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寧++李安渝++王軼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得出物流是跨境電商的瓶頸。在文獻研究基礎上探討大數據背景下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協同發展的機制,并提出構建物流大數據拍平臺等可操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物流;大數據;跨境電子商務;協同;發展
商務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以其大跨度、多市場的特點,吸引著國內外大中小電商企業紛紛涉足跨境電子商務,例如國內京東商城開通了國外網站,國外的亞馬遜、EBay等美資電子商務網站在我國布局。然而,由于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存在海關監管等環節,不同的國家政策法律環境、商務環境、資本市場、社會和文化環境、語言環境、消費習慣、稅收政策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別,使得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的復雜程度相較于境內電子商務物流大幅增高,由此物流已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的關鍵性瓶頸。
目前我國跨境物流主要有十余種模式,但主要包括郵政小包、國際快遞、保稅區、自貿區、海外倉等等,它們有各自優勢和劣勢。現階段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面臨的障礙有如下方面:
1.我國跨境物流主要依賴郵政小包和國際快遞,跨境物流配送時間較長。例如,使用中郵小包或香港小包到俄羅斯和巴西等地,普遍的送達時間在40-90天,使用專線跨境物流也需15天左右;還有一些跨境電子商務賣家不重視進口國監管制度,或目的國海關的貿易壁壘,導致海關扣貨查驗,再加上有些國家需要人力清關,效率很低,跨境物流的信息系統對接不暢。
2.跨境電子商務服務環節復雜,當發生消費爭議時,由于跨境物流存在海關監管環節,不同的國家政策、法律環境、文化環境、商務環境、語言環境、消費習慣和偏好、稅收政策等等都導致跨境物流配送時間長,使得經營成本構成復雜、經營風險大,單件商品的反向跨境物流成本高昂等問題,維權成本很高,導致跨境買家的退換貨要求難以得到支持。
3.跨境商品的“供”與“需”并沒有完全對應。比如中國跨境電子商務賣到俄羅斯排名前十的品類,與俄羅斯買家市場需求的十大品類出入較大。原因是跨境物流無法將需求的商品運到消費者手中,可見跨境物流的時效和服務會影響到體驗,左右著跨境電子商務在國外的最終表現,從而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的瓶頸。
另外,我國目前境內的信息化程度很高,但境外的與境內的信息系統對接不暢,尤其是一些小語種國家和物流業不發達國家,會導致包裹實時追蹤難或無法追蹤。
由此可見,跨境電子商務中的商流、信息流、資金流在交易過程中已實現了即時網絡化,但跨境物流模式各有特點,呈現物流碎片化、“物流數據孤島”等,目前跨境電子商務的品類無限細分化趨勢對跨境物流的個性化需求不斷上升,需要快速、高效、安全個性化跨境物流解決方案,所以在當今大數據時代以及工業4.0的嵌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的背景下,研究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如何協同,最終達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已以及更具智慧的物流是本文的中心議題。
作者在先前研究中已經提出物流是一個系統,同時也是一個社會網絡,物流管理的核心是服務價值鏈管理,基于物流本身的服務功能,所以物流服務價值鏈實質上是物流服務價值鏈,所以服務價值鏈管理是物流的核心。服務價值鏈管理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在核心企業與節點企業之間形成有效的合作。
敏捷的快速反應是物流能力的重要表現,物流能力包括點能力、線能力和網能力,物流服務價值鏈成節點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提高服務價值鏈的整體競爭力,服務價值鏈剩余是通過企業之間的合作行為分別從收益剩余和成本剩余兩個方面來實現的,而物流的價值和附加值通過服務價值鏈剩余可以得到實現。
協同學理論認為,系統間子系統之間通過非線性的相互作用而產生協同效應。序參量是子系統之間通過密切合作和協同一致所形成的一個模塊,是子系統之間各維度相互作用而成的一種合力,序參量一旦形成,便成為控制系統的中心,支配和主導所有的子系統,決定著整個系統的有序結構和功能行為。可見,序參量是系統內部各子系統相互作用的綜合力,是表示系統有序化程度的一個宏觀量,子系統的協同運作使復雜系統從無序到有序。
由此,服務價值鏈剩余是物流系統協同的序參量。本文認為,根據經濟學的概念,服務價值鏈剩余是指物流系統中所有的企業,包括核心企業和節點企業,形成服務價值鏈后的利潤減去形成服務價值鏈前的利潤的差額的總值。
同樣服務價值鏈剩余是在服務價值鏈系統中起關鍵作用的序變量,它支配著整個物流服務系統的演化與發展。在物流服務系統演變發展的過程中,服務價值鏈剩余支配著專業化、信息化以及物流服務系統企業之間的知識共享等因素在整個服務價值鏈運作中的相互作用,推動整個物流服務系統演進、發展。隨著整個物流服務系統的專業化、信息化和知識管理深入進行,整個物流服務系統協同運作能力和市場適應力得到提升,物流服務的競爭力得到提高,從而獲得了更多的服務價值鏈剩余簡稱服務價值剩余或服務剩余。可見,物流服務剩余序參量支配和驅動著整個物流服務系統演化和發展,物流服務剩余的關鍵作用在于提高物流服務系統內企業的專業化和信息化水平,從而進一步提升物流服務的協同運作能力。
本文的政策建議如下:
(1)構建全球跨境物流服務價值鏈,整合物流資源碎片化現狀
基于物流能力打造服務價值鏈,一方面依賴于掌握大量全球物流需求的信息網絡平臺,另一方面也要求物流專業服務商能提供集成化和標準化的跨境物流服務。此外,不同產業的服務價值鏈有較大的差異,不同的產品的跨境物流需求特性也有所不同,跨境物流企業必須有針對地提供專業化跨境物流服務,即跨境物流的快速響應能力。
(2)建立全球統一跨境物流大數據平臺,提供第四方物流服務,構建敏捷物流、智慧物流。以整個服務價值鏈為平臺,整合服務價值鏈上的各類資源、跨境物流信息,提供一個具有增值價值的服務價值鏈解決方案。
(3)基于模塊化的物流服務價值鏈嵌入到全球價值鏈中。信息時代由于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日益提高,商品質量、服務和交貨期等成了影響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在網絡全球化以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由原來單個企業間的競爭變為服務鏈與服務鏈之間的競爭,誰能迅速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率先推出用戶需要的個性化產品,誰就能占領城市場,贏得用戶。
(4)制定相關關境政策,促進物流與跨境電子商務協同。具有先進性,通過服務價值鏈的設計與戰略性的資源整合,實現柔性生產,大規模定制等,滿足瞬息萬變的城市場需求,通過模塊化的組合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跨境電子商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霄寧.基于物流供應鏈的跨國公司模塊化經營[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2):34-37.
[2]潘開靈,白列湖.管理協同機制研究[J].系統科學學報,2006,14(1): 45-48.
[3]王霄寧.基于社會網絡的跨境電子商務建模與實證檢驗[J].系統工程,2005(3):44-47.
作者簡介:王霄寧(1970- ),女,漢族,湖北武漢人,對外經貿大學信息學院,經濟學博士,戰略管理方向博士后,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通用航空、大數據、在線教育、信息經濟等;李安渝(1963- ),男,漢族,美籍,對外經貿大學信息學院,斯坦福大學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電子商務信用等;王軼(1970- ),男,陜西人,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電子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航空物流等