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6年獲“國家衛生城市”至每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桂冠花落廈門,從文明城市的種子在廈門播撒發芽到枝繁葉茂,廈門的文明創建在全民的共同締造中蹄急步穩。
在2015年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學雷鋒志愿服務大會上,廈門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實現了“四連冠”。
榮獲“四連冠”,對廈門而言,并非偶然,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稱為必然。在這里,每一片土地都充滿創業生機,每一寸陽光都流淌人居的愜意,每一次走進這座城市都感受得到文明的氣息……
以人為本 激發共同締造
漫步在鷺島,隨處可見在房前屋后忙著美化家園的市民,一個個小區鄰里守望互助,溫馨又和諧。如果說市民是城市之本,那么社區就是城市的細胞,當每一個市民每一個社區都充滿了“正能量”,用家園般的幸福勾連出城市的有機紋理,城市就有了不竭源泉和持久動力。
“家是自己的,自己建才最美麗。”自2013年9月起,廈門在島內思明區和島外海滄區試點基礎上,在全市開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活動,讓群眾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在共治中共享實惠。而“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理念,也像陽光一樣照射在文明創建的進程中,將城市一點點照亮,讓文明之樹成長得越發茁壯。
“我在城里工作,但感覺家鄉一點不比城市差。”同安區軍營村村民高富治自豪地說,在村子里四處走動,房前屋后都干干凈凈,井井有條。這與從前的軍營村截然不同,高富治回憶說,以前這里垃圾隨地扔,河里到處是袋子、瓶瓶罐罐。隨著軍營村的美麗鄉村建設的開展,露天旱廁全部消滅,家家戶戶都有了衛生間;水泥硬化路面輻射全村;自來水管網進入每家每戶;居民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軍營村從臟亂差變成了潔凈有序的美麗新農村。
陽光就是這樣灑進了千家萬戶,曾經漠不關心的每一件屬于別人的“小事”,都成為了“我們”的大事。文明城市的創建步伐,也走得更加堅定和有力。
全民參與 愛心涌動全城
當“你和我”,漸漸變成了“我們”,一幕幕溫馨的畫面開始在這個宜居宜業的先鋒城市上演。
有人每日風雨無阻守候在輪渡,只是為了幫游客提供志愿服務,有人放棄了業余時間,只是為了志愿反扒。從2011年起,廈門市普遍建立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335個社區中有社區志愿服務工作站322個,基本實現社區全覆蓋。截至2014年底,全市注冊志愿者達45萬余人,占常住人口的12%。
愛心從一個人,傳遞到了另一個人。曾經是“愛心超市”的受益者,劉銀寶如今卻成為了一名資助者。2010年,劉銀寶考上福州大學軟件專業,因為沒有學費,她曾想過輟學。居委會得知后,幫她申請了生活保障金、“愛心超市”、“愛心助學”等資助,還聯系了一位愛心人士每月資助她100元生活費,使她順利上大學。
劉銀寶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她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回報社會。得知社區正在開展“雨潤弱苗”孤苦兒童幫扶活動,她馬上找到居委會,與一名貧困的小學生結對子,每個月從不多的薪金中拿出150元資助他。面對受助家庭的感謝,她說:“當年也是因為有了社區的幫助,才有我的今天。”
愛,是一個個溫暖的舉動,是一個個感人的細節。而一座城市文明的高度,也正由這一個個細節累積而成。
創建為民 文明根植沃土
有一個數字讓人驚嘆,在多次的公眾調查中,廈門市民對文明創建的支持率幾乎達100%。讓群眾保持長久參與熱情,心甘情愿投入創建活動的原因在于:文明不只帶來了感動,更讓他們真正從中受益。
作為“新廈門人”的一員,來自江西的張志生活在這座美麗文明的城市里,越來越放心,每當他遇到糾紛,網絡民警總是能及時趕到,幫忙解決矛盾。實際上,隨著在全國率先開展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未成年人社會救助保護、救急難工作等試點,廈門市已獲批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目前已有371個社區、村居建成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網上網下結合,一個立體的綜合防控體系日益形成,公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張志還留意到,到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曾經缺斤少兩,但經過整治后取締了黑心秤,交易起來不用再擔心受騙了。廈門市一方面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公共衛生、社會管理等突出問題入手,集中開展整治活動,并規范相關執法部門的執法行為,為市民構建良好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以法治的精神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率福建省之先設立駐街道仲裁庭,實現勞動維權零距離。
最操心的孩子讀書問題也解決了——他被電腦自動派位在了離家最近的學校,并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志愿活動,幫助別人的同時,孩子也越來越懂事了。據了解,廈門全市90%以上中小學生參加過清潔家園、文明交通宣傳等文明創建行動。如今,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風。
立足長效 文明永不止步
市委文明辦人員曾坦言,這次測評過程中,廈門背負的壓力著實不小。
當前,廈門市正處于城市轉型階段,正加快建設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建設,加上機動車大量增加,外來人員大量涌入等,給公共環境、公共秩序帶來了很大壓力。特別是交通秩序成了廈門市文明創建的“軟肋”,盡管廈門市相關部門出臺了很多措施但依然面臨著各種挑戰。而且,此次全國文明城市的評選、復查,各城市的比拼也更加激烈,很多城市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財力。在這種情況下,廈門取得“四連冠”,殊為不易。
榮獲“四連冠”的廈門并沒有滿足止步于已有的成績,決策層的目光已看得更遠:廈門要打造市民文明行為的中國示范城市,讓市民的文明行為成為一種習慣,一種風尚。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站在新起點,面對新征程,廈門在全市上下的努力下,全國文明城市的牌匾一定會越擦越亮,締造一個文明美麗的廈門,終將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