285人,本科生數目為177人。
1.中日大學間聯合培養科技日語人才存在有利因素
(1)中日兩國人民具有源遠流長的交流歷史,在文化上互相影響,地理上一衣帶水。
(2)中日兩國頻繁的民間交流。
(3)與歐美國家相比,日本對留學生實行相對優越的學費減免制度。
(4)多渠道的獎學金制度,比如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獎學金項目、中國外交部出國留學專項獎學金、日本文部科學省獎學金等。
(5)中國的留學生到達日本以后可以在日本高校所開設的所有專業中重新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2+2”或“3+1” 聯合培養的模式對培養“精日語,通科技” 的應用型科技日語人才有著絕對的優勢。
2.中日大學間聯合培養科技日語人才存在不利因素
(1)兩國間的結構性矛盾。地緣政治、大國關系、經濟利益引起的矛盾偶爾會影響兩國高校之間的合作。
(2)中國西部高校,因受地域限制,缺乏對日宣傳力度。除了要積極“請進來”以外,我們還要主動“走出去”,加強與日本高校之間的合作力度。
(3)中日兩國教育體系存在差異,如學科分類、研究方法等。
(4)對于聯合培養的學生管理模式仍需要進一步探討。
1.優化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已經參加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的專業學習情況,參考日本大學的專業課程設置,對低年級(1、2年級)的基礎課程進行改革,實現與日本大學課程的對接。
2.選用恰當的教材。根據已經參加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的專業學習情況,參考日本大學的課程教材,所有課程的全部教材均選用與日本高校教育接軌、近年出版的權威教材。
3.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日語語言能力,也要熟悉日本高校的教育教學方法。通過每年公派日本城西國際大學進行為期半年的交流研修活動,實現與日本大學教育教學方法的對接。
4.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基礎課程階段,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能的同時,將教材知識與實時信息相結合、與社會實際發展相結合,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以便更快地適應日本的社會生活。
1.有助于促進教育教學改革。聯合培養模式可以及時反饋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設置是否合理,及時調整和更新教學內容。通過優化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基礎課程的各項資源配置,實現與日本大學專業教學的對接。進而促進日語專業的學科建設,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專業認知程度和實際應用能力。
2.有助于培養具備 “精日語,通科技”的應用型科技日語人才,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
3.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生活的能力,使其建立良好的自信心。赴日學習讓學生走出國門,提高科技日語能力的同時,可以提高他們的社會應變能力,自主學習生活能力,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1]趙靜亞.高校聯合培養本科生的有效模式—給予南京師范大學“駐學”的個案分析[J].江蘇高教,2014
[2]張爽.中外高校聯合培養人才促進教育國際化進程—津科技大學為例[J].中國輕工教育,2011
[3]郭德俠.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成效、問題及協同創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