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據美聯社報道稱,美國中藥醫師基本依賴從中國進口原材料,但野生藥材的減少以及質量和安全問題都促成了在美國本地種植藥材的需求。外媒的報道還表示,中藥在美國逐漸得到主流的認可。全美有3萬名執照醫師,而這些醫師的用藥基本依賴從中國進口。
2016年中醫藥企業對全產業鏈的質量把控能力將是輿論關注的焦點。除此以外,中醫藥還因外媒報道中國中藥質量下降,美國農場主開始種植中草藥而輿情熱度大升。美國種植中草藥戳中中國公眾的敏感神經,微博上,中藥質量問題頻頻遭到網友調侃,公眾對國內中醫藥文化保護與傳承力度不足、中醫藥制造質量差普遍不滿。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表示,中醫包含針灸、太極等,是對常規治療的一種補充。目前,一些中草藥的確切療效還沒有得到嚴格的科學驗證,由于中醫是按照病情給每個病人開出不一樣的草藥搭配,所以通過臨床試驗來驗證療效是非常困難的。
據悉,中藥在美國已逐漸得到主流的認可。有46個州發放了許可,常常要求碩士學位和進一步的資質。2014年,克利夫蘭診所開設了一家中藥治療診所,這是全美第一批設在醫院的中藥診所之一。
隨著美國人對傳統中醫藥的興趣日增,中藥種植業在美國成為一個高利潤的新興行業。雖然幾乎所有的中醫從業者仍然依賴從中國進口中藥材,但是美國本土種植的中藥材市場份額正在逐步上升。美國多個州已經成立了中藥材的“種植小組”,以幫助農民更好地試驗性種植目前最流行的藥用植物。
美國欲在本土種植中藥材這一話題又一次激發了中國公眾對中藥是否已經獲得西方認可的討論。從網民對此新聞的評論可以看出,中國對中藥材質量的把控不力是主流觀點。許多網友用“以后中藥也要開始代購了”來諷刺中國本地生產的中藥材質量問題。此外,中國人對中醫藥的傳承也受到詬病。不少網友在微博中直呼“悲哀”,認為中國人對中醫藥的傳承還不如其他國家,表示,“為什么日本對中醫研究比中國好,中藥出口量最大也是日本?”也有少數網友將此現象看成是中醫藥終于“崛起”的表現。而中立的觀點認為,美國僅僅將中藥作為膳食補充,美國中藥市場有限。
從中國公眾對外媒關于美國種植中藥報道的反應可以看出,事件激發了公眾對中國中醫藥制造的不滿,如其他中國制造產品一樣,質量問題導致“中國制造”在國際上被普遍認為廉價劣質,而中國傳統藥材的質量不能保障也更進一步戳中中國人的“痛處”。此外,“中醫黑”與“中醫粉”爭論不休,兩種極端的態度都有可能加劇公眾對中醫藥不信任的態度。中醫藥企業可以將傳承和發揚中醫藥文化、引導公眾理性認識中醫藥的作用納入品牌管理,為樹立鮮明的中醫品牌形象和國際化道路奠定輿論基礎。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助理分析師 王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